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否有空氣的概念?

時間 2021-05-11 22:10:45

1樓:「已登出」

沒有這方面知識,但就我所知,古人是有氣這個概念,所謂「養氣」就是。但是古代氣和現在氣概念不太一樣,古代的氣是一種更巨集觀概念,包含現在呼吸的氣還有一些其他概念。

2樓:梓川楓之兄

有的。最初「空氣」一詞由道教著作衍生而來。也寫作「 空炁 」。

宋蘇軾《龍虎鉛汞論》:「方調息時,則漱而烹之,須滿口而後咽。若未滿,且留口中,候後次,仍以空氣送至丹田,常以意養之。」

作為道教理論之一,在道教成熟時(東漢順帝時)就應該出現了。

但古義的「空氣」指的是人的元氣、清氣、氣息,與今天的空氣意義不太相同。當時人們能夠感受到周圍有什麼東西卻不能形容它。今天的「空氣」一詞更多指的是地球的大氣。

3樓:巴甫洛夫

2023年,德國東方學者克拉普羅特偶然讀到一本64頁的漢文手抄本,書名是《平龍認》,作者是馬和,著作年代是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克拉普羅特讀完此書以後,驚奇地發現,這本講述如何在大地上尋找「龍脈」的堪輿家著作,竟揭示了深刻的科學道理:空氣和水裡都有氧氣存在。

4樓:梁興揚

說兩則古代道士對空氣的研究

唐代道士王冰給《素問》做注時證明了氣體的存在。王冰曰:「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匯,為無公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

」認為小口空瓶灌不進水是因為裡面的氣體出不來。

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談》中有類似於大氣壓力的實驗,說;「予幼時有道人見教,則劇燒片紙納空瓶,急覆於銀盆水中,水皆湧入瓶而銀瓶鏗然有聲,蓋火氣使之然也;又依法放於壯夫腹上,挈之不墜。」這裡說的和拔火罐很像,在空瓶裡燒紙然後蓋在盆中,因為大氣壓力的原因水會快湧入瓶中,在這個過程中銀瓶甚至會發出聲音;依照這種方法可讓瓶吸附在壯漢的肚子。

5樓:厲冰雪

宋應星的《論氣》一節:

"向者沖氣、界氣而成聲,其說既著明矣。矢及百步聲亦止此而已乎?曰:

矢及百步,聲之過也必倍焉,特所衝地面無幾,故其聲不揚。衡炮而爇衝之,火力止於一里,而山谷傳聲十里焉。總之動氣之故也。

物之沖氣也,如其激水然。氣與水,同一易動之物。以石投水,水面迎石之位,一拳而止,而其文浪以次而開,至縱橫尋丈而猶未歇。

其盪氣也亦猶是焉,特微渺而不得聞耳。

曰:炮聲從何出也?曰:

陰陽二氣,結成硝石、硫黃,此二者原有質而無質,所謂神物也,見火會合,急欲還虛而去。當其出也,努機發矢不足喻其勁,與疾虛空靜氣衝逼而開,至無容身地,故其響至此極也。凡逼氣而成聲也,差等有億萬焉。

大至於西洋紅夷諸炮,細至於指揪茅戟,靜則氣靜而皆無聲,動則氣動而皆有聲也。搖箑之聲,非其細之至者?當其聞性不亂,耳根哄然,此可推於指揪之理矣。

"宋應星對一些自然現象有很唯物的分析,在之後的一些物質轉化論述裡甚至出現了個別的定量研究現象:

"夫由虛而有氣,氣傳而為形,形分水火,供民日用。水與火,不能相見也,借乎人力然後見。當其不見也,二者相憶,實如妃之思夫,母之望子;一見而真樂融焉,至愛抱焉、飲焉、敷焉,頃刻之間,復還於氣,氣還於虛,以俟再傳而已矣。

是故杯水與束薪之火,輕重相若,車薪之火,與巨甕之水,銖兩相同。傾水以滅火,束薪之火亡,則杯水已為烏有,車薪之火息,則巨甕豈復有餘波哉?水上而火下,金土間之,鼎釜是也,釜上之水枯渴十公升,則釜下之火減費一豆。

火上而水下,熨斗是也,斗上之火費折一兩,則其下衣襦之水乾燥十錢。水左而火右,罌缶是也,罌內之水消十分,則爐中之火減一寸,爐中之火不盡喪,則罌內之水不全消,此三者,兩神相會,兩形不相親,然而均平分寸,合還虛無,與傾水以滅火者同,則形神一致也。"

在明末的士人研究自然著作裡,可算是非常有價值的論述了。尤其是宋應星本人並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自然科學內容學習,可惜宋應星著作散佚太多,而明末如宋應星一樣著作豐富但湮滅於動亂鼎革中例子並不少見,相當一部分在近現代才得以發掘。

6樓:餘煙

很早就有氣這一學說,但大多是類似於陰陽五行等玄學的內容。對於空氣成分的研究,確實沒聽說過古代中國的科學家。不過,明末時期的醫學家吳又可,發現並研究了空氣中的病毒成分,應該是領先於世界的,

古代人墮胎嗎?古代人是怎麼墮胎的?

古人不知,但乙個九十多歲的老奶奶曾經講過 以前沒有避孕措施,家家孩子多。女人又很討厭不停地懷孕,於是她們孕後經常故意做一些重活或者不停蹦跳等,以望終止妊娠。但以前人身體好,據說往往怎麼折騰孩子都好好的。 豆子 歷朝歷代,主動墮胎者有兩,一是窮困人家生養不起但已懷孕者,二是尼姑蘭若。蘭若代指寺院,然蘭...

古代人怎麼驗證曆法是否準確?

等數載海棠開 古人的計時方法一般如下 1 太陽 月亮和星星古代,人們仰望天空來判斷時間。太陽顯示日期,月亮顯示月份。古巴比倫人把一天分成24個部分,也就是24小時。2 日晷人們注意到,隨著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樹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從一邊移到另一邊,以此可確定一天時間的變化。3 水計時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使...

古代人怎麼吵架的?

錦秋文譜 三國演義 中有過這樣一段 蜀軍和曹軍對戰,王朗在戰前就誇下海口,只用一席話就讓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而退。到了陣上,王朗跟諸葛亮大談 天命 讓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諸葛回答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我有一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