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拜物教,什麼又是商品拜物教?

時間 2021-05-05 23:19:55

1樓:章丘陵川

拜物教,就是過分迷信自然或人造物質

而現代社會仍然大量存在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它們同屬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一直主張主客觀相結合,就是既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又要遵守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始終著眼於改造世界。

而拜物教則放棄主觀能動性,屈從於貨幣、商品、資本構成的資本社會意識體系中。

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是人對主客觀世界的改造,而不是被客觀存在的物質所奴役,所統治。

舉個例子:拜物教將個人精神的滿足寄託於物質條件(有錢可以隨便買買買,可以令他人做奴做僕)的優越。

商品拜物教消費不是基於個人的實際需要和商品的實用價值,而是看重資本邏輯當中的「附加價值」「品牌溢價」,買名牌,買貴的,但往往買到手用幾天後就棄置不用。

假如我是乙個窮學生,我做夢都想過上偶像般的生活,我戴名錶,不是因為我需要它,而是因為偶像們都戴它。戴上它之後,我彷彿就擁有了偶像般的社會地位(做白日夢)。

又比如我們熟知的百萬英鎊這個故事,見到乙個人拿出一張百萬大鈔,就能提高他的社會地位。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赤裸裸的現實。有了這張鈔票,不僅可以白吃白喝,還可以吆五喝六,讓別人忙前忙後為他服務。

一張薄薄的紙竟然能改變乙個人的生活境遇,實際上這些人並沒有為人服務,而是為物服務,是否持有這張百萬大鈔就是這些人採取何種態度的決定因素。

這就是拜物教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表現,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為什麼稱之為「資本」的原因,因為資本主義的核心就是資本(金錢)及其派生品(商品)。

判斷是否是拜物教的基本依據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到底是人主宰物,還是被物主宰?

拜物教對人和物質之間的關係,仍然處於感性認識的階段,擺脫不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臼穴。用感性認識來認識客觀世界,本質上是唯心的。但是表面上又好像是迷信具體物質,從而陷入一種原始宗教般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誤區當中。

2樓:sun秒秒

人們在商品形式面前,把勞動的特殊性質看成為物的自然屬性,把人的關係看成是物的關係。這種人和物顛倒的幻覺,稱之為商品拜物教。

3樓:Flo-Li

推薦一本書 "The devil and Commodity Fetishism in South America". 哥倫比亞種植園中的農業工人與魔鬼簽訂了秘密合同,以增加產量,從而增加工資獲得金錢。與魔鬼簽約的人將在痛苦中早逝,資本主義的利益將換來長期的貧困和死亡。

這裡的農業工人改變了以前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開始崇拜金錢,崇拜資本主義帶來的享受。這裡關於金錢(物)在拜物教開始之前和之後的關係可以這樣說: M-C-M is fertile, C-M-C correspinds to the use-value system.

The exchange in premarket societies are reciprocal gift exchanges. The goods exchanged are " total social facts", simultaneously social, moral, religious, magical, economic and legal. In the econony of use-value, products link people, rites, and cosmology.

The exchanges on the premarket societies are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ure, and those needs radiate to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not just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fits(in the capitalism society).The reciprocal exchanges here bring the prosperity to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The postmarket is a kind of Commodity Fetishism and could be done in the same thinking way.

4樓:

商品拜物教:一種對商品的迷戀和崇拜。

1.產生必然性:

(1)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產品,只有採取商品形式進行交換,人類勞動等同性只有採取同質價值形式才能在交換中體現出來:個別勞動社會性質通過商品交換來體現

(2)勞動量:只有採取價值量這一物的形式才能進行計算、比較(3)生產者勞動關係社會性質:只有採取了商品間物物交換才能表現出來2.

商品世界拜物教性質掩蓋了商品經濟關係本質,妨礙認識商品、價值、貨幣實質

3.私有制商品經濟基本矛盾進一步發展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生產社會化間矛盾,這一矛盾不斷運動使資本主義最終被社會主義代替

4.舉例:粉絲經濟、娛樂圈粉絲追星、品牌商譽

5樓:等鐘聲

商品拜物教:

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通過商品的運動、價值的運動、貨幣的運動決定商品生產者的命運,這使商品生產者認為商品、價值乃至貨幣似乎是物的自然屬性,而這種所謂的自然屬性又似乎具有一種超自然的神秘性,商品生產者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是聽商品、價值、貨幣運動的擺布,人們之間一定的社會關係在人們面前採取了物與物的關係的虛幻形式,馬克思稱之為商品拜物教。

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質的產生具有必然性。

其一,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產品只有採取商品的形式才能進行交換,人類勞動的等同性只有採取同質的價值形式才能在交換中體現出來。

其二,勞動量只有採取價值量這一物的形式才能進行計算和比較。

其三,生產者的勞動關係的社會性質只有採取商品之間即物與物之間相交換的形式才能間接地表現出來,這就使人們之間一定的社會關係被物與物的關係所掩蓋,具有了拜物教性質。

資本拜物教:

資本在運動過程中,採取貨幣、生產資料、商品等物質形態,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按照等價交換原則進行,於是在人們的觀念上形成一種錯覺,似乎這些物天然就是資本,資本變成一種非常神秘的東西,似乎勞動的一切社會生產力並非勞動本身所有,而為資本所有,資本本身就具有一種能使價值增殖的魔力,這就是資本拜物教。

參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樓:秦佑歌

其實不太難理解的。題主有空去逛一圈珠寶店、金店,給女朋友(如果有的話)買一下口紅、包包,或者跟隨長輩去逛一下玉石市場,你應該就能深刻理解「商品拜物教」了。

哦對了,你也可以買一顆鑽石——這貨是商品拜物教的巔峰產物。

交換價值嚴重超過使用價值,這就是商品拜物教帶來的文明奇觀,以後可以載入人類歷史的。

7樓:

關於兩個詞語語用的邏輯辨析,參見

古典經濟學中有沒有關於拜物教的認識? - 小蠢熊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

8樓:

馬克思以「拜物教」概念所闡述的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乙個方面是資本主義制度執行所隱含的觀念前提,另乙個方面是資本主義制度對人的思想觀念所產生的影響。

9樓:黑色電風扇

人類社會,不同群體之間因為信仰不同,會產生敵視,並爆發衝突。這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宗教戰爭。到了十九世紀,馬克思主義者雖然不相信神仙皇帝,但是他們相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在未來實現,這也是一種信仰的體現。

既然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信仰,那麼,對於與之針鋒相對的,持有不同意見的,相當於異教徒的群體,總要有乙個恰當的稱呼才行。於是,拜物教這個詞應運而生。

實際上,從宗教的角度來看,拜物教遠遠達不到教派的程度。沒有教主,沒有教派層級,沒有明確的教義,甚至連教徒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信仰了拜物教,需要由馬克思主義者們為其認定。

被歸為拜物教的人,可能信仰了上帝佛祖之類,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一定不信馬克思主義。

10樓:喪屍解決專家

"物質極大豐富"就是拜物教的最高端形式,人類歷史上一切原始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或者別的什麼稀奇古怪的拜物教,在前者面前都得低頭

什麼是藝術,什麼又是美?

Maruko 這兩個問題非常巨集大,只能說個概括,不夠全面。先說藝術。藝術如同宗教 哲學,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被經濟基礎即社會生產力所決定 比如中國的青銅藝術,只會在奴隸社會經濟發達的商 週才達到鼎盛 也受到宗教 哲學 道德 政治等的影響。藝術家在社會的生產實踐過程中體驗社會生活,並在其中汲...

什麼是目標?什麼又是夢想?

珠峰 夢想是做夢都在想的,非常想要的。比如說想要錢想要豪車做夢都在想。目標是十年後要成為什麼樣子或10年甚至更遠方要拿到的成果,而且必須要的結果。從而就有計畫的知道一年內該做什麼,乙個月要做什麼一天該做什麼,這就是目標,目標小而現實努力就能實現並且堆積起來就能拿到長期目標。 烈洱 我覺得目標是部分包...

什麼是生活?什麼是幸福?什麼又是滿足?

方圓兩厘公尺 生活是瑣碎的,愛情是幸福的,本來餓了的肚子填滿了就叫滿足。當然還有很多事代表這些東西,我只是舉些例子。你可以去看些哲學書,相信那裡會有你想要的答案。亞里斯多德,柏拉圖,都可以看。哲學書有的很深奧,你也可以找些簡單的哲學語錄來看看。 邢爾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因此不同的人對生命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