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京劇伍子胥的幾個問題?

時間 2021-06-03 01:58:14

1樓:

我談兩個問題。

(一)浣紗女有點思春的意思那個問題樂瘋我了!題主太有深度了。像我這樣的一般人,誰能想到浣紗女思春呢。

但題主一點撥,還真是:

「今生必定受折——磨」嘛!

好浣紗女!

(二)這個就是折子戲連演。這個伍子胥跟王寶釧一樣,名字都不怎麼樣。哪有人名作戲名的道理呀。

彩樓配、武家坡、算軍糧、大登殿構成了現在的一般的王寶釧一劇。

彩樓配、別窯、趕三關、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等等叫紅鬃烈馬。您看,人家這名字就夠得上乙個烈字。其實呢,劇裡沒這烈馬太大戲份。

文昭關、浣紗記、魚腸劍、刺王僚構成了現在的一般的伍子胥一劇。

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浣紗記、魚腸劍、刺王僚、打五將,這叫鼎盛春秋。您看,人家這名字就鼎盛。

所以這個刺王僚後面一般是打五將。有文有武,文武雙全,不算頭重腳輕。

2樓:國樂joker

這個拿燈四下照是個程式性的表演,一般被安排在表現夜晚的時候。《捉放曹》也有,《清官冊》也有個驛丞拿燈,在寇準更衣的時候照一照。這就是巡視查夜的意思,看看前後門動靜,有沒有旁人。

伍子胥是個武官出身,這時候又受人追捕,巡視時候當然要拿寶劍。擋著燈其實就是怕風把蠟燭吹了。你看《捉放曹》的陳宮是拿手擋著的,一樣的道理。

因為這幾折的故事出處不同。《漁丈人》出自《史記》,《浣紗女》出自《吳越春秋》,漁丈人自盡是仗義,浣紗女自盡是守節,原因是不太一樣的。浣紗女的故事可能還借鑑了一點漂母飯信。

總之不要認為這裡邊有連貫的邏輯就對了。

《吳越春秋》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疾於中道,乞食溧陽。適會女子擊綿於瀨水之上,筥中有飯。子胥遇之,謂曰:

"夫人可得一餐乎?"女子曰:"妾獨與母居,三十未嫁,飯不可得。

"子胥曰:"夫人賑窮途少飯,亦何嫌哉?"女子知非,人,遂許之,發其簞筥,飯其盎漿,長跪而與之。

子胥再餐而止。女子曰:"君有遠逝之行,何不飽而餐之?

"子胥已餐而去,又謂女子曰:"掩夫人之壺漿,無令其露。"女子嘆曰:

"嗟乎!妾獨與母居三十年,自守貞明,不願從適,何宜饋飯而與丈夫?越虧禮儀,妾不忍也。

子行矣。"子胥行,反顧,女子已自投於瀨水矣。"於乎!

貞明執操,其丈夫女哉!

所以我覺得京劇唱詞就是把這段直接搬來了,沒多考慮其他的。

4. 老戲是每一折乙個主角,沒規定聯演的幾折都得是乙個主角。誰讓最後安排的是《刺王僚》呢。要還往後演,還有要離刺慶忌了。

關於京劇《定軍山》的幾個問題?

譚富英的譚派只是繼承自譚鑫培大譚派父類的乙個子類絕大部分所謂 譚派戲 都是class 譚鑫培類的函式譚富英馬連良余叔岩楊寶森言菊朋等等都是繼承了譚鑫培類的子類 當然他們不少人還有多個介面 所以他們都可以直接呼叫譚鑫培類的函式 比如定軍山 洪羊洞 賣馬 珠簾寨 等等 郿塢縣在馬上 短平快的回答一下 1...

怎樣看待伍子胥的一生,應該如何全面評價他?

楚平王要是被刺殺,那是太便宜他了,伍子胥全家被殺,不共戴天之仇,做什麼都是可以理解的,什麼國家民族,什麼君君臣臣,全都可以拋掉 誰念阿彌陀佛 悲哀的打工者 年輕的時候,父兄被老闆弄死,被迫外出打工報仇,仇未報,但前老闆提前死了,又被當前的老闆的少老闆嫌棄,不知道急流勇退,最後又被少老闆弄死了,一生悲...

伍子胥和吳三桂有本質上的區別嗎?

夙惠捷悟 這個問題需要站在當時的背景來看 吳楚兩國,在當時背景其實不能算國家,而類似之後的地方割據勢力,他們都是周天子的臣屬 雖然是名義上的 如果伍子胥算漢奸,那麼韓信 從楚到漢 張遼,姜維,魏徵 從竇建德到李唐 甚至銘傳後世的楊業 北漢到宋 算不算?清和明按照當時背景,則是兩個國家政權,滿人初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