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29 23:08:03

1樓:正義復仇者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稱為「葉隱」(hagakure),是江戶時代的佐賀藩(肥前鍋島藩)所傳誦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就如樹木的葉蔭,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為主君"捨身奉公"之意。此書是由佐賀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傳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陳基(Tashiro Tsuramoto)聽聞書寫整理,在18世紀初的2023年完成「葉隱聞書」寫本,共11卷1200多節,簡稱「葉隱」或「葉隱集」。

卷一、卷二講武士的心得修養,卷三講鍋島藩藩祖直茂,卷四講第一代藩主勝茂,卷五講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綱茂等,卷六講鍋島藩古來的事蹟,卷

七、卷八、卷九講鍋島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講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一是補遺。

「葉隱」所表現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一般人對生命的執著,武士道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夢幻。當乙個人捨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

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這是日本武士強人一等的道德定律。

"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葉隱"的教訓真是非常殘酷的武士論語。

例如佐賀鍋島藩祖直茂,向其子勝茂說:"要使斬首習以為常,得先對處刑者斬首",於是在其西方衙門內,排列十人讓他嘗試斬首,勝茂連續斬首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強壯的年輕人,就說"已經斬夠了,那傢伙讓他活吧,這人才免斬得救" 。

2樓:牧野蒼嵐

一般來說,武士道分為葉隱和士道兩派,兩者都是在江戶時代成型的。

而武士道概念為世人所接受則要等到新渡戶稻造寫出《武士道》之後了。

3樓:黃細妹

武士道是明治時代的新渡戶稻造創造出來的。是為了對抗西洋主義而樹立的「日本式」的文化標桿。當然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很早就有了。

特別是江戶時代之後,德川幕府統治穩定了,自然不喜歡武士們還按照戰國時代的實用主義來行事,所以就把朱子學樹立為官學,宣揚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其實真有多少人按照這套理論行事呢,是值得懷疑的。畢竟真正按照這套規矩做事的人都是道德模範,而模範是很少的。

(當然,口頭上講大義的人還是很多的。)

在現代日本人的觀念裡,「武士道」屬於很陳腐過時的一套東西。就跟中國的「君臣父子」一樣。但很多不了解日本的中中國人提起日本,還是會聯想到「武士道」,進而想象出瘋狂固執的日本人的形象。

真是天大的冤枉。

4樓:橋上智也

對於很多中中國人來說,武士道精神等於不怕死,事實上不畏死亡只是武士道的一小部分。

而且在不同時代武士道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說戰國時代武士道更多的代表了每個武士個體所堅持的道和大義,而在德川幕府的和平年代武士道則更多的表現為對武士階層的要求,其中以忠誠最為重要,到了近代基本可以簡化為忠誠,責任,榮譽和勇敢四項。

我認為,西方學界所界定的武士道更符合日本的武士道,因為西方的騎士與日本的武士同屬乙個社會階層。

聯絡題主查一下武家注法度這本書

5樓:土方

外中國人對武士道的理解基本源自這一句。

「Bushido is realized in presence of death.This means choosing death whenever there is a choice between the life and death.There is no other reasoning—yamamoto tsunetomo」

「武士道是一種對死亡的風度,這意味著當在生與死之間作出抉擇時,應毫不猶豫的選擇死而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山本常朝」

武士道精神也有好的一面嗎?

張鐵鎚 武士道精神類似於西方對騎士精神,有一些封建時代的侷限性,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教人學好的 這裡的 人 特指日本封建時代的貴族青年,農民不算 學好 指仁義禮智信,效忠主公那一套 所以說原教旨主義的武士道是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和封建性的 但是後來這個東西被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分子拿來包裝成他們的東西,給亞...

想學習武士道精神,有哪些書值得推薦?

自分案外青菜 好好說不調侃的話,葉隱聞書 吧 有中文譯本 對於調侃的哥們兒們說句話,無論題主這孩子怎麼想,對於曾經把咱們這泱泱大國禍害成那樣的敵人,還是保留基本的慎重吧。了解敵人,學習敵人的長處和優點才能避免陷入被動挨打。 Xiuquan Yu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時代解體後,近代日本文人通過山寨歐洲的...

和魂洋才中的和魂和武士道精神的關係是什麼?

重舟 和魂跟武士道是兩樣東西。所謂和魂或者和風,早在平安時代就有出現,是作為漢風的反制提出來的。平安時代,日本文明持續接受中國隋唐文化的浸潤,是漢風文化最堂皇璀璨的時候。由此,菅原道真率先對漢風進行反撥,樹立和魂漢才的主導思想。菅原在 菅家遺誡 中呼籲 非和魂漢才不能闕其閘奧矣 紫式部則主張 漢才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