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認為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

時間 2021-05-14 12:23:06

1樓:知一

出自《道德經》第七章

原文: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插入乙個故事說明:

呂蒙正出生於洛陽乙個官宦家庭,但幼時和生母被趕出家門,寄居在洛陽郊區的寺廟裡。他在一座山洞裡苦讀十年,並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考中狀元。

11年後,他被宋太宗任命為相。不過,他多次直言上諫觸怒皇帝,並因此三次遭貶,三次復任宰相。呂蒙正有7個兒子,均在朝為官,宋真宗有心提拔他們,而呂蒙正卻稱「諸子皆不可用」,只有侄子呂夷簡是「宰相才」。

他「薦侄不薦子」的做法,在當時被推為公正無私的典範。

宋真宗死後,繼位的宋仁宗年幼,劉太后臨朝稱制。身為宰相的呂夷簡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約束剛愎自用的劉太后,另一方面還要輔佐教導年幼的宋仁宗,並在這種情況下使「朝中無事、四海晏然」,可謂鞠躬盡瘁。

老子讚美天地,同時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觀念中,所謂人道,既以天道為依歸,也就是天道在具體問題上的具體運用。通俗地講,老子所讚美的聖人能謙居人後,能置身度外,他不是對什麼事都插手,而是從旁邊把事情看清了再幫一把,反而能夠站得住腳。

這種思想,有人認為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型,以無爭爭,以無私私,以無為為;也有人指責老子學說中多講詐術,尤其是「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們引用為論據,認為聖人想保住自己的權位,卻用了狡詐的方式,耍了一種滑頭主義的手腕,等等,仁智互見。

2樓:墨雪薇羽

讓我理解就是。

在我看來,道家講究舒服。

所以天地讓別人舒服了所以自己舒服了。

因為想讓別人舒服,所以沒有自己的私慾所以才能讓自己舒服

3樓:六華

一、提前特別備註:己與身是兩個概念,比如平常說的身不由己。這個提前備註需要特別宣告,不然邏輯上會出問題。

乙個人想要長生,那麼就會想盡辦法去滿足自己的慾望,於是就開始做各種傷害自身的行為,比如吃金丹(各種有害身體的重金屬做成的),吃補藥、縱性慾,結果導致的是原本想長生,卻落個短生的命。

而智慧型的人則反其道而行,不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身,一切從身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身體有了什麼反應,便會根據這種反應去調整身體,然後把身體調整好了,自己的慾望也得以展現。

這就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二、一般個人思考問題都是站在自我角度,需要一切圍繞著自己轉,這樣就不自覺的傷害到他人的利益,導致的結果就是別人防著自己、遠離自己,而自己這個時候就開始怨天、怨地、怨人,「為什麼我的命運這麼不好呢?」

而智慧型的人卻是反著來的或者進一步來的。反著來的,是乙個人不注重自己利益,卻時刻在關心著別人的利益,然後別人發現此智慧型的人對自己有利,於是就更加傾向於向此智慧型的人去靠近;接著說進一步來的,乙個智慧型的人為了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發現從自私角度根本就難以長久,於是就從反著來的角度去言行舉止,最終達到了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這個其實平常一直都在說,比如「本著和平共處,互惠互利的原則」等相關論述。

4樓:在路上

回答之前,習慣性看了其他回答,都與道家的真意相差巨大。

道家修長生。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這是呂洞賓說的。陰陽能衍化萬物。道家修純陽,也就是所謂的「孤陽」,達到這種境界,就不會生長,從而長生。

普通人,出生之後,就不斷生長,壯大,最後衰老,死亡。

道家讓自己不生長,從而長生。

這就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的意思。下面說一下「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道家的「私」,也是圍繞長生來折騰的。

修道這東西,比較奇葩。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

你努力學習,學習成績能得到提高。不斷積累,說不定就博學多才,就可以到知乎上裝B了。

修道跟學習相反,道德經中很明確說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修道,是不斷的「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是一種境界,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無不為。損到最後,自己的「私」全給損掉了,沒任何東西可以損了,才能達到無為,才能無不為。

無不為,就是想幹嘛幹嘛----這就是道家的私:長生,逍遙。

5樓:南宮宇雲

你理解不了,不要問了,這句話非修道之人不能理解,任何世俗人的解讀都是扯淡。

天地之所以長久,因為其能逆運,人能生,也是因為陽氣逆運,但人有慾望,所以又有順行,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

6樓:杜文德

關於《道德經》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而每個人都是對的。這就是《道德經》奇妙之處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我理解這話的意思是,要想長生,就不自生。因為天地沒有私心,不能生存私心,所以能長生不老。因為它的無私,最後成全了它的私心。

當然,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來說,要想真正沒有私心,這是不可能的。《道德經》告訴我們,要想成就自己的私心。必須先放下自己的私心。最後才能成全自己的私心。

我也將這運用於挽回婚姻。我要求來我們這的原配們。放下私心。比如,出軌的老公不給錢,不要,不給性,不要。不陪伴自己和孩子,也不要。這是不是無私呢。

當她們戰勝了三,挽回了婚姻。錢,有了。性,有了。陪伴也有了,這不是成全了自己的私心嗎?

當然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還有許多事要做。這就這句話解釋。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我們的平台了解全部27章,在挽回婚姻中的運用

7樓:遲程陽

你們解的些啥啊?!俗!!聽著!

在道家,天地與人都是平行的。

《西公升經》:我與天地分一氣而治。

也就是說,我們和天地都是大道所生。

那麼,天地為什麼長久?因為他不自生!

人也是一樣!不能有知有為,要在道虛無清靜!守大道母,守大道元始端。

那麼這個大道是什麼樣子?大道虛無混沌,自然而然的生一,一分而為天地!

就像太極生兩儀!

那麼,我們也是要合大道之虛無混沌!像大道一樣不自生!而生生!

常無而妙有!這是不自生!

至於,外其身,就是不要執著於我們這身!

《西公升經》: 天下章第三十:老君曰:人雖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雖在國,令意莫在國;人雖在鄉,令意莫在鄉;人雖在家,令意莫在家;神雖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謂道人。

不要在這身,外其身則身存!

就像《莊子》說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這個小江小湖小水窪吧(忘記這身吧!)!去大道當中去!

77內證修行之平行宇宙

8樓:

道德經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天地,陰陽,左右腦經常相互溝通,聯絡,互補,與活泛的人)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是那種能夠左右開弓的仁人。。智者可能只用左腦,而仁者左右腦互參,均衡,所謂仁者,仁,均也)

以其不自生(這種人就是因為不太強迫自身)

故能長生(才能隨波逐流,與「天道/四時」契合,同流合汙,周行不殆,滋潤萬物,活得滋潤)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這其實是聖人或君子能長期「存在」的根基,根基是:先裡後面,先下後上,先退後進,去國還鄉,厚此薄彼,去彼存此)

外其身而身存(心理上先放棄勃起,方才能徹底勃起。。用愛撐起欲,方能長久)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乙個人只有徹底放棄自私,往往才能獲得自私。。自私,並不全是貶義,而要取之有道。。

缺乏情感的自私是擰巴,充滿情感的自私是康巴。。康巴是一種道德)

9樓:弘宇

越無私反而成就了自己的偉大。莊子淡泊名利、無私幾乎到了極處,請他做宰相,他都不去,其實當時莊子生活過的很清苦,這種清苦當然是常人眼裡的清苦,在莊子的眼裡卻是逍遙遊。歷史和後人記得是夢見蝴蝶的莊子,而不是某朝某代有乙個宰相叫莊子。

莊子這樣做反而成就了他自己,極致了自己的「私」

10樓:

利他,其實就是利己。

因為幫助了他人,你就積攢了人品,大家到時候就會樂意幫助你,就利於你成就事業。

你去做公益事業,要感謝別人(窮人)給你了做公益的機會,是他們成就了你的美德美名。

宇宙是乙個圓,到終點,就是起點。

11樓:來自獐子島的扇貝

老子發現了乙個蘋果,他分析了一下,這個蘋果由果皮,果肉,果核三個部分組成,他給你畫了乙個圖紙。然後你拿到這個圖紙,試圖還原乙個蘋果....

什麼叫以其不自生,方能長生?

你別總想著還原這個蘋果,有這功夫不如去種棵蘋果樹。

什麼叫以其無私,方能成其私?

你老老實實種棵蘋果樹,天天澆水,施肥,累吧。沒事,別總想著去別人那裡偷蘋果。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蘋果。

12樓:有無相生量子力學

不要自私,做人不能只顧自己。第一心性上會好很多,第二至於說到神明的保佑我不能肯定。但我感覺乙個人精神不好,心情不好他的運氣就特別狽。

畢竟這個東西讓人感覺比較縹緲,不深入研究是不行的。

13樓:不德

所謂不生而不滅,無私自為私。

好比乙個國君為了自己國家能發展好,無私治理,實際也是為私。這是對與不同物件來說的,對國對民是無私,對己確是私。

好比乙個人做善事,可能不為了什麼,但心情愉快。從某種層面上即是為私, 私即是心情愉快啊[捂臉]

大道無情,私或者不私,人類感情帶入而已

個人愚見

14樓:範九疇

此段全文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和地之所以能長久地存在,是因為天和不為自己而生,所以能夠長久地存在。因為天和地都無私,所以能夠成就自己。

這個道理同樣可以用於人生。無私者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最終往往成就自己。這也就是舍與得的關係,小舍有小得,大舍終大得。

15樓:

你的頭腦永遠理解不了,你得實際來到道的層面,來到老子所指向的,而不是分析理解他的語言文字

如鷹飛過:抑鬱自救三書(人生三書)

自己探索吧

16樓:蘇丁

我理解的是:所有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的辦法就是讓問題不是問題,比如:因為從來不曾擁有,所以不存在失去;內心認為天下為私,那成就天下也就是成就自己的私,不讓痛苦產生的根本方法就是不認為痛苦是痛苦。

在人的思考領域,所有的問題都是以形而上的形式存在的,不把其當作問題,也就不是問題。當然我不認為這是逃避現實,而是比所有的巨集大更為巨集大的領域。「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上善若水,虛懷若谷」,我覺得都是一種無比巨集大的心胸。

把所有的問題和心魔從根本上抹殺。

道家認為人應該把下列哪項視為首要的要務 ?

壺天山人 道家認為修身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 有人,天也 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於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 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人類行的目的,便是 絕聖棄智 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

道家詳解?

黃河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我很清楚在說什麼,但是我沒法解發布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甚至理解題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想,而且我覺得這樣的角度看這些事情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上士聞道,勤而習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笑之。道之於我當下最大的意義在於順勢而為。天地之化,在高在深。不可說,不可...

看《魯濱遜漂流記》可以其它感想?

Aurora 個人不太喜歡魯濱遜。首先,他的創造力和勇氣確實值得確認。但是,我認為他的角色塑造是不成功的。當然我很大一部分是以上帝視角來看的。第一,他對他的父母本根沒有關心,簡單的幾句描寫就帶過,只有在危險時才想起父親的教誨。對父母的描寫不過對他朋友的。路人來看,妥妥乙個浪子啊。第二,荒島上的生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