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寫的詩,請大家批評指正一下

時間 2021-05-30 18:04:26

1樓:

一些表層的問題,別的答案也提到了,比如「入」字重複,以及律詩的對仗問題,相信題主已經有所察覺。不過這些沒那麼重要,我隨便寫兩句,說說我心中現代詩歌創作的重點。

古人寫詩都明白「不以詞害意」,我們現代人寫詩就更應該以意為先,將重點放在感悟、情懷、思辨這些。不是說描寫不重要,但是由於文言文已經不是日常生活用語,就算是詩詞愛好者,文言文水平也很難積累的特別深的層次,所以用文言去做文學性描寫,總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意象本來就朦朧,語言上還做不到精通,寫出來的效果肯定是差著的,沒法達到古人的程度。

這個是大環境的問題。

舉個例子,龐德特別喜歡中國古典詩詞,你要說他能欣賞我信,但要是讓外中國人去仿寫,說實話怎麼也差點意思。同樣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也真沒必要追求古典詩詞中描寫的特別精緻,強行寫的話很容易看起來很奇怪,甚至不知所云。題主詩裡面「暫遇臺」我就很納悶,不知道是不是「暫」有什麼我不知道的用法或者典故……「山風引聲碧,萬壑入余懷」這一聯本來很好,但是「引聲碧」不太通順,我就又懷疑是不是悄悄用了點,導致也不太敢問……

回到詩詞立意的問題,也是本詩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即「思入摩詰語」。用前人的一首詩做落腳點,又沒有什麼「驚人之語」,那就很難超越前人了,這樣用典太過直接,效果也不好。雖然我們都是遊戲之作,可能未必存著比前輩們寫得好的心態,但是這樣直接引用別人的意境到自己的詩裡,頗有點詩詞界「到此一遊」的感覺……

2樓:晨鳶

長安秋氣近,南覓翠華來。

起句交代了寫作背景,時令是秋天將近,向南去往翠華山,這座山西安人應該都知道,我覺得還比較自然的,沒什麼問題,就是「覓」字有點不太妥當,翠華山還是挺有名的,直接去就行,除非是外地人,慕名而來還要尋覓?這個字我覺得還是很關鍵的,如果要寫覓,後文可能主要寫一下怎樣尋覓,最後結句如何昇華可能也落在尋覓的過程之中,起句要引出下文,這種關鍵字實際上還是非常重要的,與後文脫節,詩意一下子就有點散了。

太乙觀星地, 流雲暫遇臺。

這一句寫景沒什麼太大問題,也是承接上文而來,不過有兩點,其一,太乙山還是太乙宮?如果是太乙山,和翠華山重複了,都是一座山沒必要來回說,如果是太乙宮或者太乙殿(慚愧,沒有去過,也不知道是在山腳還是山頂),個人覺得應該清楚到至少能夠避免歧義;其二,觀字和暫字,這兩個字不對仗還是應該注意的,至少應該都是動詞,觀這個字應該對的是遇。

山風引聲碧,萬壑入余懷。

這一句依舊寫景,相比之下,頸聯比頷聯多了些味道,頷聯寫景似乎比較純粹,頸聯入余懷這三字,帶入了一些情感,頗有些出世的暢快灑脫。不過也還是有對仗的問題,「碧」字和「懷」字好像不太對仗,引聲碧有點費解,感覺不太通,不知道有什麼深意。山風,萬壑我覺得基本是對賬的,風對壑沒什麼問題,而且風,壑分別是兩個詞中的主體,山修飾風,萬修飾壑,詞性沒有什麼問題,非要糾結數字必須和數字對,我覺得有點過了,數字也不是個詞性,只是一類詞語,如果這樣說,那春夏秋冬四季,春秋冬只要出現就只能對夏了嗎?

思入摩詰語,望扉隔水開。

結句,想起王維的詩,看到一水之隔的門開啟,有點餘味,單就尾聯來說,入確實是有點生硬,可以再斟酌。望和開都是動詞,乙個是人在望,乙個是門被開啟,個人覺得,有開就不必寫望了,突出重點,而且望這個字有點囉嗦,不說,讀者也能知道這是望見的,沒必要強調,而且結句的重點也不在望字(比如沁園春雪,望長城內外。。。望字總領上闋,這個望字就非常有力度,用的也恰到好處),望扉這個組合也非常生硬,影響詩的美感,比如「柴門隔水開」,我覺得會更自然一些,柴和開離得太近,讀起來有點拗口,這裡只是舉例,我想說的應該清楚了。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起句寫終南山的連綿,接到海隅,頷聯以我的視角寫山色之朦朧,側面映襯了山之高,頸聯以從上到下的乙個視角寫了不同地方山色的區別,映襯山之大,最後隔水,山中有水也是體現了山之深、廣,比較凝練,從不同視角去寫終南山,緊扣主題。

題主這首詩,寫的也是終南山的一部分,結句引入摩詰,自然想要表達的主旨思想也落在王維這首詩上,但這首詩比較純粹的寫終南山,並沒有太多人物的思想情感,這種引典,尾聯的下句就非常關鍵了,必須寫出這首詩中的我,和終南山中的王維,跨越千年的關聯,方得巧妙,這種跨越時間得共鳴和呼應,無疑會將整首詩得意境拔高。但是,題主最後一句選擇的是留白,點了一下王維,然後望扉隔水開,引典這麼寫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沒處理好,因為終南山這首詩並不是點一下讀者就能知道你想表達的重點是什麼,因為王維的終南山這首詩,在思想情感上並沒有乙個非常鮮明的主題,比如岳飛,在詩裡提一下,前後文稍作鋪墊讀者基本都能知道想表達什麼。對於這種情況,頸聯實際很重要,頸聯如果是論理,或者以景寫情,點出了核心思想情感,最後結句來乙個呼應,尾聯的下句留白,這樣是有餘味的。

現在這樣,等於讀到頸聯還沒有點明主要的情感思想,尾聯上句又引出了王維,最後一句再不寫清楚,整首詩就非常朦朧,都引出王維了,當然也不是單純寫景色了,沒有乙個落腳點,讀者也很難把握作者到底想寫什麼。

從起承轉合這四字分析,思入摩詰語是整首詩的轉折,前面都是鋪墊,最後只留了五個字的空間必須點明主旨,這太難了,所以是頸聯太輕了,頸聯應該引出主旨,至少寫到此時的我和那時的王維有什麼關聯,但是,終南山這首詩又很輕,並沒有那麼強烈的思想情感,所以很朦朧。王維號詩佛,不過終南山,太乙宮是道教的道場,硬要在「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這幾句裡去摳空和無常,我覺得也有點不太合適,也就別往佛、禪上去靠了。如果是我寫,可能不會去提王維的終南山,因為提了似乎也表達不出什麼特別的東西,還不如單純寫翠華山的景色,表現心情的暢快即可,比如「不意深山裡,柴門隔水開」,如果深入改,牽扯比較多,前後都要改,當然也是我水平有限。

這麼分析下來,不說文意韻味,立意主旨上是有點朦朧,寡淡,引典也並不巧妙,典故引用來不能不作呼應,處理,就放在那裡,都是要為表達中心情感思想服務的。個人覺得,有靈感,有韻味,需要深入挖掘,或者說立意上至少要清晰,不一定多麼高遠,但要把想說的重點說明白。

3樓:浪知知人

讀來很順暢,有兩點建議,望君思索。

「思入摩詰語,望扉隔水開。」

此句中的「入」換作「定」會更好,一是因為上一句已經有「萬壑入余懷」,「入」字重了,影響讀感;二是「入」字的主觀性太強,風景帶來的震撼及感悟,應該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望扉隔水開」,這句實在看不出什麼意思,按情境說來,應是眺望遠景,怎麼用上了「扉」字?

扉,門戶也。莫非當時題主所觀景象是大山重重,一水蜿蜒而穿,似極田家荊扉,因此用上?

又或者,題主是指以「心扉」?

4樓:遇春堂主人

具體文字本人約有不解,

「臺」,恐有湊韻之嫌。

「碧」,依常識理解習慣,通句似不甚通。

當然這可另行解釋。

律詩中的第三聯,要求最為工整,

你的山風對萬壑大約不夠工整。淺見

5樓:楓紅千秋

先貼原作。

長安秋氣近,南覓翠華來。

太乙觀星地,流雲暫遇臺。

山風引聲碧,萬壑入余懷。

思入摩詰語,望扉隔水開。

首先,既然表明是五律,那就按照五律的要求來。中二聯的對仗全都沒對上。「入」重字扎眼。

然後說詩意。空。景沒有寫出來,人自己的感情也沒寫出來。

除了最後「摩詰語」,讓人覺得可能跟王維的詩意有點關係,其他講了跟沒講一樣。題主大概是想模仿王維那種空靈清遠的感覺,但王維的「空」可不是只玩虛的,而是像畢卡索畫牛一樣,把景物裡最關鍵的點提煉出來,以實統虛。

最後說詞句。「翠華」指什麼,建議查一下(經題主說明是翠華山,非是翠華本詞意思)。「暫遇臺」是什麼意思?

是個台子的名字嗎?「引聲碧」姑且算是通感,其實也彆扭。尾聯怎麼就忽然「望扉」了呢?

雖然山里也可能真有房子,但太突兀,可對比王維的「隔水問樵夫」,何等自然。

平仄還是對的(按新韻),有拗也救了,在知乎難得。

6樓:鬼顧問

隨便談談,切勿認真~

王維的《終南山》有隱士晚期的的超然心境。

不知道為何,讀完之後,感覺最後兩句,『思入摩詰語,望扉隔水開』。讓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另一種表達『思入摩詰語,初證菩提心』。

請大神批評指正一下我的這個延時攝影作品?

醉神麥克 瀉藥。首先一點,很值得給贊!說到看法,有如下幾點僅供參考 沒有看出延時攝影的精髓,徒有其表 延時攝影並不因為數碼裝置的便利性就可以在一部作品中肆意揮舞,當然玩票愛好者就不說了。只要是決心認真弄個好作品就要敬畏每一幀。遺憾本片沒有看到驚喜。另外,片中的延時角度狹隘,並沒有從廣闊中看到細微,從...

請大家評價一下我寫的詩如何?

石村 一片海 這裡曾經是一片海,世界不過是它一片屋簷。當一聲又一聲喧囂逐漸褪去,如潮水般的 當乙個又乙個文明慢慢消逝,像層雲被風吹散。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我獨自一人,固執的徘徊在這片虛無。記憶深處有一片海,海水常常滲透進我的夢裡,一次又一次,穿過我的筋 我的骨。時光像利刃,割開了命運的層層偽裝。不禁...

請大家看一下我寫的詩怎麼樣

Metaplasia 我覺得寫的很不錯。深得死亡詩社的精髓。要說還有什麼提公升,那一定就是詞句的積累和更加大膽的想象。當然,還有更飽滿更蓬勃更有力的感情。 hg6612 古體詩一般要求高,好的詩一眼都可以看出來,現代詩可難可易,很多大家也正是利用此,故弄玄虛將詩寫的鬼怪猙獰,以為世人都看不懂,加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