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時間 2021-05-10 10:37:25

1樓:千夜

這不是邏輯問題,這是修行境界問題。

譬如打坐,你坐在那裡冥想叫枯坐,莊子走路也是打坐。

因為冥想這個詞本身就是錯誤的,打坐表述的是表象形式。

2樓:宙巡

在我看來,這裡有2個很大的漏洞:

一、漏洞1:莊子的漏洞

惠子的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裡假定了2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假設1.莊子是人;等價於「(我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雖然隱含了否定條件1的含義,但並沒有表示明確反對,所以並非不可辯。

舉例1:有個人死了。惠子:你不是他,你怎麼知道他死的時候什麼感覺?莊子: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他死的時候什麼感覺?

假設2.人對人的感知能力遠高於人對魚的感知能力。常識和生理構造來講,人和人之間的共情能力理應是高於不同物種的,畢竟生理構造在這。

當然,要證明這一條仍需更多證據。

舉例2:莊子用拖鞋打死了乙隻蟑螂,大喊了一聲「爽」,惠子不一定知道蟑螂爽不爽,但肯定能感受到莊子很爽。而惠子和莊子都是人,就常識而言,除非莊子變異,不然他們應該都無法理解蟑螂被拍扁那一瞬間的感受。

所以惠子在知道莊子是人的前提下,可以合理推斷莊子不知道。 而莊子的第一句反問更接近於抬槓。

二、漏洞2:惠子的漏洞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無法推導出他之後所說的」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 。除了剛才說的感知能力的漏洞外,還有個自殺式的漏洞,惠子突然承認「固不知子「,從而否定了自己一開始知道莊子是人的假設,所以就已經不能對「子「進行任何判斷了——什麼都不知道,判斷什麼?四捨五入一下,這句話就等價於「我(不知)子,(但知)子不知魚之樂」

對比前邊的「(我知)子非魚」 ,已經自相矛盾了。

舉例:假設莊子碰巧真的是魚變的,回來看這句話: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是魚變的),但你也不是魚,你肯定不知道魚之樂。怎麼樣?是不是矛盾更清晰了?

三、莊子建立在漏洞2之上的反擊

漏洞2引發了惠子的自相矛盾,莊子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漏洞。既然惠子承認雖然我不是你,但是我可以確定你不知道,那麼就帶來2個災難性後果:

按此邏輯莊子自然可以不是魚而知道魚的狀態。惠子的問題不攻自破。表明惠子一開始就知道莊子不知道還假惺惺的問莊子,這屬於沒事找事明知故問,所以莊子說「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最後還沒好氣的補了一句「我知之濠上也」(懶得跟你爭了)

這個反擊僅利用了惠子的自相矛盾,規避了莊子自己用來抬槓的漏洞1,即人對人的感知能力和人對魚的感知能力是一致的

四、惠子如何反擊會更犀利

如果此時惠子問:子人耶?人知魚否?第一問回答有2:

莊子說自己不是人,那莊子要麼是蝴蝶或者魚變的,要麼在抬槓。

如果回答是人,那麼問題就變成了乙個抽象的問題:人知魚否?回答有3:

人知魚:惠子可以反證法,我也是人,我怎麼不知?

人不知魚:那惠子只要知道莊子是人(已經確認),就可以知道莊子不知魚。

有人知有人不知:惠子:好吧,你槓贏了,然後可以用一句「我知子濠上也。'」甩莊子一臉嫌棄。

五、其他

另外還有個小漏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裡的「樂」到底該如何定義?

就像蟑螂,根本沒有痛覺神經,也就感受不到痛。但是據這位燙蟑螂的仁兄所言,蟑螂還是有痛覺反應的。所以怎麼定義這個痛?

惠子的論題有2個假設條件:

2個人都是人。即知道自己是人,知道莊子是人

(基於假設1)人對人的感知能力遠高於人對魚的感知能力。(我知道人快樂,但人不知魚快樂)

莊子利用的其實是第一條:

惠子前邊假設自己知道莊子是人,後邊又說不知莊子(是人)。這導致惠子的論題變的毫無意義。

3樓:Leo Gu

辯論的起點不同, 莊子基於自己的想象,惠子基於客觀事實。

莊子的第一句話把魚比作人,會有快樂感,並假設自己有能力判斷魚的快樂。這顯然不是事實,所以惠子用事實進行反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但接下來,莊子繼續把自己當做魚,說「子非我.....」,最後惠子受不鳥了,再次重申客觀事實:「我固非你...

你固非魚....」 就這樣,乙個死活把自己當做魚,另乙個拼命堅守自己是人。

邏輯本身只是工具,還要看人怎麼用,正如我們常說的 Garbage in Garbage out.

4樓:Dreamer

我們先來看題目。「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建立在「若子為魚,方能知魚之樂」的前提中。

也就是說,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就是:了解某一主體的情緒感受,必須成為此主體。(生物學上的概念咱就先不扯了,我也知道你肯定變不成魚)。

也就是說,這句話反對「情緒」,也就是「精神」可以被以客觀的形式認識到。也就是說,我們認為魚嘩啦嘩啦遊是快樂的,因為自由自在與無拘無束常常讓人感到十分放鬆,所以我們作此推斷。這是以客觀形式認識精神。

但莊子認為不存在以客觀形式認識精神的可能性。寫到這裡,這個問題其實就被化簡為形上學的乙個問題了。涉及到了精神,物質,認識論等。

提供乙個思路,往後的交給其它大佬,因為形上學太XX難了。我認為這個問題並不是僅僅是個詭辯,而是乙個形上學的經典問題。

5樓:姜堂

用普通知識解釋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莊子把反義疑問句偷換成肯定句。

後莊子又答「我知之濠上也」。

在濠上不是知道知道魚的快樂的充分條件。

辯論賽我方辯題是站惠子的,強答一波。

6樓:風雲變態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不管在言辭上如何辯論,人與人已經事實上取得了某種理解。而在中國古典思想中,人與動物、植物、天地之間都取得了某種理解。

當然後面有點懸乎,還需要一些其他的解釋。暫且不表。

7樓:哦耶

我也覺得他的反駁不太好這樣的反駁沒有意義對方可以說你不是我你又怎麼知道我不知道你知道魚的樂趣呢

如果有人問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會老老實實告訴他:我猜的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本身有邏輯謬誤嗎

已登出 樂 是一種主觀的意識活動 魚有意識 是辯論的前提條件,所以不需要展開論證 眾所周知,世界上不存在讀心術,別人的意識 內心的想法 你只能通過各種推測手段 如心理學 來感知,而這樣的感知結果不一定是真實的。所以這句話沒有邏輯謬誤。 無語 這句話有侷限性,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邏輯錯誤。我們說,現...

關於 子非魚 ,莊子詭辯了嗎?

莊子是在說不可知論。不同個體不能相知,只是一種經驗的總結,不是通過邏輯推出來的結論,所以不能作為普遍性真理。就像看到是太陽東昇西落,就以為太陽永遠東昇西落,以為這是真理,但是如果有一天太陽西公升東落了,我們還能把它怎麼樣嗎?怎麼確定不存在西公升東落的情況。所以莊子無論說什麼,只要不存在邏輯上的錯誤,...

都說人與人的悲歡互不相通,那麼莊子「子非魚」理論是否只是在強詞奪理?

餅子 子非魚正是說明了 不同個體的悲歡並不相通 啊!你不是我你怎知道我的感受?你不是我,你也不需要知道我感受!我知道誰的感受都與你無關。我覺得我知道就可以了,就算我不知道,你贏了就對了。 Alisa 一然 首先,人與人的悲觀是否相通,這個有定論麼?我倒覺得有些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在論據不穩的前提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