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子非魚 ,莊子詭辯了嗎?

時間 2021-05-06 00:59:11

1樓:

莊子是在說不可知論。不同個體不能相知,只是一種經驗的總結,不是通過邏輯推出來的結論,所以不能作為普遍性真理。

就像看到是太陽東昇西落,就以為太陽永遠東昇西落,以為這是真理,但是如果有一天太陽西公升東落了,我們還能把它怎麼樣嗎?怎麼確定不存在西公升東落的情況。所以莊子無論說什麼,只要不存在邏輯上的錯誤,惠子都不能判斷莊子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是不可知的。

我認為用不可知論解釋好一些。

2樓:豫若涉川

莊子沒有詭辯,惠子這樣問是因為他想考倒莊子而已,就是倆好朋友拌嘴罷了,也可以說兩個哲學家的較量。

惠子其實也不傻,他也看得到魚兒在水裡游好像很歡樂的樣子,但是他就是要問莊子,你憑什麼知道這條魚很快樂,你又不是這條魚。

莊子知道這小子要搞事,就反問,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這條魚很快樂呢?

惠子這時候就反將一軍,說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但是你也不是魚,所以你也不能夠知道魚是快樂的呀!

莊子這時候就想停止這種無意義的辯論了,他就說兄弟,你問我的時候,你就知道這條魚是快樂的,你也知道我知道這條魚是快樂的。但是你非要問我怎麼知道的,那我就說我是用眼睛在濠梁之上看到這條魚游著很快樂的。

惠子也懶得再說了,因為他知道莊子不會上他的當去做無意義的辯論,莊子只是實事求是而已,魚游在水裡自由自在,沒有被其他生物抓著吃掉,魚憑什麼不快樂呢?

3樓:子衿

莊子並沒有詭辯,因為他已變過蝴蝶,有了動物形態的莊子,所以他知道動物習性。

變成蝴蝶莊子的時候他喜歡飛來飛去,飛來飛去的時候自己很快樂,拿飛來飛去對比魚兒的游來游去所以得出結論,魚很快樂,而惠子並沒有動物形態,所以不知道莊子其實知道魚兒是快樂的。

所以我宣布,惠子缺少動物形態,這場辯論是莊子贏了。

4樓:品牌節度使

莊子不是詭辯,是跳出這場辯論而已。

如果按照惠子這套邏輯,你永遠也不知道你家那條狗開心不開心,但你真的不知道嗎?當你推開房門,它搖著尾巴跑過來,它不開心?

莊子其實很不認可惠子這套辯論學說,德充符篇裡面就針對性批評過:

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老天爺給了你活潑潑的生命,你倒好,整天瞎想,還創造一套堅白學說,簡直是糟踐老天爺給你的生命。

5樓:真如是過

惠子名家研究概念的。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從邏輯上看並沒有認為莊子知道魚快樂,而是從邏輯上這樣問,此問也沒有預設不是魚就不知道快樂這種成見。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這裡注意一點,惠子的問題並沒有認為莊子不知道魚快樂,而僅僅是思維而問。而惠子說我非你,故不知你知魚樂,你非魚,故不知魚樂。

這裡用了不經確定的邏輯關係,而在辨論中是用了莊子的邏輯,莊子不僅邏輯錯誤而且"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也是不經確定的。莊周說請循其本,意思是說你知道我知道魚快樂。可是惠子之問從來不是認為了莊子知道魚快樂。

莊子最後說他在橋上知道的,顯然還是邏輯上有所欠缺,根本沒回答問題。確實是詭辯。題外說句話,本來兩個人遊玩一下,莊子抒個情,「~魚是~",惠子說話確實煞風景,不過二人就此辯論也無傷大雅。

6樓:怎麼著中堂咱反吶

從邏輯上說,當然是詭辯。

惠子問的安知魚樂顯然是「不可能知道」,不是「如何知道」的意思。

這就是乙個藝術家用詭辯應付乙個理工男的故事。

惠子非要破壞美感,莊子要告訴他,「我這是移情」,莊子就不是大藝術家,是我這樣的小學語文課代表了。

把惠子的破(捧)壞(哏)行為,機智地變成藝術的一部分。營造出乙個兩千載不衰的藝術母體——直到乾隆在北海裡修建園中園「濠濮間」,還能用得上。

這才叫大藝術家。

7樓:

太蠢了,許多回答都太蠢了,莊子有他的體系,只不過沒有論證丟擲了乙個結論「魚這種活在當下的生物是快樂的」,而惠子顯然是抬槓,莊子懶得解釋,只是用同樣的句式說一句「你不懂我」,這個不懂是不懂背後一整套哲學,而不是指惠子口裡的與魚共情,較真的話,這倆人論題都不一樣,日常對話都看不懂還扯邏輯學了,真是越學越蠢。

8樓:泥中臥

這個千古思辨其實很簡單。

莊周:看那,濠水河裡的魚多快樂啊。

惠施:嗯。走吧。

與其幾千年這麼多人設想根本不能肯定的這幾千年來這些設想人自身的邏輯。為何不設想另乙個回答呢?

反正都是設想

9樓:熠耀小星

不是詭辯,「魚之樂」的出發點在於人,在於莊子,而不是在於魚,樂還是不樂是人定義的,對應的是魚游於從容這個場景,意發於莊子,至於莊子所言「樂」之內涵,惠子不知,故言不能盡意,所以老子說「不言之教」

10樓:王dy

突然對這段對話很感興趣,看了其他答主的,很受啟發,梳理了一下自己能理解的部分。

惠子的回答自相矛盾。

惠子說:①因為惠子不是莊子,所以惠子不知道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②同理,因為莊子不是魚,所以莊子不知道魚是否快樂。

①的意思,惠子對於莊子的思想是無知的,就是說莊子想什麼惠子是完全不知道的

②的意思表明,惠子知道了「莊子不知道魚是否快樂」,和①裡惠子對莊子一無所知相矛盾。

如此論證下來,惠子對於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處於既知道又不知道的狀態,顯然是矛盾的。莊子內心:尼瑪,你一邊說你不是我,不知道我的想法,一邊又說我不知道魚是否快樂,那你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啊!

由此可見,惠子的前提,即:「若兩個個體不同,則乙個個體無法理解另乙個個體」的前提是錯誤的。當然,文中也未論證「不同的個體是能互相理解的」這一觀點,而這一觀點恰是莊子需要說明的,莊子顯然未能對此加以論證,也未點出惠子的回答裡存在的矛盾。

至於莊子的回答是否為詭辯,又是另乙個話題了,就不是講邏輯的事了。

11樓:卜l卜l

。「感情有理智根本無法理解的理由」。

。莊周夢蝶,我 = 蝴蝶。我快樂 = 蝴蝶快樂。天人合一。心外無物。

。莊子的「知」= 忘我、齊物,然後有所感悟、覺醒、明了。不是西方人的感性理性。

。惠子的「知」 = 旁觀者清 = 主客對立,主觀用理性範疇去觀察、分析、量化外在物件 = 科學認識。

。比如觸景生情,不只是喜怒哀樂,而且領悟到「此中有真意」。真 = 整體的認識,超出個人主觀性。。「知魚之樂」不是想當然,而是實事求是、格物致知,是有指導意義的認識。

。「此中有真意」的覺悟,重要性不亞於科學知識。所以,莊子要堅持自己的「知魚之樂」,不接受科學的反駁。

12樓:子十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和他前一句「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矛盾了,莊子說得也很清楚:「從前一句看你明明知道我(因為我用語言告訴了你,所以你知道),後一句又說不知道我。」惠子自己跳進了陷阱。

最後一句「我知之壕上」純屬飯後茶餘的玩笑話。

如果熟悉《莊子》就知道這段對話符合他的一貫風格,相比於直接立說他更喜歡反面爆破。讀者說莊子詭辯,一方面是不熟悉他的作風產生了誤讀,把解讀的重心放到了最後一句;一方面是自己完全超出文字之外了。

也可以看出其實到這裡意猶未盡,如果按照正確的思路繼續下去,惠子應該說:「我知道你,是因為你用語言告訴了我,而語言所能傳達的有限,我並不能知道你是否知道魚的快樂;你和魚之間無法通過語言交流,即使可以通過語言交流,語言傳達得有限,你也無法知道它的感受。」

那麼莊子會說:「就像你我用語言交流,我和魚通過溝通一切的大道交流;正如你所說語言傳達資訊是有限的,而大道之中物我大同,這種交流超出言意之表:所以我知道魚的感受。」

13樓:山正道長

怎麼語文課本分析所有古詩文的時候,都結合作者本身的人生境遇和主要思想,到了子非魚就沒了?

因為只要結合二人主體思想,就一定會把學生弄暈。

莊生夢蝶大家都聽說過,齊物論又寫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所以莊子是真的認為,他與魚與天地俱為一體,他遊於濠梁是樂,魚出遊從容也是樂。

但是惠子是名家合同異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觀點就是雖然莊子惠子都是人,有共性也有差異。莊子跟魚都是動物,有共性也有差異。

莊子與魚有差異,心情自然不會互通,因此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這是兩位哲學家世界觀的碰撞。

14樓:金囊計

《莊子·秋水》篇的最後講了乙個惠子和莊子的故事: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

「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初看起來,詭辯的意味頗為濃厚。包括本篇像是「惠子相梁…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孔子游於匡(同時期記載都是子畏於匡)」,讓人都能感覺到莊子的言論是有些摻雜個人情感或者特立獨行的。

莊子一生的經歷總體不是特別樂觀的,比如他出生在宋國,做過一陣子漆園吏,宋國是當時出了名的落魄志國,很多「奇葩」的人和事都在宋國,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爾詐我虞,時人把把宋人或宋國作為嘲笑、挖苦、諷刺的物件。莊子自己也常有「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莊子·大宗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內篇》」這種消極的想法。

《莊子·大宗師》借子桑之口說:「我在探尋使我達到如此極度困乏和窘迫的人,然而沒有找到。父母難道會希望我貧困嗎?

蒼天沒有偏私地覆蓋著整個大地,大地沒有偏私地托載著所有生靈,天地難道會單單讓我貧困嗎?尋找使我貧困的東西可是我沒能找到。然而已經達到如此極度的困乏,還是『命』啊!

(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有的人通過喝酒來把「超我」外移,有的人通過偶像崇拜來把「超我」外移,而莊子選擇在這種煩惱的境遇之中通過寄身自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來把「超我」外移。進而提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莊子·田子方》)」

「齊物論」包含齊物與齊論兩個意思。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莊子還認為人們的各種看法和觀點,看起來也是千差萬別的,但世間萬物既是齊一的,言論歸根結底也應是齊一的,沒有所謂是非和不同,這就是「齊論」。

「我們現在再回頭看子非魚的故事,就很好理解了。首先是「莊子與惠子於濠梁之上。」,然後莊子說「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接下來惠子不理解,然後莊子就開始解(jiao)釋(bian)了:

「請循其本。」你剛才所說的『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我嘗試把莊子沒說完的話說下去

為什麼我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因為物我一體,物就是我,我就是物。橋上和橋下本是一體,都是自然,沒有區別。

那麼我在橋上是快樂的,那麼理所當然,橋下的魚也應該是快樂的。略略路。)

莊子的逍遙價值觀,前承顏回,後啟陶潛,對中國書畫詩詞的藝術,都有莫大影響。

如何反駁「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千夜 這不是邏輯問題,這是修行境界問題。譬如打坐,你坐在那裡冥想叫枯坐,莊子走路也是打坐。因為冥想這個詞本身就是錯誤的,打坐表述的是表象形式。 宙巡 在我看來,這裡有2個很大的漏洞 一 漏洞1 莊子的漏洞 惠子的話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裡假定了2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假設1.莊子是人 等價於 我知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本身有邏輯謬誤嗎

已登出 樂 是一種主觀的意識活動 魚有意識 是辯論的前提條件,所以不需要展開論證 眾所周知,世界上不存在讀心術,別人的意識 內心的想法 你只能通過各種推測手段 如心理學 來感知,而這樣的感知結果不一定是真實的。所以這句話沒有邏輯謬誤。 無語 這句話有侷限性,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邏輯錯誤。我們說,現...

都說人與人的悲歡互不相通,那麼莊子「子非魚」理論是否只是在強詞奪理?

餅子 子非魚正是說明了 不同個體的悲歡並不相通 啊!你不是我你怎知道我的感受?你不是我,你也不需要知道我感受!我知道誰的感受都與你無關。我覺得我知道就可以了,就算我不知道,你贏了就對了。 Alisa 一然 首先,人與人的悲觀是否相通,這個有定論麼?我倒覺得有些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在論據不穩的前提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