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歌怎麼才能讀出感情?

時間 2021-05-30 00:04:00

1樓:犬儒真人

多讀+閱歷

先說多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有道理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唯讀一遍就能讀出詩中的情感,概率是極小的。如果是真心想要讀懂一首詩,不妨多讀幾遍。

趙元任在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時談到:小的時候背詩,並不理解詩中講的是什麼意思,但還是一遍一遍的讀,直至背下來為止。後來,隨著年齡得增長,閱歷的豐富,慢慢的就懂了。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給出了乙個有助於讀出詩歌情感的方法——大聲朗讀。

相比於常用的默讀而言,出聲的朗讀能更好的使自己代入詩歌中。

再說閱歷:

對於詩歌中的情感,我們能用一些鑑賞手段「識別」出來這是某某情感,但很難「讀出」或者說「理解」,原因在於我們畢竟無法藉由詩歌去「經驗」詩人的經歷。

比如古詩中的被貶謫,不得志之感,我們可以99%的在心中「模擬」這種情感,但如果不是自己真的被貶謫,難以有100%的感受(說句不好聽的,很多讀這種抒發不得志之感的詩的人,自己連志向都沒有,怎麼讀出「不得志」???)

而現代世界往往與成詩年代有一定差距,想被貶謫這種經歷,常人是姐不可能有的了。於是,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從比如創業失敗這樣「不得志」中模擬這種情感。

這種時候,閱歷就顯得重要了,倘若乙個人平平淡淡而又一帆風順的度過一生,那麼,我敢說這個人一輩子也很難讀懂貶謫之作了。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徐、序文怎麼說來著:「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你有了貶謫經歷,「恬然自安」了都不行,更遑論平平淡淡過一生。

有的時候,我們思考一首詩的情感思考了很久,但並沒有什麼結果,於是我們漸漸地不再那麼熱衷於去想這首詩,只是偶爾想起來了,才會去再想想。接著,突然有一天,我們經歷了一件事,或者我們身邊的人發生了什麼事,甚至是你看了一場電影,我們就會觸電般的,在某一瞬間,突然理解了我們思考多年的詩句。

用馬哲解釋就是:多讀是量的積累;閱歷使得條件、狀態發生改變,是量變的觸發條件。兩者結合,完成了我們對一首詩感情理解的質的飛躍。

2樓:FIONA

當我在坐地鐵的時候看到了海子的『太陽是他自己的頭,野花是他自己的詩』,周圍擠滿了人的情況下,我還忍不住讀了出來的時候我懂了,那是感情,真正發自內心的欣賞,才會讀出感情

3樓:陸沉

感同身受啊一定要感同身受!

我小的時候讀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讀不懂的,有一定閱歷之後,我到了高中,談戀愛被棒打鴛鴦,當時的女朋友去了別的學校,本來在一起的卻變成了異地戀,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是「不思量,自難忘」

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中語文老師講這首詩,講到最後,自己就流淚了。

高中畢業的時候吃最後一次飯,那個時候的我們也就明白了什麼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等到了社會,參加工作,遇到困難,見識了社會的黑暗,可能就理解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多年後我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打打殺殺,恩恩怨怨,嬉笑怒罵,該有的不該有的,我挺想放出蘇子的那句: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怎樣讀詩和古文才能讀出古人的感覺?

宋青草 啥叫 古人的感覺 啊 看題主的問題補充,說的是古音?古音的話就別想了,畢竟千年前沒有錄音裝置也沒有國際音標,所有古漢語語言材料裡,最難儲存下來的就是語音材料。現有的古漢語音韻學中的古音全是擬音 根據韻文韻書古注以及現代遺存的方言 日語發音等 也就是說,即使是學術大咖們也不知道到底古人怎麼發音...

怎麼才能維繫這段感情

假媽支招 你的表達,好奇怪。奇怪點如下 1 她做手術,你 因為飛機故障 所以 手術後乙個月去找她 中國的交通如此的不發達?2 她手術後 因為前男友的關心復合了 復合乙個月中間又分手了 在你生日的時候,又與你復合了?她切換男朋友如此順利?跟前男友,因病復合,病好分手?跟你,因病分手,病好復合?這是什麼...

怎麼做才能莫得感情?

不知者 很簡單,最直接的辦法是遭遇背叛,越親近越信任的人越有效,最好你本身就是容易相信人的性格,多次遭遇背叛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變得冷漠。 我也想莫得感情。可能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帶一件事中就不會想那麼多吧orz習慣乙個人,乙個人照樣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該睡覺睡覺。人多了還要兼顧他人何必呢是吧 個人看法 是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