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在古時候是不是一種文化壟斷?

時間 2021-05-30 13:59:12

1樓:令壺盅佐冷蟬

現在的書法家研究的碑文,絕大部分是南北朝的,公元105年造紙術被發明,帛簡還是主要的書寫載體。後由蔡倫改進,成本逐漸降低,至南北朝窮苦一些的文人仍然是用不起紙的,到了隋唐紙張才與雕版印刷一起流行開來。

好比無線傳輸、電腦很早就發明了,開始只有官方、軍隊用得上。88年某曉松一台電腦三萬塊錢,這不叫壟斷,這叫一般人用不起,現如今智慧型手機和4G網路也才普及到每個人手裡。

唐時翻譯或是寫書都是論卷的。那時還不論冊不論本。往石頭上刻字,沒有只許你刻不許他刻的。

手上沒有功夫,誰好意思費這個勁,還能儲存近二千年呢?真正的文化是沒法龔斷的,成本只是惠及各方的一點小阻礙。

2樓:DesignMyLife

總體上可以說是的。

生產力不夠的時候,勞動人民是沒有閒暇時間去創造這種文化的。只有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勞動生產為上層階級提供了閒暇時間後,上層階級才會有時間去創造各種各樣的文化用來填補自己的閒暇時光(除了勞動文化)。

3樓:

大差不差,首先你得知道,在古代有多少文盲,之後再從中篩選出識字的,光識字不行,還得從中篩出來會寫毛筆字的,會寫毛筆字的還不行,還得寫的有法有度的,書法不能胡來更不能是江湖體,有法有度的還不行,還得有傳承,那麼你說算不算個壟斷行業?

4樓:庸道人

豈止書法,說個清末民初統計資料,按不嚴謹的網上搜尋,清末識字率大概10%左右,這10%是只要會一二三四五的就算。民初才5%,民初識字率下降是因為標誌提高,只會一二三四五的不算識字。

寫書法起碼先識字吧!

文盲的概念可是漢語專屬的,不像拼音類文字,掌握了拼寫後,只要你會說就會寫,所以不存在文盲。

連認個字都十里挑一,這還是在清末,再往前推,恐怕識字率更少。

可以說連認個字都差不多算文化壟斷了,更何況是書法。

5樓:肉內人

不是書法是壟斷,而是文化被壟斷!漢字是文化的載體,書法只是漢字的視覺表現形式!

隋唐之前文化被世族大家所壟斷,隋唐之後文化被庶族文人所壟斷。寒門子弟稻粱謀,何有餘力來從文。

6樓:韓帥元

應該說文化在古代全都是壟斷

你今天能幾乎不花錢的學到儒家思想,尤其是各種大家的解說,所有人解說儒家經典就怕你不想聽,恨不得掰開了嚼碎了給你看,還要可憐兮兮看你臉色

在古代,呵呵呵呵,你想學經典?你猜猜,是什麼個情況????…………古代有句話,叫耕讀世家,聽過嗎?文化的壟斷,可不是開玩笑的。

7樓:脫殼

是蔡鍾羊衛王,親戚師徒到隋唐。

唐代以前,著名書法家之間幾乎都能連上關係。別說琅琊王氏,就是東晉一幫短命皇帝,基本上都能踏進書法家的門檻。說明他們手裡掌握著普通人所沒有的資源。

南北朝,書法家多在南方。北面那些把字寫在龍門或者墓地的人,很多連留下名字的都沒有。

到了宋代,這種壟斷的情況才稍好點。但是想要一塊好點的發帖和拓片,也是很難的。不然公尺芾也用不著拿跳河作為威脅了。

明清館閣體盛行,被現代人罵成狗。其實也是沒辦法,畢竟館閣體門檻低。何紹基拿到了《張黑女》的拓本,都藏枕頭裡了。為啥,壟斷資源。

後來康有為另立山頭,推崇魏碑。有人猜測是康的館閣體太爛了……看他的書法,好像是的。

不過他這樣一推,靠魏碑吃飯的人就多了。

近代印刷水平逐步提高,要買本字帖太容易了。貴不過二玄社,也就小幾百。比古代有錢難買好得多。

不過書法這東西易學難精,入門門檻低,高階困難。而且,還常常因人廢字。比如蔡某,康某。當然,因人譽字的也不少。

現在學書法的門檻非常低了。一本字帖,毛筆墨汁毛邊紙,加起來也就兩盤毛肚的錢。但是攀登的過程中,歪路和阻礙變多了。「專家」太多,你寫什麼,總有人會說這說那。

所以我認為「學習古人,少聽專家,練字為了修身養性,佛系方能有舍有得」。

8樓:M.sir

只有藝術品放在公權力、歷史、經濟等等大背景下談論其價值,才會有文化壟斷和文化霸權產生。

所以你要從客體去看,就是壟斷,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他的背景音符你從創作主體,去看從來不存在壟斷

但是跪舔權威的藝術創作往往容易被時代拋棄。

9樓:南宮門下

書法在古時候確實存在一種壟斷現象,尤其是筆法傳承方面。

書法從古至今都是少數人的藝術,古代流傳至今的法帖也基本都是古代官位相當牛批的大佬所作,平民寫字沒人叼你,當然平民也接觸不到,更何況古代這麼看重血統。

那麼古人是如何高逼格地進行「技術壟斷」的呢?應該說是家族式的師徒教授,口訣手授,這種方法最為得要,詳細來說,我們借助這一幅唐代以前筆法傳承系譜圖(唐後因為戰亂等原因,筆法多以失傳,所以唐代書法達頂峰,唐以後書法逐漸衰退):

我們仔細研讀一下傳承圖,蔡邕蔡文姬一家婦女相傳,蔡文姬衛仲道夫婦交流,衛氏家族又父女父子相傳,以致衛夫人傳於書聖王羲之,王氏家族內又廣泛交流。

沿著一條線,織成一張網,看似交流廣泛,實則都是一家親,肥水不流外人田,至於也有家族外的人,那也是認師傅,師傅教你你才有,沒人教你你休想學到,這就是霸氣壟斷。

當然現在社會不會如此壟斷,書法學習資源也多元化,但是真正懂書法的也只是集中於少數人。

10樓:風華模樣

壟斷的是話語權,名家對書法作品有強烈的話語權,什麼算書法,什麼算神品,什麼算好作品,在宋朝以後,是徹底被壟斷的。

你把鄧石如的作品放在宋朝,鄧石如應該不會有太大名氣,可能留下一些碑刻,但也就存在書法史裡面。

你聽說過宋朝的隸書名家嗎?重修山河堰摩崖水平低嗎?晏袤這個人你聽說過嗎?

11樓:天野雪輝

如果從最初的目的來看,確實是。

禮樂射御書數,書也是六藝之一。這個書確切的說是六書。六書是什麼呢:

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漢字的形體構造分為內部結構和外形結構兩部分。內部結構指漢字的構造方法,或稱造字方法,傳統叫做六書:

象形指事會意

形聲轉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會意、形聲是「組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那麼什麼樣的人能接受這種教育呢?

西周時期,學校有國學和鄉學兩種,是國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前者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都城,教學物件是大貴族的子弟。而後者設在各地,是一般貴族子弟的學校。

當時非貴族的百姓都未有機會得到教育。庶人和下級官僚的子弟很可能直到唐朝「六學」制度建立以後,才能系統地接受書法教育。

12樓:「已登出」

並不算是壟斷,也可以說是半壟斷吧。

書法的發展史似乎並不能解釋書法的功用,或許可以理解為正好相反。

越是到了近現代,或是當代,書法的功用才被放大了,放大到比抒情記事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魏晉尚韻,唐代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奇,而近現代隨著發展,書法的書寫性卻被放大了。

隨意想到隨意寫的,不要太當真。

13樓:大莫

沒有壟斷,沒有任何壟斷,那些拿智永、虞世南、顏真卿、陸柬之等人來舉證說書法有傳承、有壟斷的人,只能說是他們連最基本的倖存者偏差都不知道,在那裡長篇大論的胡說八道。

秦朝出土的普通征戰士兵的信簡裡就要求家人買四隻毛筆,還說了必須是好筆,那書法怎麼可能是小眾、高門檻呢?其他答主完全在胡說八道,寫字的人歷來億萬,遍布全中國都有,其他答主那裡好像只有智永和他身邊的人在學書法一樣,其他地方,其他時代的人寫的都不叫書法?完全在胡說八道。

智永的筆法傳承完全是無聊人士附會的,提這一套的人真的是一點腦子都沒有,智永之後他們還能說出來個虞世南、顏真卿、陸柬之,但是智永之前他們就傻了眼了,只是說智永是王羲之的幾世孫,然後也不多提,裝傻。就是如今,你能把你的什麼東西傳承給你的幾百年後的子孫?

筆法說穿了,並不比拿筷子吃飯更複雜,有些人總要附會,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感覺,然後讓自己也似乎高貴了起來,讓人作嘔。

過年的時候,樓道裡各家各戶的對聯,工整、婉媚、遒利,各自不同、各自有趣的例例皆是,你就知道中國自有人在。而有些人只會庸人自擾。

連經籍文學都不壟斷,幹嘛壟斷書法呢?巴不得自己寫的文章、書論天下盡知。

古代求師學藝總要有乙個過程,要麼索書來讀,要麼求師問道,《送東陽馬生序》裡艱辛困苦犖然可見,但是你能說這裡有壟斷嗎?

今天什麼都沒有壟斷,但是又有幾人成行?還不是全看自己。難道要別人手把手教才叫沒有壟斷?

敦煌寫經人了解一下,非富非貴,為什麼書法寫那麼好還是走卒呢?因為他們沒有文化。他們的書法作品的好,和書法真正意義上的好是完全兩回事。

書法是術,文化是道,術以道行,道以術彰,只有術沒有道,那就是窮苦寫經人,有道又有術,那才會被認為是書法家。

所以真正壟斷的是文化,文化是那個社會真正的分野,而其他的東西都是小道,是點綴。

司馬光的書法真的不好,但是司馬光就用那樣的字寫完了《資治通鑑》。

書法是小道,一部分人的閒情逸趣罷了。甚至連文章都是小道,古代文化人之間溝通交流都是靠「目」。

14樓:觀不自在

書法家,以字謀生是唐代以後的事情。

書法如您所說,是精英文化。留其名者多有官位。

書法也是統治工具,唐太宗喜歡王羲之,康熙喜歡董其昌,上行下效。董其昌太柔媚了,王鐸狂野,天下士子都有認知怕是要亂了心,動社稷。

柳岩,胸大。走秀可以,評審可以,廣告可以,寫字也可以。

有的人以書法為手段,有的是以此為目的。

15樓:子夜歌

在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當中,第一章就提到了這個問題。

蓋古代本為貴族政治,有政權者即有財產者,即有知識者;政治上經濟上之統治階級即智識階級。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智識階級也就是統治階級,書法作為知識的一種載體,必然是一種文化壟斷。這裡要說的是,書法在魏晉時期才開始解放,在此之前,僅僅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而存在。

16樓:禁與千尋

說到底書法就是寫字。

寫字是沒有要求的。

可以用紙筆,可以用樹枝。

如何壟斷呢?

不能做別人可以做,你自己沒能力就叫壟斷。

那麼壟斷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書法恰恰是不能壟斷的,誰都可以學。

反過來,你所說的這些今天已經不存在了,那麼怎麼沒見滿世界書法大家呢?

書法的地位也沒有降低啊。

17樓:書法生想寫字

我覺得是的,首先就是唐以前的書法家們相互之間都存在著一些關係,比如師徒、舅甥、父子等等,無疑就是一種壟斷。

而將東晉書法史拿出來,可以總結出乙個書法的四大家族,即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高平郗氏。

看看這些顯赫的鐘鳴鼎食之家……

南朝書法家羊欣,就是王獻之的外甥,寫了乙個《採古來能書人名》列舉了從秦至晉的書法名家,李斯、趙高、蔡邕、崔瑗、杜度、張芝、鍾繇……

耳熟能詳吧。

河東衛覬,字伯儒,魏尚書僕射,善草及古文,略盡其妙。草體微瘦,而筆跡精熟。覬子瓘,字伯玉,為晉太保。

採張芝法,以覬法參之,更為草藁。草藁是相聞書也。瓘子恆,亦善書,博識古文。

衛氏傳張芝法。

敦煌索靖,字幼安,張芝姊之孫,晉徵南司馬,亦善草書。陳國何元公,亦善草書。

索靖傳張芝法。

晉中書郎李充母衛夫人,善鐘法,王逸少之師。

衛夫人,鍾繇法。

最後,我們所熟悉的王羲之說:「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除了書聖天資超凡外,最重要的是全家都擅長書法呀。

琅琊王廙,晉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能章楷,謹傳鍾法。

晉丞相王導,善藁、行。廙從兄也。

王恬,晉中將軍,會稽內史,善隸書。導第二子也。

至於唐朝書法家都熟,顏真卿受學於張旭,顏真卿再傳懷素

而張旭的母親是陸柬之的侄女,陸柬之的舅舅是褚遂良,褚遂良又受教於虞世南,虞世南則是智永的學生,智永嘛,也就是王羲之七世孫而已。

唐末五代,因為戰亂一些關係,這個傳承斷了,蘇軾感嘆

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

然後就是宋代,宋四家的關係,公尺芾是蘇軾仰慕者,學過蘇軾,黃庭堅是蘇軾的學生,小行書出自蘇軾,只有乙個蔡襄特立獨行,覺得他是得唐人法的宋代人。

後面的,元代趙孟頫及其學生們,明代的吳門書派、雲間書派,清代書法家們之間的關係……

從來,都是乙個小圈子在壟斷,從最早的家族到親友師生再到地位相近到理念相近,都是乙個小範圍的東西。

直到近現代這個圈子在不斷拓展,不同技術和想法的書法派別不斷碰撞,更多的資源出現在社會上……。

而以我學習的經驗,想學習書法必須加入其中,因為一種成熟有體系的用筆方式是自己琢磨不出來的……

而你加入了,你會發現你學習的東西,你的這一套寫法最次也有個一二百年的歷史,我覺得乙個人的一生不足以從零開始逐步達成整個書法史的成就。

而絕大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在試圖閉門從研究蘋果為什麼掉在地上開始起步試圖造出一顆原子彈。

古時候中醫是如何知道一種東西可以入藥又是如何知道它的藥效的呢?

早期有神農嘗百草,後來有陰陽五行,再有其他種種實踐歸納出來的哲學框架,後來的人既要知道前人的又要會融合今人的,所以越到後來的醫書就越繁複。一直貫穿的是 醫者意也 這條宗旨 老兵 傳統藥物包括植物藥 動物藥和礦物藥,這是古人能找到的所有可能入藥的東西。古時候沒辦法知道哪種東西能入藥,更沒辦法知道什麼東...

請問古時候的君子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人。?

逢此時 君子 俠客 釣魚翁,這些詞感覺是古人對人的一種最好的理想化的寄託,是古人認為人應該向這個方向前行。因為沒有人能達到那個高度所以只要做到了某些事就被定義為了君子。但也可能是我的一種誤解,實際上這些詞的意思並沒有到那個高度。但我覺得就應該是表達人乙個氣質的最高境界了吧。 小美人樸實金鵬 根深蒂固...

有時候沉默是不是也是一種答案?

絲瓜 別人沉默,自己大概是腦補,推測吧。不過有大概率能推出來他在想什麼,畢竟如果不是了解挺熟挺友好的人也不願意去想他沉默是在幹什麼吧, 永恆的鴻浩 是。沉默是一種委婉的答案,比如你向她表白她沉默這就是不喜歡你,不是她猶豫或者有什麼難言之隱。你向他人有請求,別人說他考慮考慮或者我再想想之後再也沒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