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金剛經》的邏輯,佛亦不是佛,是名佛,菩薩亦不是菩薩,是名菩薩 本來就無佛無菩薩,何來渡人的佛法?

時間 2021-05-12 02:09:45

1樓:

你說對了,而且金剛經開卷明義,佛本來就沒有要渡人啊。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2樓:綠茶先生

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領導開會經常這樣:

講一堆大道理,這些道理都是對工作有利的,比如說要努力工作啦、要掙錢養家啦、要有責任感有擔當這樣才能公升遷啦等等,領導很聰明,完了會補上一句,我講這些呢也只是跟你們提個醒,我知道你們有人能聽進去、有人只能聽進去一部分、有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左耳進右耳出,我也不指望你們馬上能改,能一天改一點就好了,即使以後你不在我這裡上班了,去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希望你們好自為之。

在這一段話中:

領導講的認真工作、努力賺錢模擬於佛講的道理,後面補的一句我也只是跟你們提個醒,不指望你們能馬上改好,模擬於佛說的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最後說的:即使你不在我這裡上班,我講的這些你們去其他地方也有用,模擬於是名佛法。

在這一段話中,其實領導就無意間的用到了題主所提的,在《金剛經》中出現的三段論的話術技巧,領導的立場,一定是站在工作的角度,所以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有乙個明確的要求,當然了,領導也知道,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工作的目的不一樣,要全部做到也很難,所以也沒有講得那麼死,給出了一定的空間,安撫了一下大家的情緒,說了一下大家的心理想法,讓你知道領導也不是那麼好忽悠的,那麼,要求是領導提出來的,說也不指望你們全部做到也是領導說的,那領導說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呢,其實還是希望大家工作能認真一點、負責一點,並且是站在大家的角度,只要你做同樣的工作,即使你不在我這裡上班,去其他地方也一樣,在我這裡遇到的問題、毛病你沒有改好,去其他地方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希望大家自動自發的去改。這是領導的終極目的。

領導永遠是對的/逃跑

回到題主的問題,題主之所以為有這種想法,實際上是沒有理解透經義導致的,首先是《金剛經中著名的三段論,佛說XX,即非XX,是名XX,這一點我在幾年前有問答這個問題。

綠茶先生:怎麼理解「佛說 XX,即非 XX,是名 XX」?

如果無佛無菩薩,渡人就不能成立,如果沒有管理者,那麼被管理者就不成立,從上面的我舉的例子可以看出,領導的整段話,並不是一般的工作任務下達,如果是工作任務的下達,就是你你要完成什麼目標,完不成有什麼處罰,也不是跟你瞎嘮嗑,領導所講的話,其目的是要啟發員工『自覺』。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佛講了這麼多,其實是要啟發眾生『自覺』,如果乙個人不能『自覺』,跟他講太多都沒有用,從這一點來說,佛存在的目的,是提醒那些願意自覺的人早一點自覺過來,指乙個方向和給一點建議,對於那些沒有辦法自覺的人,坐在那裡等別人來渡他的人,佛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如果乙個人能夠稱得上『覺悟』,那一定跟他自覺的想要追求覺悟的發心是離不開的,如果這個過程有佛參與,那佛也只是輔助別人覺悟,如果乙個人沒有正確理解佛的作用,也沒有自覺的決心,沒有覺悟就怪佛沒有渡他,愚蠢懶惰、推卸責任,那麼這個人其實是無藥可救的。

因此,乙個人能不能渡的關鍵,不在於佛,在自己。

所以,心中有佛,就有能渡之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佛是『真實存在』還是『憑空捏造』,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內心

3樓:江河一葉

這個句式是緣起即性空的思維模式法即非法是名為法一切法相為依緣而起的因緣假和聚散無常生滅變化由此展現出的無我苦等特質即是空性所以講法即非法緣起即性空事相與體理本身就是不二的也唯有以這種三輪體空之心於世間事相上萬行善法才能稱為菩薩行才是真正趣向佛果的修道位?

4樓:清溪潤物

修行是有次第的。

幼兒園學習1+1

初中學習a+b

幼兒園的時候,如果去考慮a是不1 這個問題,有點不現實。 因為a是a也是代數也是拼音。。。。

5樓:風光霽月

金剛經是佛對大阿羅漢須菩提講的,裡面蘊含的無上智慧型,能參得一二,對凡夫人生的指導意義也是非凡的。

楞嚴經中有一段: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6樓:千夜

你這就是典型不修行的自以為是。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恍,心生光,惚,心有圓形之物。這個東西道家叫金丹,佛家叫舍利子。道家的真神佛家的真性就是此物。

此物就是道作用於體的具現形態,此物就是道源,此物攜帶了宇宙從何而來,去往如何演化萬物色相的本質,你見證了這些資訊就了解了整個一切的真相,這就是真知,真性,真慧。

你所理解的能量說,或者我給你講的你認可,那也是你思考構想出來的東西,而非你親自見證後的結果,與真相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唯有修行才能得真性,所謂修行就是不斷放下七情六慾所帶來的迷障,讓真性顯現出來。

7樓:黃帝後裔

金剛經的邏輯你沒看懂!

如來說佛,則非佛,是名佛。

如來說菩薩,則非菩薩,是名菩薩。

如來說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人家這都是標月指喻,哪句有說無佛無菩薩了?

你再仔細思考思考吧

8樓:奇蹟人生

人家那是告訴你不要著相。因為「佛」也是相,只是這麼叫而已。

就比如,我拿乙個你沒有見過、嚐過的食物告訴你,這叫「人參果」。

你沒有見識過,你可以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水果。

那佛也可以跟你說,的確有佛。因為你不知道它是什麼,所以我才要告訴你。

為什麼明明在你看來是謊言的東西,能流傳幾千年,更可惡的是居然還有人相信這些,而枉顧科學。

那是因為在傳承過程中,的確不斷有人品嚐到「佛」的滋味是什麼了。也就能一直傳下來,世界上沒有誰是「笨蛋」,智商都差不多。

自認為比別人聰明,才是真正的愚蠢。

9樓:尚和遊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如果一棵樹最初大家都叫它「翔」,那麼到現在大家就都會以「好大一顆翔」或「在綠翔掩映下的一眼清泉」這樣的方式遣詞造句了。

世界上成熟的語言系統多達幾十種,表達方式各有不同,對同一件事的描述深度也不一樣,轉換成文字就更是隔靴搔癢,不能盡然了,若過份依文字意解讀佛經道藏,如買櫝還珠,捨本逐末。

文字相本不究竟,只是意識表達的載體,每個人對於文字的理解都會略有不同,所以佛道追求的的是心領神會,是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以心印心。

10樓:易心股道

不請自來。

六祖慧能因《金剛經》而開悟,因為哪一句呢,「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其實,這本經裡,提到最多的乙個詞,在我看來是「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這本經的重點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所以,這本經裡的三句義,就是在告訴你,人世間的某某,人以為的某某,非某某的本來,而是人賦予其「名」某某,是某某的「相」而已。

還記得「如來拈花迦葉微笑」嗎?「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佛已經說過,「實相無相」,真正的相不是人世間相,更不用提文字這種代號,那是文字根本無法形容的。所以「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你若是「取相」,即是著相。看禪宗的幾代祖師就知道,都是「以心印心」。

所以,在《金剛經》的最後,法門都告訴你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那麼回到題目,佛和菩薩到底有沒有呢,當然有了。只是你六根看不到,因為你的六根是為人世間的相所生的,所以只能見世間種種相。佛和菩薩都是「實相無相」,不是六根能見到的。

佛法也是一樣,說是佛法,只是給它這個名字。而「渡人」,大都是給你個「名相」,去點撥你,讓你自己去「悟」,自己去回到「不取於相」,而不是把你「拽」過去。至於能不能「悟」,大多是要看你自己走到哪一步了。

11樓:微妙香潔蓮

你不知佛法乃不可思議,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完全在你思惟之外,你為什麼要按照凡情常理去不斷妄想分別執著呢?佛法就是這麼奇異,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斬斷一切意見,破盡一切戲論。

憨山大師問道於妙峰大師,妙峰大師告訴他:古人有言,聽水聲三十年不轉意根,可許入道。三十年聽流水聲,心裡不起乙個念頭,才夠格入道。

你看,要這樣子才行的。那麼,你若三分鐘聽水聲不轉意根都辦不到,卻要強行思惟經義,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太無自知之明啦?不征服自心的煩惱,妄圖以世智聰辯思惟佛法,越發遠離義旨了。

狂性頓歇,歇即菩提。憨山大師開悟後,拿著沒聽過的《楞嚴經》看,裡面的義旨有如家中故物。

法達讀誦《法華經》三千遍了,怎麼還弄不清其中的含義?六祖幫他掃卻妄見,指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這樣他誦經三千遍,曹溪一句亡,他這才領悟經義玄旨。

印光法師甚至嚴厲告誡,大通家搞卜度思惟,比不上愚夫愚婦顓蒙念佛。

末法時代為什麼證道難呀!就是這個思惟不知比從前發達強大了多少倍!結果反成了障深慧淺,更看不懂佛經了,還在搞意、必、固、我,那就非常離譜荒唐了。

12樓:

先打好基礎,乙個個基礎不打瞎看金剛經,學的就會耍嘴皮子。其實你說對了,何來渡人的佛法,沒錯,沒有佛法,不光是佛法,什麼法都沒有。可是這除了耍耍嘴皮子,還有別的用處嗎?

13樓:龔常寧

對了,本來就無佛法。但凡夫不知緣起性空之理,所以施設了乙個佛法,以及佛,菩薩等名相,只為開,示,悟,入。真悟了,但知一切都是緣起之名相。

14樓:紅墨

比如釋氏有言:「見性清淨。」

這個「見性」是什麼呢?你可以粗暴地理解為「看見的能力」。

「視力」和「看見的能力」是有區別的,因為人死了「視力」(短時間)還在,但「看見的能力」沒有了。

那換作你,如何將「看見的能力」用語言描述出來?

所以你不知道佛陀想表述的東西是什麼,自然就成了詭辯論和虛無主義,也很玄。相反,你如果知道他所描述的東西,那就沒有玄了。

佛陀所在的時代畢竟沒有今天的科學技術,所以他用極度落後的觀察、推演方法得到自身證悟,將這一系列的過程用語言描述出來,就成了佛法。雖然整個過程很粗糙,但體現了如何用落後的方法得到超越時代的思想,這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

回到最開始,所謂見性,即非見性,是名見性。佛陀所描繪的見性,只是稱呼為「見性」,就像我也可以稱呼為「看見的能力」一樣,所以「見性」自然就不是「見性」,畢竟他的「見性」被我的「看見的能力」否定掉了。

至於他所描繪的稱為「見性」的東西,是存在的。以上。

金剛經的佛說 ,即非 ,是名 ,這個格式是想說明什麼,是空性,緣起,還是萬法雖空,因果不虛

普波居士 金剛經的佛說 即非 是名 這個格式是想說明一切法相不可得性,不可得故,其性本空。一合相即是不可說,一合相就是緣起法,是說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得,是空義,故應離一切相。這就是說即非是名。金剛經是般若法門經典,講的是離相智慧型。一切法相皆是緣起法,緣起性空。諸法空相故,應離。因果不虛是因果法,需...

既然佛不能改變因果,為什麼《金剛經》裡說可以消除先世業障?

雲何如是 萬法因緣生滅如夢幻泡影,像作夢你無法改變夢中之事,但覺悟可以,一但覺醒,夢即消。金剛經 是本性般若,能開悟自性,如夢覺醒,一切因緣造作而來的業,當然如夢中覺醒而消失。不可錯解佛意,更不可謗佛謗法呀!慎! 皓程 不單是佛,誰也不能改變因果迴圈的規律,但是可以在因果的表現形式上有所作為。打個比...

不二可以用金剛經的「佛說分別即非分別是名分別」來表達嗎?

華藏淨流 可以。佛說分別即非分別是名分別。破言說相,心緣相。此是破。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 如我意者 於一切法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 離諸問答 是為入不二法門。此是立。有此差別。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山間無名草 可以這樣說,但細緻的看情況,看對什麼人說。金剛經可以是總經,上經。其中的語言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