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傳統弓箭射準派與禮射派

時間 2021-05-30 20:45:06

1樓:誰謂河廣

我不知道刻意割裂二者是何居心,在我們協會,某些進退周還皆中禮的同學,放諸全國傳統射箭,也沒有幾個能打的過的。

本質來說,這是民粹製造的矛盾。抽菸喝酒說個髒話,不能玩射箭是嗎?憑啥鞠躬憑啥行禮?我從小到大還沒向誰行過禮。規矩?笑話,玩個弓還有規矩。

建議出門左轉,自行搜尋人為什麼要講文明禮貌。

2樓:

首先,必須敲醒一些人的腦袋是,當今所謂「禮射」,同漢服,唐刀一般,大多逃不了生造之嫌。小生雖然閱讀古籍淺薄,但也鮮少在古籍中談及禮射,偶有見及,不是在《儀禮.鄉射禮》或是近年來研究古代射禮的學者,提及本詞,但多以用來概括某項儀式,甚至某些特定語境下的觀點。

所以當本問題提出所謂禮射派與射準派,一生造詞派與狀語派對立,這風馬牛不相及的區別,我真的很想笑。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禮射」這個概念,以小生我個人的愚見,禮射與武射相對,是一種在社會約定規範的規則下開展的不以殺戮為目的的射箭活動。追溯先秦,有巫射,大射,燕射,鄉射,習射,上至天子,下至鄉民均有涉及,是一項廣泛存在於社會中的活動,前推300年有武舉考,其中也有禮射。即便當下,每年舉辦的射箭比賽其本質就是禮射!

只不過這種被普羅大眾視為常物的事情,在某些人眼裡被認為是不傳統,不儀式,所以不禮射。

其次,所謂射準,小生想說,射準不是派,不管什麼射,射準是基礎要求,射箭射準是作為一名射手最重要的考核結果。不以準為第一要求的派別,一定是在跳大神,對此回答子明兄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我也贊同他的觀點,這裡就不多展開。不過我想指出的是,當下傳統弓圈中唯射準的確並非善事,有些促進了傳統弓技術和器材的發展,但有些形式就有待商榷了。

傳統弓射藝作為一種新時代下誕生的民間運動,蘊含新時代的中國人對東方傳統運動的回歸,這種回歸不是慕古,是以新視野回顧自己的文明,新思想賦予這些古物符合這個時代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中國人給予未來中國人的文化走向。上面這段看起來好空泛,簡單說就是新酒裝老瓶,煥發新味道。

至於當下的什麼射禮表演,有人戲台班子收錢表演,那是人家的本事,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沒得必要。況且,這也是現階段發展的必然產物,且行且看咯。以上。

3樓:有所思

關於@ 徐子明提到的中國傳統射箭運動做一點微小的工作

中國傳統射箭運動這個概念在國內弓圈大體成型時就有了,不過這個詞是這麼斷的:

指的是國內使用傳統弓射箭運動,可以說是除了現代復合和競技反曲之外的大雜燴。所謂漢弓是其中乙個冷門小分支,因為跟漢服一樣沒有統一標準,且少有文物可考。

然而,當漢服黨盯上弓圈之後。中國傳統射箭運動這個詞先是被縮小解釋成了:

也就是說把蠻夷們踢了出去,漢弓們自己玩偶爾帶上清弓清射,這時候基本上是射禮復興那個時期,也就是比較正式的,較大規模,考據比較嚴格的射禮活動。

然而漢服小團體們沒錢也沒那個號召力組織這個級別的活動啊,於是中國傳統射箭運動又被類推解釋成了:

對,就是跟漢服復興運動一樣的那個運動。變成了推廣他們端著屁股考據出來的「中國傳統弓」和「傳統射法」的運動。

所以說,與所謂漢服一樣,都是從故紙堆裡搜刮出一些只言片語,強行拼湊出來的縫合怪,儘管披上了傳統文化的光鮮外衣,也不過是縫合怪罷了,還是殭屍縫合怪,蛤蛤。

利益相關:微反美長實用派愛好者

先說傳統弓箭射準派怎麼來的

所謂傳統弓,主要是為了跟現代復合相區分,所以涉及的弓實在是太tm多了,清弓,英長,韓弓,和弓,土耳其弓,北美傳統弓(俗稱美獵)等等,大家平時各玩各的。然而有比較才有傷害啊。所以出去玩的話那拿什麼來判定射箭水品高低呢?

大概也就只有射的準不准了。

也就是說,不管你用什麼弓,什麼射法,地中海也好蒙古式也罷,大拉距也好小拉距也罷,只要你射的準,那就厲害。

玩美獵的更是如此,大概都有一顆想打獵的心,設想一下,坐幾個小時飛機去加拿大,考個獵票,再開上一天的車,然後在林子裡蹲幾個小時,看著鹿朝你慢慢走過來,然後嘣,10公尺射飛了。。。

至於禮射,這跟漢服一樣,端著屁股考據的東西攢出來的披著傳統文化皮的現代發明。究其目的,大約是推銷民族主義毒草吧

4樓:信志遠

簡單理解一下,

射準是通向禮射的基礎,這兩者其實是不分家的。但如果要分,那隨意好了。

射準到射禮,中間的過程是習(練習)技(掌握並發揮) 藝(展示修為)禮(發覺道理,指點迷津,檢閱自身)。

接觸弓箭的時候,無論是好奇還是炫耀,當以此習之以此為技時,那潛移默化的會向著禮這個目標精進。

在習箭當中,多觀察有優點的射手,向之請教:多注重目標,不要心散偏離。

在習箭時,往往對手只有自己,從前的自己,不要怕,正是他超越他,

當習獵時尊重獵物,不輕蔑它,觀察習性,謹慎放矢。到了禮,該中的與不該中的目標,要靠習技藝來穩固。

但說到底射藝有必要分派別嗎,穩下心來習箭達到對自己有益的目的,不是很好嘛。

話說的有點散,請見諒

但還是祝願弓友們,目有所指,矢發必達,矢發必中。

5樓:朽木

呢?說好的反求諸己呢?你們難道就記住一句「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嗎?難道你們忘記了後面還有一句「其爭也君子。」嗎?

你們各玩各的,難道不是很好嗎?無論射準愛好者或者是射禮愛好者,基本上既不是專業的運動員,也不是專業的考據者,自己做運動,做考據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在臧否對方上,還不具備這個能力。還有,玩弓就玩弓,為什麼非得給愛好者劃分成射準和射禮兩個群體。

很多人既有兒時的情結,又有對傳統的愛好,又有對精準射箭的追求,且數量很多,簡單粗暴的分類,真的是很不可取,很不科學。

6樓:虞仲癸

我也來摻和下撕個逼。

首先競技體育和文化體育是兩條線。

競技體育可以脫離文化體育單獨存在。

文化體育脫離競技體育的話存在有自己的風險性(目標性的缺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國外的文化傳統弓專案,都有自己的射準比賽(如南韓國弓、日本弓道)

同時作為其中的高段選手,也會進行各種文化演示(射禮)。

補充一點,弓道射禮裡面上射位前的動作專有名詞的確叫做「揖」,在日本人的解釋裡說這是乙個源自神道的動作,也就是說日常裡是沒這玩意的,而根據日本的辭書來說,這個動作根源還是中國禮法。

參考徐子明童鞋的觀點,其實的確,日本弓道的揖應該是繼承自射禮中的揖,但明顯今人所謂射禮拿過來的時候是不求甚解拿來主義了。

順便翻了一遍《弓道教本》和《現代弓道小事典》,又複習了一下弓道射禮的基本動作。

1、日本射禮的承襲關係是:唐宮廷射禮——日本平安時代宮廷射禮——各流派武家射禮——弓道連盟射禮

2、射禮動作裡的揖出現的位置是在本座到射位之間,射位相當於鄉射禮裡的十字線(徐子明童鞋說的「物」),本座則位於射位後兩三步的位置,所以這個部分說是及物揖也勉強說得過去的。

弓道裡面其他場合的動作則多稱以「禮」(坐射應該算是「拜禮」,立射則是較為深的揖),只有在本座的這個動作使用的名詞是「揖」,當然精神上我個人覺得是一樣的。

3、拜、揖、禮有一套和中國禮法差不多的說法,拜和揖的區別應該主要是腰彎的角度,禮是總括性的動作名稱。

國內各路大仙的「射禮」我就不用說了吧呵呵噠

我覺得,先創造一套不相關的東西再找理論依據只能叫附會。

我個人支援以下內容:

1.嚴格復原鄉射禮作為文化繼承專案。

2.在鄉射禮基礎上簡化出乙個可操作的儀式感操作性都比較強的作為文化推廣專案。

3.不管推廣什麼專案基本功都得學。

7樓:流火未央

分什麼派呢,這說明當初選擇修傳統弓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其實並沒有決定修哪種弓,只是單純的看著爽或者其他目的就選了。

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接觸射箭快3年了,斷斷續續玩了2年的小木弓,今年上半年正式決定修傳統,因為不喜歡弓上有附加的器械,要的就是傳統弓這樣乾淨利落的弓,但是玩弓,本身就是要追求一定精準度的,而玩傳統弓,所有的外在追求,無論是服裝也好,行為也好,動作也好,最終還是為了追求概略精準,射箭,先有一定的精準度,再談其他。

比如我現在每天練習,開滿弓(順便吐個槽,清弓箭箭開滿體力消耗真不是一般的大,接近同等磅數獵鷹的2倍。。。),弓架子定好,感受弓,感受箭,感受靶子,然後自然撒放,箭,也就到靶子上那塊區域裡了,心裡一旦有了雜念,妥妥的脫靶,射箭本來是要集中注意力、靜心及淨心的運動——認真的做好每乙個動作,達到自己的目的(箭中靶心),天天想那麼多,還怎麼射箭呢?

還有,既然選擇了玩什麼弓,就別那麼受他人影響了,天天靜心射箭,難道還發現不了自己想要什麼嗎,天天集中注意力,意志怎麼還是那麼容易被外界干擾。不射之射,射以觀德,這些不是刻意的掛在嘴邊說的,而是乙個射手長期天天專注練習之後的必然結果。

習射至今的一點小小體會,以上

8樓:

講實在話,只見過琢磨射箭的和拿弓箭當道具玩漢服玩cos的撕……

沒見過搞射禮的和搞射準的撕。

如果真有,美獵復合雙修的就靜靜地看著你們撕……【grab popcorn】

怎麼看待傳統武術花槍的實戰價值

掌主愛耍刀刀.FIM 花槍雖然打不過大槍,但是吊打短兵器綽綽有餘。比大槍方便攜帶,而比起短兵器而言,在無甲冷兵器格鬥中同樣存在巨大的優勢,這就是花槍的實戰價值所在。日本散打友好協會組織的長槍對雙劍的對練 嗶哩嗶哩 乾杯 bilibili 不動明王 實戰的確在某些地方比大槍厲害。又恰好能壓制刀劍。可你...

如何看待傳統節日的衰落?

JJJJJJ 其實傳統節日沒有衰弱,衰弱的是節日裡的習俗。在生活看似豐富實則無趣的現在,期盼節日的人很多,諸如聚餐出遊的活動也不少。只是在什麼節日裡有些什麼特定的習俗,很多人已經不了解了。 Archjoe 傳統節日都沒有衰退呀。春節,清明節,鬼節,端午節,七夕,重陽節,中秋節,中元節,這些節日我們很...

如何看待傳統習俗的傳承?

婚禮智庫 幾乎能夠傳承下來的人類文化的精華,真的是可以超越時代而存在的。所以,藝術類的傳承幾乎沒有什麼障礙,普契尼的歌劇現在依然上演,莎士比亞的台詞還是戲劇學院的必修課。但是,為什麼只有這些大師的作品傳承下來了呢?那些同時代,甚至早於他們的人的作品和理念呢?被淘汰了。因為不夠好,所以被淘汰了。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