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為什麼快樂?

時間 2021-05-06 16:42:39

1樓:榖梁薇

學生:顏回他身體很差,他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如果他的慾望多一點,活的更好一點、活的更長一點,是不是對自己更有幫助一點?慾望是不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老師:他的修證出現了問題,不是他的營養缺乏。當年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一麻一粟,照樣可以生存。

孔子在這方面經驗不足,無法傳授給他。他的修證出現了什麼問題呢?持心﹑持身,這是修證的兩個關鍵。

真正的修證,如果他達到身心寧靜與天地自然相互呼應的時候,他就會得到滋養。相反,他在窮思極辯的過程之中不能持身,在肉身上得不到滋養才有這個問題。歷來很多古人都存在這個問題。

在他證道過程之中,他的內心太剛烈急躁,根本沒有達到柔和溫養的狀態,那個時候他的消耗就會很大。你看自然界,我老舉例,吃草的個頭都比吃肉的大,對不對?因為吃肉的消耗大。

吃草的不需要那麼多營養。還有很多生物,那生存所需消耗就更慢了,是不是?它們所吸收的營養那就更加缺乏,照樣能生存。

這跟內心的狀態是有關係的。

摘自公號《行者學堂》

2樓:千禧

自私的人卻不能滿足自己的私慾是下等人

自私的人能滿足私慾是下中等人

能滿足私慾又能用餘力幫助別人的人是中上等人能夠用全部力量幫助窮困的人們,使自己和他們一樣貧困是聖人。

停留在做聖人的境界裡,這種快樂有多快樂你能體會嗎?

我來學聖而得到了聖,難道能不快樂嗎?

3樓:曳尾泥塗

蟹腰。(其實螃蟹並沒有腰^_^)。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顏回為什麼快樂?我們為什麼不理解顏回的快樂?

答案極簡單。

我們不理解古代的顏回,同時代的人理解他嗎?

生活在同一時空的我們,比如正在刷知乎的我們,能真正互相理解嗎?能理解,知乎裡就不會天天吵架了。

阻礙我們彼此理解的東西是什麼?不是物理空間,也不是時間。是無形的各自的內心界牆。

這界牆是什麼?大致是三觀。每乙個時期,文化影響社會,社會又影響文化。社會文化影響家庭,家庭影響個體。

個體成年後,三觀基本固化。固化到,如同一口口的井。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井裡。我們貌似都生活在同一空間,無形的井卻把我們彼此隔離。每一口井,就是某個人的活棺材。

多數人的井口,被社會文化教化,終生朝向乙個方向。於是他們的追求都趨於一致。

有人的井口,偶爾會動一動,但很快被人勸阻,於是他又轉回和多數人一樣的方向。

極少數人的井口是搖動的,或極力的爬出。於是他們開始看到不一樣天空。

我們所見的天空(大小)及認知水平(真相),決定了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價值觀。三觀決定了生活方式,決定了我們的快樂源泉是什麼。

想一想,自己的三觀是什麼?顏回的又是什麼?爬出自己的井,到顏回身邊去看看,答案就知道了!

4樓:王樂平

因為他突然之間發現,他由內到外的充滿揮之不去的快樂,天地如此遼闊,山水如此清閒,世人如此可愛,萬物莫不有情。

快樂是一種信仰。估計看到這句話的人,大部分不相信。

5樓:輕輕

一般人是被所謂「意義與價值」定義的人。

而顏回是定義「意義與價值」的人。

其實如果僅僅只是這樣,並不見的多高階。

因為這樣思考的人太多了。世間所謂「標新立異」的自以為是之輩在所多有。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裝模作樣的自我標榜一番?

「咱可是要做引領潮流的人兒」

「咱可是要創造新標桿地人兒」

可到了最後往往一句「大環境不好」了事。

本人有自知之明,本來自忖絕不配談顏回之樂。然而卻未有想到,比我更加不肖的還真有。

墮落成了所謂夸夸其談的「境界」之樂的倒實在是看到了不少。

顏回之樂貴在行。行而樂,樂而行。

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樂。是堅定之樂是刻苦之樂

道路雖然艱鉅行難,困苦不堪,而顏回猶不自棄,猶學而不止,猶力而行,猶深而刻。

無論順境逆境,猶不斷前進,猶不改其樂。

夫子的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顏回的樂,是忍辱而負重之樂,是艱難前行之樂。是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準備的苦修的樂。

是信仰而堅定,執著而樸直的樂。

而絕不是僅僅什麼無聊可笑的躲在深山自己咯吱自己樂。

理解顏回的樂,如果僅僅理解成只是坐在家裡空想的樂,僅僅理解成以什麼奇奇怪怪的可笑臆想編織成的「境界」之樂。

那倒是令人挺想樂。

「深山獨樂」之輩,便是阿Q之輩。

空談「境界」之輩,就是孔乙己之輩。

顏回堂堂之士,其精妙在「學」,而不在奇葩吊軌假大空的可笑的什麼「境界」上

「迴願得明王聖主輔相之,敷其五教,導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鬥之患。」——顏回

這樣乙份入世的理想、悲憫的情懷和任何社會制度意識形態都沒有任何的必然關係!

6樓:非禮勿言

乙個窮人活該每天哭喪著臉,他沒有開心的權力嗎?

乙個乞丐撿到一塊餅,就會開心的笑起來,因為他很喜歡吃餅。

顏回家裡很窮,但是他很愛學習,而且成績優異,老師表揚他,同學羨慕他,因此他很開心。

這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我們對顏回的印象是:他很愛學習,學習也很好,但是他生活很艱苦,因此他好像沒有資格笑一樣。

很多人不能理解,顏回生活那麼艱苦,為什麼還「不改其樂」呢?

其實,不為什麼,窮人難道就沒有開心的權力嗎?富人難道就沒有傷心的權力嗎?

顏回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是生活很充實,這樣不是很好嗎。每個人都應該如此,貧亦樂,富亦樂,生病也好,殘疾也好,快樂開心每一天!

7樓:Gandhi

顏回沒有出世,在世俗眼光裡乙個窮讀書人有什麼快樂的。

孔門心法裡面,貧而樂是極為深的部分,就是佛家離一切相。

顏回三月不為仁

顏回居在陋巷雖然不富裕,他快樂的是身體裡的:「浩然之氣一日日不斷漲養,越來越剛健」

儒家的浩然之氣就是佛家的金剛法身。

孔子家語裡面陳蔡絕糧七日,斷糧七日,孔子當時70多歲的老人,很多年輕人,餓兩眼昏花沒有力氣了,孔子拉胡琴唱歌越來越精神。這個不簡單呀。

孔子走到比干墓那裡抽出寶劍,用寶劍刻上字「殷比幹墓」,乾隆走到這讓人鑿上去:「宣聖絕筆」

能用寶劍在石頭上刻字,沒有非常強的內勁是做不到的。

8樓:迷途書僮

顏回並不快樂!他只是不bù不bú快樂。

「不改其樂」的樂是「樂道」的樂。

再者說,顏回衣食有憂嗎?

《莊子》:孔子謂顏回曰:「回,來!

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願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饘粥;郭内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愀然變容,曰:

「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再怎麼破落,顏回也是個一輩子不用工作的貴族。

人家在市區有幾千平方的地,在郊區還有三萬多平公尺的田,咱就別跟他比了!

9樓:趙雲峰

安貧樂道。

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前兩個字。

為什麼快樂。

道是什麼?朝聞道,夕死可矣。

道是真理。當乙個人能看到真理,或者看到真理的微光。

那種快樂是任何財富、地位、名望、享受能帶來的快樂所遠遠不及的。

10樓:

我尋思有口飽飯,有地方住,沒農活徭役還能跟著老師學學文化——這在春秋亂世已經是中上層待遇了好麼。哪怕貞觀開元盛世老百姓生活也不過這個水平而已。

11樓:君不二

人這輩子,其實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接受自己,大多時候,我們只是活在對自己的美好幻想中,但是又因為無法實現這種幻想而痛苦。

既無法實現幻想,又無法接受不堪的自己,這樣還不痛苦簡直天理難容。

但是顏回不一樣,他不是個完美的人,更不是個富貴的人,他有自己的缺點,生活也一直很窮困。

但是顏回做到了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2樓:豆友18206478

顏回的快樂,在《論語》中有孔子的話來說明的。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孔子所提倡的是一種安貧樂道,甘於清貧。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新認識這句話,我覺得是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追求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人生的快樂不在於外在的物質,而在於內心的滿足

13樓:豆友18169222

自得其樂,極簡主義者的思維,少即是多,這也是現代一些人一直在推崇的一種思維。不為外物所累,只有內在的精神的平和才是我們最後能得到的。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顏回是乙個勤勉好學,學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業業努力實踐孔子學說的人。

對他的記載有幾處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說他「不愚」。孔子並沒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說明顏回資質並不特別高。

二是說他對自己並沒什麼幫助,無論自己說什麼,顏回都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孔子還是很看重這個學生的,顏回死時,孔子極度傷心,大呼「天喪予」。顏回也對孔子充滿了感情,孔子受困時,他對孔子說,您還沒死我怎麼敢死。

我覺得,對於孔子來說,顏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見自己的學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來越象。面對這種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

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顏回了。顏回即使並不意識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為也體現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這樣乙個學生在一起,孔子應有一種知己的感覺,但孔子並沒有過明顯的表達,甚至還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這可能是因為顏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顏回死後,孔子才意識到失去顏回意味著什麼,嘆息道是老天爺要我的命,並對學生說我不為顏回哭為誰哭?孔子是否覺得顏回之死意味著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著鏡中自己的死呢?

再也沒有人可以像顏回那樣勾起孔子的共鳴了。

14樓:乙個神奇的VO

一生不就是拿來體驗的嗎?不認同貧窮是快樂,所以我努力去體驗不貧窮,各有各的活法,不完美的同時也是最完美。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完美。

同時,在當時的社會,一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改變的,所以這份不困於外的境界才是核心所在

15樓:

托爾斯泰曾說,如果生活完全由理性支配,那麼生活的可能性就被破壞掉了。

快樂其實並不需要理由。

或者我們換句話說,為什麼人們會認為憂愁和焦慮可以讓人脫貧致富呢?

在當今社會,任何崗位都免不了講究服務意識、服務態度。

哪怕多少委屈、多少艱難,面帶微笑,往往是和氣生財的第一步(如果不是重症監護、殯葬之類特殊崗位或場合的話)。

孔子為什麼如此喜歡顏回?

神凝於虛 他們儒家的口是心非臭不要臉是從祖師爺那一輩就開始的。孔子真那麼喜歡嚴回也沒說把女兒嫁給他,甚至顏回死了沒錢下葬也不幫襯下。聖人嘿嘿嘿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成一統 物質主義的毒,需要解藥。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現如今世上幾大主流文明板塊...

顏回之樂是什麼?

顏回不改其樂指的是追求,與孔子志同道合,樂於仁,樂於道,孔子辦私學十三年後顏回十四歲時拜孔子師,至死未對孔門學說產生懷疑,是與孔子思想最一致的第一高徒,所以被後世尊為復聖,因顏回早於孔子先逝,聖人感嘆的是可能再沒有人繼承他的衣缽,所以才有了孔子 天喪予 的悲泣了。 恩宇 處於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能不快樂...

為什麼我接受不了孔子和顏回這樣的做法?

羊巨集飛 說明孔子仁啊。他覺得生命比真相要重要的多,這就是中和。即中庸。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這種書一般在語文課外閱讀裡會比較多的。如果到了大學了。你會發現這樣的書會很少了,大學裡學習孔子和顏回更多的是學習經四書五經。所有故事都講究嚴謹,需要考據出處。但是總體來說這個故事表面上看著是孔子掩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