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避祖先名諱的時候不考慮同音字麼?

時間 2021-05-12 06:28:06

1樓:白衣飛鴻

避諱一般是以同音字或同義字代替,《禮記》:禮不諱嫌名。鄭玄注:嫌名,謂音聲相近。所以一般避諱不避同音字。

例外:1、避始皇趙政諱,改正月為端月,但亦有稱始皇為趙正,存疑。

2、避漢武諱改車轍(che四聲,現在沒有這個音了)為車通,但韓愈在《諱辯》中又提到「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從韓愈所言來看,車轍並沒有避過漢武諱,存疑。

3、真正確定的因避同音字諱的首次記載,唐李賀,《舊唐書·列傳·李賀》「李賀,字長吉,宗室鄭王之後,父名晉肅,以是不應進士。」避同音諱之風始自此盛。

4、宋仁宗趙禎,避仁宗諱,諡大臣「文貞」皆為「文正」;「仁宗朝,王珪上言,請以正月為端月,為與上名近也。」(不知道這個最後准奏沒)。仁宗當朝時,避諱也有以「真」代「禎」

5、隋朝,文帝楊堅,祖追尊獻王名禎,時人多避犯廟諱嫌名,有名「貞」者,稱字不稱名。諡「貞」者改諡「文」。

不避同音舉例

6、曾子父名點,字子皙(xi),四代後,有名曾西(取名不避同音)

7、范曄父名泰,《後漢書》中名「泰」者盡為「太」(行事書文不避同音)

從上述幾例而言,避同音諱自隋以後,但我們也看到,仁宗時有避嫌名(貞),也有以嫌名避諱(真、正)。

我認為,除李賀一例外,基本不會避同音字,禎、貞之避,應該是涉及到廟號諡號且形相似。正、貞、禎、真應屬同音(王珪請以正月為端月可以看出來,正、禎音相近)。

結論,不避同音字,隋以後,涉及到禮之大者,會避音近且形似字諱。

古代人墮胎嗎?古代人是怎麼墮胎的?

古人不知,但乙個九十多歲的老奶奶曾經講過 以前沒有避孕措施,家家孩子多。女人又很討厭不停地懷孕,於是她們孕後經常故意做一些重活或者不停蹦跳等,以望終止妊娠。但以前人身體好,據說往往怎麼折騰孩子都好好的。 豆子 歷朝歷代,主動墮胎者有兩,一是窮困人家生養不起但已懷孕者,二是尼姑蘭若。蘭若代指寺院,然蘭...

古代人怎麼吵架的?

錦秋文譜 三國演義 中有過這樣一段 蜀軍和曹軍對戰,王朗在戰前就誇下海口,只用一席話就讓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而退。到了陣上,王朗跟諸葛亮大談 天命 讓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諸葛回答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我有一言,清...

古代人是怎麼罵人的?

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正是!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 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恩!自桓帝 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