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之樂是什麼?

時間 2021-05-30 07:40:56

1樓:

顏回不改其樂指的是追求,與孔子志同道合,樂於仁,樂於道,孔子辦私學十三年後顏回十四歲時拜孔子師,至死未對孔門學說產生懷疑,是與孔子思想最一致的第一高徒,所以被後世尊為復聖,因顏回早於孔子先逝,聖人感嘆的是可能再沒有人繼承他的衣缽,所以才有了孔子「天喪予」的悲泣了。

2樓:恩宇

處於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能不快樂嗎?你能感受到小草正在發芽,你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你能聞到那滋育植物生長的土肥料所散發出的臭味,這臭味懷育了萬物。

你能感受到萬物每時每刻在流逝,但又每時每刻在新生。你與天地同流,生生不息,從亙古走來,又朝向遙遠。你參贊天地化育,與萬物一體,還有比這更大的快樂嗎?

《中庸》說的「與天地參」,程顥說的「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說的就是這種境界。

3樓:常恭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之樂亦是孔子之樂,合稱為「孔顏樂處」。

顯然,孔顏之所樂,不在簞食、瓢飲、陋巷。其樂在何處呢?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夫子深愛自己的事業,並發憤於此,安心於此,才達到了上述境界。我的老師在《論語讀詮》中寫道

夫子此三語,又極盡風趣。一發憤則忘食,一好樂則忘憂,『不知』亦『忘』也,忘老之將至,老其實漸至矣,然亦不以縈心,則我夫子若自謂『三忘老人』也!發憤好之則須既竭我力,雖老之將至,夫子從事於所好而無筋疲力衰之態,又安此樂此,單純如孩提,而直以我之生命將與所好樂者同歸於永恆也。

這種「樂」是「道與我」渾然一體的境界。

孔顏樂處在仁義之道,所憂亦在此,所謂「憂道不憂貧」。

4樓:寧道奇

因為從莊子的記載來看,只有顏回跟孔子學了心齋的本事,後來顏回說

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練到這個程度,當然沒有負面情緒的干擾了。

顏回為什麼快樂?

榖梁薇 學生 顏回他身體很差,他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如果他的慾望多一點,活的更好一點 活的更長一點,是不是對自己更有幫助一點?慾望是不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老師 他的修證出現了問題,不是他的營養缺乏。當年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一麻一粟,照樣可以生存。孔子在這方面經驗不足,無法傳授給他。他的修證出現了...

孔子為什麼如此喜歡顏回?

神凝於虛 他們儒家的口是心非臭不要臉是從祖師爺那一輩就開始的。孔子真那麼喜歡嚴回也沒說把女兒嫁給他,甚至顏回死了沒錢下葬也不幫襯下。聖人嘿嘿嘿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成一統 物質主義的毒,需要解藥。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現如今世上幾大主流文明板塊...

為什麼我接受不了孔子和顏回這樣的做法?

羊巨集飛 說明孔子仁啊。他覺得生命比真相要重要的多,這就是中和。即中庸。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這種書一般在語文課外閱讀裡會比較多的。如果到了大學了。你會發現這樣的書會很少了,大學裡學習孔子和顏回更多的是學習經四書五經。所有故事都講究嚴謹,需要考據出處。但是總體來說這個故事表面上看著是孔子掩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