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文中的通假字全都保留這沒有改掉

時間 2021-05-31 05:16:36

1樓:蕭鈿馨

沒必要,可以改。

說乙個字通假不通假均可有兩講,所以要保留原文的,那是不是繁體字也要全部保留呢?比如「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習慣了吧。

2樓:香如故

我個人覺得通假字有它自己的意義,一般古文都是惜字如金的,乙個字,乙個詞都有多重含義,所以有的是否「寫錯了」還需要打乙個大的問號!

3樓:kintana moro

先引一段魯迅的看法,出自雜文『準風月談』「四庫全書珍本」:

明末人好名,刻古書也是一種風氣,然而往往自己看不懂,以為錯字,隨手亂改。不改尚可,一改,可就反而改錯了,所以使後來的考據家為之搖頭嘆氣,說是「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

另外通假字並不等於錯別字。錯別字是現代中國語言建立標準和普及的產物,而古代尚無標準語言的概念(雅言是另一回事)。那時人們記音不記字,如『經義述聞』雲「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因此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通假字也有其學術意義。比如先秦經典根據版本的不同,各自有些字的差別。原因是在秦時典籍盡失,漢代人們召集群學重新記錄,因為學者只記讀音而不記字形,因此有些字隨著學者本身的方言影響而記成不同。

保留這種通假字可以了解到古代方言、語音的流變。

再有便是漢字其實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的。古時候沒有那麼多個漢字,便會有一字多義的情況。那在新漢字出現後,原本的字便是通假字了。

如「然」字,本義便是燃燒(許愼『說文』雲:燒也。)但在後代出現了「燃」字,代表燃燒的舊「然」字便成了通假字。

為什麼文言文中有 通假字 ?而不是視為錯別字?

事實解說家 因為讀音是後來的人改的,古文是原文。錯個毛線,後面還一大堆引論 就像馮虛御風,古文讀ping虛御風,當真,老子表示懷疑,但是那幫弼馬溫就是這樣教的,你不這樣做,你怎麼辦?砍他們,殺他們,私下老子還是念feng.如果蘇軾自己跑上來說這個字應該怎樣念,或者要去蘇軾的故鄉或者親戚找找,還有沒有...

古人發明通假字有什麼意義?

一醉累月 不是發明了通假字,而是字不夠用,但是又需要表達這個意思,這才 借用 甚至某些程度上可以說,某乙個字本來就有多重意思,隨著時間發展,不同的意思細分為兩個不同的字。比如 雲 本來有兩個意思,說 和 天上的雲 這兩個意思。後來隨著發展,天上的雲 這個意思被細分出去,出現了 雲 雲 只表示說了。再...

養雞場的 場 字算不算是現代的通假字

十世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可以通過字典解決的 場 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是題主查的ch ng,如一場雨,一場雪。二是ch ng,這裡就有個意思是處所,即圖中的1,養雞場用在這裡正合適,沒有什麼問題。因此不算通假字。 即裡羽元 不是。養雞場 是 辳場 的一類,例如英文 養雞場 就是 chicken f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