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中 的 地 得 底 的用法區別是什麼?為什麼 底 沒有儲存下來?

時間 2021-05-11 23:06:42

1樓:

的,後面跟名詞。如,他是乙個不錯的人,但是不是我喜歡的型別。

地,後面跟動詞。如,臭小子偷玩PS4 ,被我狠狠地打了一頓。

得,後面跟怎麼樣。如,哥們兒,今天這波操作秀得很!

2樓:慕十洲

按目前的規定來說:

的:定語標誌

地:狀語標誌

得:補語標誌

按歷史的角度來說,它們仨帶乙個「底」確實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我脫離語言學領域有點久手頭資料不多,目前就查到呂叔湘《語法修辭講話》P69起一整節講「de」這個虛詞。

呂老認為「的、地、底」本質上是乙個東西,口語中發音一樣,有的方言念「de」有的方言念「di」。但是因為它功能太複雜了,所以在書寫的時候有的人會按功能分開使用這三個字。也有的人從頭「的」到尾。

「得」則是與上面那一條有區別的,呂老提出它有兩個用處:

1、表示可能性

2、表示結果或程度

實際上這兩個功能屬於當前規定的「補語標誌」。它也會被與「的」混用,但在一些場合下「的得」不分會引起歧義。

以上是比較可信的內容,以下是我的推論:

呂老的研究是建國初期的情況(《語法修辭講話》2023年發表),可以看出當時「的、地、底」沒有明確的、被大眾認可的分工,而「得」有較為明確的使用場景。

那麼我推測,在普通話方案制定的過程中當時的學者們人為地將當時民間自發由「的、地、底」承擔的「de」的功能分為兩個並分別用「的」和「地」承擔,再加上乙個「得」,形成了現在的狀態。

(55年推普,但我不確定當時書面語的相關規定是否已經確定,但這些規定應該確實是建立在呂老研究時的語言狀態上的)

至於拋棄「底」的原因我沒有找到可靠的資料,推測是因為「底」作為實詞的時候可以單獨使用,容易與作為虛詞的狀態混淆。

(已經……分不清它們是不是成詞語素的我……流下「我曾經知道過」的淚水……我感覺「底」是成詞語素「地」不是,但已經,不能確定_(:з」∠)_)

3樓:微言大義的翅揚

「得」與剩下三者有本質不同:

「得」放在中心語與附加語之間,而剩下三者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為什麼「底」沒有保留下來?因為語委覺得沒必要。

反正我日常連「的」「地」都不分的;沒有本質區別。

現代漢語中的 的 地 得 算是西化嗎?

巫遊 得 跟 的 地 不是乙個體系的,前面有答主提到了,就不說了。這裡說一下 的 地 還有 底 的歷史發展吧 底 出現的是最早的,在唐代就有了。同時也出現了 地 主要出現在狀語後面。而且這兩個詞大多見於佛經和語錄,大概是比較口語化的詞。以下是一些這些詞的主要使用位置和例句。唐宋 底 定語後 師曰,不...

現代漢語中語素和音素的區別?

藍色清泉 語素和音素屬於不同範疇的概念,語素屬於語法範疇,音素屬於語音範疇,不同範疇似乎沒有可比性,唯一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本系統中最小的單位。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字數不限。可以是乙個字的,兩個字的,或者更多字組成的,但是它不能被繼續拆分,拆分下去就不能表達意思了。比如說 葡萄 是兩個字,但是只...

的 地 得 的用法有何區別?

加藤 恵 看回答裡有教用法就不多說了 這三個字其實很好區分,看多了文章,自然而然就知道用哪個 類似英語語感,總覺著很多人不重視這個東西,但我有點強迫症,看著用錯了就不舒服,我也不好意思指出,怕說我挑刺 雲生Claude 希望這篇回答能用通俗的方法為大家講明白 的地得 的用法。在說 的地得 之前先說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