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本書提到,愛因斯坦說時間是不存在的,所有事情都是同時發生的,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29 23:43:35

1樓:wssgchungang

首先,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句話,少看民科;

其次我對時間不存在這句話的理解就是人本身需要乙個單位或乙個概念來描述或記錄物質的變化和運動,而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例如:「一天」就是地球自轉了一周。

2樓:

不知道如何解釋最近看了塞斯的《時空之外》三維世界大家遵從時間是線性的這個規矩

在四維或者更高維看人的一生就像看一張列印好的膠卷能看到你的出生也能看到你的死亡

有興趣的建議看這本書《時空之外》顛覆三觀同樣還推薦有巴夏資訊興趣濃的可以看《地球編年史》

3樓:王燁

時間只是人類藉以觀察理解世間萬物變化的概念工具。它既不是單獨存在的有形有狀的「物體式」存在,也不是無形狀的能量、磁場等那樣的「非物體式」存在。時間產生於人類心靈對世界萬物因果變化的反映之中。

歸根結底是主觀心靈對客觀物件變化的反映。比如,人類心靈把對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反映,規定為一年,其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把對地球自轉一圈的晝夜交替變化的反映,規定為一天。時間就是這樣被人類反映和需要的,其本質是物質運動變化在心靈中的反映。

世界上只要存在先後變化,只要有人感受這種變化,就會需要「時間」來記錄這種變化。而動物世界、自然界本身是不需要時間概念的。

萬里長城現在與我們同時存在,但萬里長城曾經也與秦始皇同時存在,所以,對於萬里長城本身來說,我們人類認為的幾千年時間跨度在它那裡是並不存在的。它一直是它,只是稍微有些風化而已。其實秦始皇也並沒有消失,也與我們同在,只不過他在秦皇陵躺著,或者變化成另一種物質形態存在著。

如果說時間存在,那是具體事物相對於別的事物的運動變化而言。同一事物本身若不以別的事物作參照,若不與其他事物發生聯絡從而引起變化,是不存在時間的。

事物在絕對靜止狀態或者勻速運動狀態是沒有變化的,因而也不會引發時間觀念。時間觀念在人腦中發生,是基於對外在事物變化而產生的。人的一生如果沒有出生和死亡及其中的變化,就是絕對靜止的「一」,是沒有時間的。

同樣,宇宙本身如果沒有毀滅消失的一天,是沒有誕生起點的那一天的,也是沒有時間存在的,宇宙永遠以絕對靜止的「一」的狀態存在。秦始皇和我們,都在這個宇宙之內,一旦我們死去,我們和秦始皇之間也沒有時間的差別了。在宇宙中,一切都是共時的,只是呈現的形式樣態不同而已,過去的任何事物,如果沒有發生質變,就以自己的樣貌依然存在到今天,比如萬里長城,如果發生了質變,就以其變化後的樣貌不斷融匯在後一種質態中,也一直存在到今天,並沒有消失於宇宙之外。

再比如說,愛因斯坦比我們早100百年發現相對論,對相對論的理解,我們落後愛因斯坦100百年。但是,一旦我們掌握理解了相對論,我們理解相對論與愛因斯坦之間時間跨度就為零了,而今天那些仍然不能理解相對論的人與愛因斯坦之間還存在100年的時間跨度。

人類思維對前人五千年積累的文化知識,今天的人民並不需要再花五千年時間去學習,而是可以將這幾千年時間跨度的全部知識經驗理論全盤接遞過來,傳承下去。中華文化五千年的全部遺產,並不存在於過去的歷史中,而是與我們共存在當下的中國土壤上,正如萬里長城並不存在於歷史書上,而是與我們共時存在於這個時代,與我們同一時空存在。五千年時間,只是乙個概念,那所有的秦磚漢瓦,要麼以其原貌作為文物與我們同一時空存在,要麼以另外的狀貌留在這片土地上,依然與我們同一時空共存。

4樓:Mmmiuvbuy

那是站在"人"這個概念之外的視角去看物質宇宙的結論。但站在"人」這個概念之內,那時間就還是存在的,還是有意義的。

5樓:hu-ou

沒有實在的時間,時間是非存在。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時發生的,這就不對了,與時間是非存在矛盾了。對於某人來說,某人發生了事情,則與其發生關係的「所有"事情同時發生。

由這一"發生「就產生了時間,或說時間有了所指,有了意義。沒有超然的「所有"事情,沒有超然的「同時"發生。也沒有超然的「整個宇宙"。

超然的「整個宇宙"不能確定是同時,它是由大家相互糾纏成團而來的,是無中心分布式。

hu-ou:時空是非存在,世界是個跑步機

hu-ou:有"整個宇宙」嗎?

6樓:鹿將歸

我也覺得,時間是人為了統計和記錄的便捷,自己為了說明事物變化過程,而人為標記的刻度。

舉例:我們最容易感受的時間變化,是生物個體的成長和衰老。

如果時間是不存在的,那麼我們看到的衰老其實可以另行解釋為:「時間」並沒有讓我們衰老,是我們自身的物質基礎崩壞了。

7樓:

我曾經有乙個大膽的想法,但是邏輯很亂,我自己也理不清。

比如說,我今天語文考試110分。

那麼,在過去的幾天裡,我一定會有條不紊的去複習。而過去幾天的複習(原因),讓我獲得了今天的成績(結果)。

如果讓時間再倒退一遍,我還想獲得這樣的成績,我就必須複習,才能獲得成績。將這件事看成乙個時間軸,那麼,過去每乙個時間點上我都在複習,除非打破過去,我今天的成績就會消失。

呃,我亂了。

8樓:Mandelbrot

我來做一下科普吧。以下是我在另乙個問題中的回答,感覺這裡也用的上。

多數人比較容易接受牛頓的時空觀:

1. 空間是乙個靜止的框架。

2. 時間是絕對的,以恆定的速度從過去向未來流逝,過去已經消失,未來還未來到。

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認為:

1. 時間和空間是緊密聯絡的統一體,也稱為時空連續體。

2. 時空是相對的,不同的觀察者看到的時間,長度,質量都可以不一樣。

3. 對於兩個沒有聯絡的事件,沒有絕對的先後順序。但是因果關係可以確定事件的先後,比如A開槍射殺了B,那麼A開槍的事件必然發生在B中彈之前。

我們甚至可以發現乙個更為讓人震驚的事實:過去並未消失,未來已經存在。在《優雅的宇宙》(主持人是著名超弦理論物理學家布萊恩格林)中有這樣乙個例子。

近處是地球上的你,遠處是遙遠星系中的外星人。當外星人和你相對靜止時,它的現在也就是你的現在。當外星人以騎著自行車遠離你時,它的現在就是你的過去,也許是200年以前,貝多芬正在創作第五交響樂。

當外星人調轉車頭向你運動時,它的現在就是你的未來,200年後,你的曾曾曾孫子正在從紐約遠端傳送到巴黎。這裡可以看到,你的未來已經存在了。這裡就完全顛覆了牛頓力學中的時間概念。

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直存在的。我們感覺中的單向流動的時間之河是我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創造出幻覺。

怎樣可以看懂一本書,而不是看了一本書?

王師傅 好書唯讀一邊是不夠的,而是應該時常溫習,並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運用。所謂懂,不僅是理解了書本的字面含義,更要能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心情,經歷,思考方式和所傳達的思想。卡內基的名著 人性的弱點 結尾對讀者有這樣的建議,算是讀書,尤其是工具書的指南 強烈的學習慾望以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堅定決心 ...

你在2023年看的第一本書和最後一本書分別是什麼

狼與冷酷仙境 第一本大概是回家的火車上看完的 國境以南太陽以西 最後一本應該又是火車上看完的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巧合吧,雖說去年沒什麼時間看書,意外的以村上開頭又以春樹結尾。 夏雲多奇峰 第一本書 財務管理學 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藍皮的那本最後一本書 財務管理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不出意外2...

讀一本書好?還是聽一本書的講解有用?

稚餘笙 一本書不是每乙個人都能百分之百的看完的,讀書中遇到比較難理解的時候,耗費的時間更久。而在聽講解的時候,能更好的熟悉書中的內容,對較難理解的詞語也能更好的理解。相比較而言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好處,更重要的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水心子 讀完一本書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人需要幾天或者幾個月甚至一年,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