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無春秋筆法

時間 2021-05-29 23:06:48

1樓:M3小蘑菇

有兩個地方實在可疑

1 孫策把漢朝的玉璽拿去換兵,然後去光武廟找劉秀保佑,保佑他打敗漢室宗親劉繇

策問士人曰:「近山有漢光武廟否?」士人曰:

「有廟在嶺上。」策曰:「吾夜夢光武召我相見,當往祈之。

」長史張昭曰:「不可。嶺南乃劉繇寨,倘有伏兵,奈何?

」策曰:「神人佑我,吾何懼焉!」遂披掛綽槍上馬,引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共十三騎,出寨上嶺,到廟焚香。

下馬參拜已畢,策向前跪祝曰:「若孫策能於江東立業,復興故父之基,即當重修廟宇,四時祭祀。」

你爸拿了玉璽私藏起來打算造反,你把玉璽送給袁術換兵打算繼續造反,然後這個國家的開國皇帝託夢給你要你去見他,正常人都看得出來他要弄死你。詭異的是,無論是孫策還是張昭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孫策說的是「神人佑我,吾何懼焉」,稱呼當朝開國皇帝會叫神人嗎?並且開國皇帝的廟應該也不缺香火和修繕,不需要孫策「重修廟宇,四時祭祀」

並且之後孫策確實遇到了災異,遇到太史慈後莫名變成單挑,在遭遇許貢門客襲擊時佩劍突然壞了,最後更是出來個妖人於吉把孫策陰死

我懷疑羅貫中原先寫的不是光武託夢,而是某個和漢朝沒啥糾葛的神仙,所以孫策敢見他,只不過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而匆匆改成了光武,以及加上後續的災異情節,至於為啥這樣改,估計是暗諷孫策大逆不道,不得人心,雖然明面上沒什麼刻意貶低孫策的描寫

2 諸葛亮對魏延和鞏志的雙重標準

金旋走至城邊,城上亂箭射下。旋驚視之,見鞏志立於城上曰:「汝不順天時,自取敗亡,吾與百姓自降劉矣。

」言未畢,一箭射中金旋面門,墜於馬下,軍士割頭獻張飛。鞏志出城納降,飛就令鞏志齎印綬,往桂陽見玄德。玄德大喜,遂令鞏志代金旋之職。

玄德待黃忠甚厚。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

「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

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

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魏延殺韓玄來投劉備,諸葛亮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然而之前鞏志殺金旋不也是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麼,這時候諸葛亮為啥一聲不吭?

鞏志是個虛構角色,只在這裡出場了一次,因此是個工具人,設定這個工具人的目的,我覺得也是通過諸葛亮的雙重標準,來替魏延鳴不平

光榮脫褲蘑估計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近幾代《三國志》裡把鞏誌畫得很猥瑣

2樓:如是觀

有。95回司馬懿說了這樣一段話:

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核之史料,司馬懿並無此話,因此這段話純屬作者虛構。

所以,結合原著寫到的魏延對於諸葛亮沒聽自己子午谷計謀的幾次吐槽,可以認為:羅貫中通過虛構司馬懿和魏延這諸葛亮的一敵一友的言論,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未採納出兵子午谷做法的惋惜和對軍事決策中力求萬全、力避風險的保守心態的委婉批評。

PS:子午谷奇謀是乙個千百年爭論不斷的問題。但結合當時的敵我態勢,以及曹真和後世高迎祥的失敗案例,應該說這個計謀並不現實,諸葛亮沒有採納是正確的。

3樓:蒼梧有夢

添的就不說了,實在太多了,快把劉皇叔捧上天了。至於刪的,就比如諸葛亮貨幣改革,鑄太平百錢,製造通貨膨脹,搜刮民間財富,都說諸葛亮愛民如子,看來也不盡然。

老版《三國演義》中有哪些經典片段?

張指導 火熄上方谷 據說這是唐國強老師進劇組的第一場戲 人在極度失望悲傷的時候是說不出來話的,對比一下新。算了不對比了順便說一句小兵演的也好 已登出 呀。題主和我一樣是三國迷呀。在外面沒有流量先說幾個段子。過後補圖哈 七擒孟獲那段,好像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吧。丞相把孟獲軍隊擊潰後,孟獲倉皇逃竄,剛剛松...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千古名句?

無名月影 操曰 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 未知其詳。操曰 龍能大能小,能公升能隱 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長江暗 流傳最廣出現最多的,應該就是那句響徹雲霄的 常山趙子龍 了吧。1.三國演義...

怎樣讀懂三國演義?

鹽選推薦 從藝術性的角度來說,三國演義 這本書非常了不起,首先要說的就是這本書的人物塑造。三國演義 裡的很多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裡邊了,就連農村乙個不識字的老太太,你和她說張飛 關羽,她也能說出張飛和關羽的性格特點來。羅貫中把 200 多個人物寫活了 寫得讓人信服,這可不是一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