「式」字的初意為何?「方式」一詞最早見於何時何處?

時間 2021-05-31 16:28:46

1樓:林彬懋

「弋」者「橛也,ㄩ象橛形,橛必著於物,ㄣ則所著之物之形,ㄏ則橛上所掛之物也」,乙個象形字含有「施受物」三輪之義,當是所有「以會意定象形」的象形字裡之極最。

「弋」成,古人用繩繫箭而射,則稱「弋射」,而「弋射本作隿,論語周禮作弋,皆省借」;不料這一借,「物」的意義就加強了,相對之下,「施受」兩者的意義就減弱了,所以當「工」置於「弋」下而成「式」時,其「格式、儀式、承式、方式、模式、正規化」的光耀彰顯就使得行禮如儀的人漸失其「心」,故造「忒」字以示「心置於弋下」觀看「施受『式』微、物象凸顯」的儀式,心非變不可;心一變,逐次轉為預謀,是曰「差忒」,一變而變,宮廷喋血頻傳,「忒甚」乃造,只不過此時的「心」早已為「貝」所竊,故「忒貣」義通,而當「心貝」在「弋」下混淆起來,「施受物」大亂,「二分法」趁勢造作,「二」乃倚「貣」為亂,「貳」字乃造,而後乃有「貳心、貳言、貳臣」等詞的造作。

這幾個字互為造作的時候,作為乙個「什物」的「工」到哪兒去了?這甚為有趣,因為就當心逐次轉為預謀的時候,「心」與「工」也交替在「忒、差」裡掙扎了起來。以「差忒」之「差」觀之,當知其出有因,蓋因「差」者,「垂左」也,「忒也,從左從垂」;「垂」之為「垂」者,「艸木花葉垂下,此下垂字也」,為「純體指事字」,是事非物,非象形;「左」者,從左手從工,「垂左」兩字層疊,使得本置於底部而下垂之艸木花葉為左手撐起時,花葉被推擠而上乃參差不齊,是為「差」之本意,並因其參差乃有「差異、差別、差錯」,更因其意外乃有「差池」,因其「下垂上差」充滿了「差役」由下揣摩上意,故「差遣」本具垂命之驅動,卻多半為「差事」反轉了過來,饒富「貳心」之趣味。

以「隿」觀《論語》與《周禮》的省借,「二分法」為害天下豈有幸然?又豈能苛責「小篆」變字型而失古意?以「射」觀之,古意作「身矢」,原本著意為「矢」,「依鍾鼎文作『手拉弓張』為射」,仍舊為「指事純體字」,但經石鼓文改為「手放矢出」,「指事」已不明顯,「小篆」再變之,遂失古意,正可替「事、易、物」之必然演變作下歷史詮釋。

「隿」字已失傳,對中國人以文字詮釋思想的影響不大,但這個「省借」習性卻一直流傳至今;有趣的是,「省借」的觀念本因時代的推進而使「物」有所改變而生,但既生,卻如「事」的造作,「事、易、物」反倒自衍自生,最後在「事」上省借了起來,所以大陸有「簡(異)化字運動」,而台灣有「臺語文本化運動」;更妙的是,這個「事、易、物」自衍自生的結果,大陸從全面落實的「簡(異)化字」一直演變到今日的「文化代表」,而台灣則從方興未艾的「臺語文本化」一直演變到凸顯台灣地位的「文化建設」。兩者去「文言文」,顛倒歷史,文化低落,同出一轍,其歷史狀貌直逼六朝時期鮮卑人以鮮卑文取代中文的歷史因緣,以之為代表、為建設,中國文化毀矣。

兩岸不約而同,先將「文字」連根摧毀,然後再將「文化」列為施政的提綱,不能不說是緣自同一種思想體系,而且好像還有那麼一點競賽的味道;真是情何以堪,放眼觀察整個地球上其它文化體系,還真找不到第二個民族如此竭盡心力摧毀自己的文字,以建立「文化大國」。

從「事、易、物」的歷史演變看,一目了然,「舉事」以令「事出」而已矣;其之所以得逞,中國哲學思想已被斬截,文字已失其本質本義本象故,否則政客哪能在「文化」議題裡任意造肆,而「文化」哪有那麼容易就被鄙俗的生意人朗朗上口?「文化」究其字義,無非在文化裡「化其文」,故曰「文化」,深具哲學本體意義,如何能以「文化」為「所」而「創造文化」?這根本就悖逆中國文化的「遞減哲學」,而強以經濟學的「加法哲學」誤導之,所以才有「文化產業化」的想法。

如此一看,「創造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文化奇蹟」的政治意涵就彰顯了出來,其以「經濟掛帥」的施政綱領為誘,根本就與「文化」沒有絲毫關係,反而暴露其政治野心;「一朝天子一朝臣」無可厚非,但以政治為由、以經濟為名來推動「文化」,乃強以「戈」製造文化,反不能「化其文」,因強以「舉事」令「事出」,必毀固有文化,文化反不能「顒顒卬卬」。

這個摧殘中國人思維的根源甚為遙遠,由「貸、貣、貳」的演變來看,「化貝為貨」後,「以貝為物」的觀念已是根深蒂固,這與「至周有泉」的原始「貝」意,實已悖逆;其實道理很簡單,泉之為「泉」者,「上半象泉形,下半象流出成川形」,字形與「甲」類同,而「易曰甲坼」,先有「戴孚甲」之木,後有「土裂」之「坼」,然後「初生」現象才得以現起。

要注意的是,「木初生戴孚甲」,非等到「初生」才得見「戴孚甲」之木,所以「孚甲」現、「初生」現、「土裂」現,是一體的三面,有「觸一即三」之意;「泉」就不同了,強調的是「流出成川」,故知「有泉」者,以其具備「流出成川」的功能,著意在「貝」之「流動」,不因「貝」現而止;一旦「貝止」,「貝」即被供置起來,乃成「具」字,蓋因「具」之為「具」者,「供置也,從廾從貝省」,更因「古以貝為貨」,於是「供置的貝」乃被「具」為己有。

「錢行」乃現代商業的開山鼻祖,因「化貝為貨」的行為正是現代商業「以錢滾錢」的肇始,更從此為世人設立「貸」的觀念,以「貸」者「能所」皆可故。何以故?「借錢給人」曰「貸款」,乃「施也」,為「貸方」,但是「貸」又為「人貣」,「貣」者向人行乞,曰「行貣」,故「貸」又「從人求物」,是以「貸款」也指「金錢的借出」。

「貸」之所以「能所兩義皆屬」肇因於「弋」。職是,以現代的經濟理論來看,「至周有泉」制定貨幣強調的是「總體經濟」,並無「化貝為貨」的觀念,及至「秦廢貝行錢」,「行錢」轉而成為私人聚財乃至斂財的目的,「個體經濟」意識乃大興,所以市面雖然有「借貸」行為,但從早期的當舖到民初的錢莊可說看不到朝廷以「貨幣政策」來調節市場功能,其肇始即在「秦廢貝行錢」。

世人皆說秦朝統一天下,確立了國家行政體制高度統一的郡縣制,以「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法家精神樹立行政效率而一直延續到今天,居功厥偉;殊不知,其成就與毀壞恰似乙個「二象之爻」,中國人緣自莊子的「藏舟於壑、藏山於澤」的「藏天下於天下」的豁達思維從此就往下拉扯為「家天下」,其始作俑者正是「秦廢貝行錢」,「買賣」大興故。

這似乎很玄,但從「買賣」行為觀之,就很容易了解,因「買從網貝」,「網」者「網」也,其「網貝」者,或為「執貝」或為「守貝」,原本無妨,但「執貝」本為「貞」,以貞乃「卜問也,從卜,貝以為執」,故知「執貝」原本不是為了購買之用;「守貝」無它,本為「負」,以負乃「恃也,從人守貝」故,故知「守貝」也不是為了貯藏貝貨以便不時之需。兩者並而觀之,「貞」與「負」均因「執守」而有「太初」之意,否則「貞元之氣」或「負陰抱陽」的觀念是不可能產生的。

----節錄自《音韻與圖符》,《象學無象》第一輯

當任何方式都無法取悅自己時,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橙枳 目前並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不管遇到了什麼糟糕的情況,總歸還是要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比如聽首輕快的歌,靜下心來畫幅畫,看兩集喜歡的電視劇集或者電影,去超市買一大袋零食,或者去公園裡的椅子上坐著發呆等等類似,若是真的什麼都不想做或者不知道做什麼就乾脆什麼都別做鑽進被窩裡好好睡一覺,醒來就該幹什麼...

為什麼相聲演員會讀錯一些常見的字,是有意為之的嗎?

志揚 其中一些是老國語或者地域讀法,曾經在某個歷史時期是很普及的大眾讀音,不能簡單地稱之為 錯讀 創 chuang3 惜 xi2 維 wei1 俄 e4 痴 chi2 不是只有相聲演員噢!那陳果不是還讀錯耄耋的讀音了。可以說相聲演員大部分文憑很低,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文化啊!我反正是覺得,可能相聲裡...

搞IT是不是改變階層的唯一方式?

LeeRiver 因為這幾年企業資訊化需求在不斷增加,IT諮詢公司的業務量也在不斷增大,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去做IT培訓了。我有乙個朋友以前是做財務的,做了三年之後選擇轉行到SAP FICO模組當諮詢顧問,因為FICO是財務模組,所以她也能運用到之前所積累的財務知識和經驗,學起來就非常上手,人家現在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