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或看待哲學的?

時間 2021-05-11 17:08:19

1樓:櫻桃味的智子

一種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

物理學家費曼有提過他和藝術家會怎麼看待一朵花藝術家嘲笑費曼說你看不懂美,你只會去研究他,分析他,而我能看到他的美畫下來。

事實上費曼也會畫畫,晚年一直畫各種靜物。

他說是啊,我不但能看見這朵花表面的魅力,還可以觀察研究它內在的魅力,其中還有更大的世界。

這就是哲學,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2樓:損色楊

哲學是一門「危險」的學問,涉世未深的人接觸支離破碎的哲學,往往教條地吸收,那些哲學的名詞或只言片語彷彿一顆顆子彈,它會擊碎已有的觀念和信仰體系,只留下一種似懂非懂的「恍然大悟」,卻無法建立起新的思想大廈,不經意間,虛無無形地潛入。然而另外一種學習哲學的方式更像是一種對話,它會讓你提出眾多有趣的問題,讓你發現自己思考時先入為主的假設,讓你對確信之事產生合理的懷疑,讓你對與己相悖的意見保持開放。哲學的學習需要廣開視角,接觸眾多哲學家,從思想史的開端順流而下,目睹思想的產生、發展,以及思想之間的分歧、彌合與對抗,形成自己判斷的「尺子」,甚至是「測量尺子的尺子」,這種學習方式最終的目的是形成自己的思維工具箱,而不是幾個固定的哲學觀念,更確切地說,它不會讓你只學習某一種哲學,而是讓你學會用哲學思考。

3樓:

通過學習傅佩榮老師的課程理解到,雖然歷經了一代代先賢的深入和發展,最終哲學落點在對"是」的思考。至於「存在」可以看作是對「是」的延伸。並在實踐層面產生出「本體論」。

如果這麼理解,那哲學並不神秘,也不高深,但它極其簡單卻是現在人類思想層面的最強工具。這如同美到髮指的尤拉公式,發現它很困難,但發現後就是顯而易見了。

簡單說,只要是追問「是」的問題就可以理解為哲學問題,而哲學就是發現了「是」這個問題就到達了終點,往後就都是用這個問題對外搞了。

比如什麼是「哲學」就是個哲學問題;什麼是「生命」也是哲學問題。還有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倫理」等等。而解答這些都超級困難。

不過後來出來個叫維根斯坦的哥們兒說「別BB了,再怎麼BB也都只是在語言裡打轉」,不少人肯定當場心塞。後來又來了個更喪心病狂的哥德爾......

所以,複雜、困難、深奧,甚至是神秘的是思考和解答問題的過程,而不是追問「是」這個思考方法本身。至於有不少說法涉及到精神或者是覺悟,我想分辨這些是不是與哲學相關,就看看那些內容跟「追問『是』的問題」是否相關。

這好像中國廚子一把刀切出無數花樣的菜,刀還是那把刀,菜做得再漂亮,那也不是刀。而現在哲學學科更多的是哲學史,以及用哲學方法來搞一些問題,類似於是練手?但都沒有觸及到關於「是」的問題本身。

如果觸及到,那可能就得重新定義哲學了。

4樓:

無極生太極,太極化陰陽,陰陽呈四象,四象演八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公理、定理、定律。

從未知中發現問題,從問題中預見一般性,從一般性揭示普遍性,從普遍性認識必然性。

結合人的認識論,未知和已知都是動態變化的,哲學就是從未知中探索出已知,即為道生一。

5樓:吉祥號如意

西哲就是用來聊天的,每天談吃喝拉撒睡賺錢多無聊,談談人生,談談價值,談談這個世界多高尚。憑啥你說的就是高尚的?你說的就是對的,所以有了美醜善惡,邏輯,美學,倫理學。

西方哲學家這麼想的,這個你要問問心理學家。為什麼這麼想,因為西方哲學家就是為了解決為什麼的。因為語言中有乙個句式叫「為什麼」句式,這個「為什麼」可以加在所有句子前面。

中國哲學家。。。。說真的,中國有思想家沒有哲學家,中中國人不會想那麼多「為什麼」,是什麼就什麼被,中國更多的是為天下的哲人,還有經世濟用的士大夫階層。。。我不太了解中國哲學家,所以可能說的不對。

而且很多人才都被淹沒了,不太了解。。。。書讀的少。如果說先秦的話,就是大一統思想吧,都為了天下

6樓:潔白的小草

我經常看到有人問哲學是什麼有什麼用這種類似問題,看到這麼多回答,我也來最簡單粗略闡述下我的觀點。

工作為了什麼,為了掙錢,掙錢為了什麼,為了消費,消費為了什麼,為了活著。哲學為了什麼,為了讓你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

7樓:你若安好我也很好

最近看了一些黑格爾的書籍,我說說我對哲學的理解和看法吧。

首先,哲學是思維的思維,哲學的研究物件是思維。

那什麼是思維呢?思維是人看待事物,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乙個過程。

而思維的思維就是,你怎麼樣看待,認識理解乙個人的思維,不僅包括別人,也包括你自己。當然,最好先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的認識同類的別人。

其次,哲學主要是為了解決人類的認知矛盾。

哲學的範疇能解決很多認知矛盾,我來舉幾個例子:

1.規定性的內容矛盾。什麼是規定性呢?就是一旦說出了類似於」什麼是什麼「,便產生了乙個規定性。

舉個例子。比如,第一天A,B在某個地方看見了有一顆樹,A說這裡有一棵樹,即是「它就是一棵樹」,B也同意A的說法。第二天,A,B又到了同樣的地方。

A繼續說昨天那棵樹還在,B說昨天那棵樹不在了,這便產生了第乙個矛盾。第三天,A,B又到了同樣的地方,樹被砍掉了,A說前天那棵樹不在了,B說前天那棵樹還在,這便產生了第二個矛盾。

會有人說,B是不是槓精啊?當然B不是槓精,只是A,B對內容的規定和描述不一致的矛盾。按充分的規定來說,在矛盾一裡,A說的是「昨天那棵樹在空間上還在」,B說的是「昨天那棵樹在時間上不在了」。

在矛盾二里,A說的是「樹被砍掉了,所以樹不在了」,B說的是「樹根還在,所以樹還在」。所以內容的規定不同,那麼內容也就不呈現真假對錯之分。

2.形式和內容的矛盾。單有規定性的內容,是沒有矛盾的,即所有人說的都是帶有主觀性的。如果將不同內容加以統一,便產生了形式和內容的矛盾關係。

舉個例子。比如,1+1=?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的說出1+1=2,但是這也恰恰是形式和內容的矛盾,完全將形式與內容割裂開,並將形式絕對化。

如果將帶有規定性的內容也加入思考中,那麼1+1可以出現不同的結果。

形式:1+1=0,內容:1個蘋果+1個香蕉=0個梨。

形式:1+1=1,內容:1個蘋果+1個香蕉=1個蘋果。

……等等

有人會說,這不是腦經急轉彎嗎?對,這就是乙個人的另一種思維,也就是另一種不同規定性的內容,產生了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在形式和內容的矛盾上,多出現兩種極端思想。

形上學的問題,即認為形式的絕對化,真理化,否定內容的客觀性和多樣性。避免此問題,就是多實踐,從不同的規定性和角度上去把握內容。

經驗主義問題,即肯定內容的客觀性和多樣性,但否定內容之間的聯絡,即否定了形式在內容之間的作用,看不到內容與內容,內容與形式的矛盾問題。避免此問題,就要應用辯證思維的方法了。

最後,哲學是一門科學。

有人說,哲學不是科學。那什麼是科學呢?科學是「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所以科學有兩個特點,(1)是一種考察物件的規律(2)有它自己的體系。

先說哲學研究的物件是什麼。舉一下其他傳統科學學科的研究物件:

數學:研究數量,空間等。

物理:研究物質的運動。

化學:研究物質的變化。

生物:研究有動能的生命體。

哲學:研究人類的思維。說哲學不是科學的人犯了「規定性的內容矛盾」的問題,即哲學不是他所認為的科學,便絕對的否定了哲學。他所犯的問題,在哲學中是有規律可循。

哲學有它自己的體系。

很多人認為,哲學的體系出自於某某學派所說,每個學派的思想互相割裂、互相排斥,而且被歷史所不斷拋棄有不斷重造規定,所以哲學沒有自己的體系,這是乙個錯誤的看法。

正確的是,哲學的體系正在不斷的揚棄錯誤的看法,並加入正確的看法。而且不同學派的哲學自有他們的聯絡之處和相同之處。所以哲學正在不斷的完善自己的體系。

8樓:白孚山

哲學就是世界的總體原理構成。

可世界上,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的哲學,要不然這個世界不會是這個屌樣子。

我希望真正的哲學早日誕生。

9樓:

追尋理解與解釋萬物萬事背後唯一原理或第一因並鍥而不捨的一種企圖。不見得是系統的,不見得是學問,不見得可以被所有人懂,並不見得形諸語言。喜愛哲學的人大多彼此知道對方真正感興趣的領域。

10樓:糖衣

受作家保羅丶科艾略啟發,我覺得--

哲學很簡單,簡單到可以寫在一塊翡翠板上。

讀哲學類文字的時候,我感覺如果讀一遍不懂,那反覆多讀幾遍,也還是不會懂;因為它們是需要用時間去經歷,用歲月去感受,才能發自內心理解的一種讓人覺得恍然大悟的同時又會上揚嘴角的……理論?

11樓:yum

我的看法,不是定義哲學,那麼我的看法就是尋找答案:我是誰,然後根據預設答案繼續追問一直到所有的邏輯推理都自恰,如發現推不下去了,比如遇到悖論,就返回到原點修改預設答案,如此重複。

12樓:h7wW

理性=拆性

哲學=拆學,所以第一學科不證自明

哲學什麼都不能給你,哲學反對簡單歸因,哲學打破生物進化設定的認知限制而有一種生理疾病也可以使人「認知限制解除」…普通人說…神經兮兮地,囉嗦得要死

嗜邏輯者說…常態…病態…界定範圍是什麼?也許我真的在主動追求病態…我無法否認

然後是兩個場景:

老虎要吃人!

普通人:跑!

嗜邏輯者:我想想…我多大,它多大,重量級?力量與技巧之間啥關係,他牙咋樣?我牙咋樣?我牙沒他厲害咋辦?哎哎哎…過來嘞!媽了個雞這還來得及跑嘛?

這橋怎麼造才省材料?

普通人:差不多得了嘛!煩死了個人

嗜邏輯者:我想想…直線…弧線…咦?我了個大去!

那麼,普通人,嗜邏輯者,前者保證你能活到後者把自己作到死之前那麼死還是沒死呢…這個很難說…應該看比例吧

13樓:永恆之星

哲學是人類認知自身和世界的乙個過程,人類自從有了意識就有著認知事物本源的慾望。就會永無止境的去探索這些事物,可以說,哲學是人類發展和認識的基本動力。

14樓:Ogre

我覺得從我個人認識哲學的過程出發可能比較容易說清楚。

我初中比較好,初中請科技館的老師來我們學校開選修課,我選了天文,於是掉進了這個星辰大海無法自拔。

後來發現天文不僅僅是看星星,欣賞夜空的美那麼簡單,主宰這個宇宙的是支配天體執行的物理規律,於是我又對天體物理和相對論產生了興趣。

物理了解了一些之後,尤其是發現描述引力場和電場的公式是如此相近之後,腦子就停不下來了,開始不停的琢磨這個宇宙到底是什麼樣的,是否有普適性的規律支配著我們所處的宇宙。

當然了這個問題我自己是肯定想不到答案的,但是哲學就是這樣一門抽象的、深刻的、追求真理的學科;學哲學的人看不起學數學學物理的人因為數學物理研究的是某個(或某類)特定事物規律的人,學哲學追求的是用乙個原理概括這世間的一切(當然出於對天文物理的熱衷我對這種做法表示反對)。

我個人看法(僅個人看法!)是哲學是一門思辨的藝術,提出乙個觀點並不斷的進行自我反駁試圖確立乙個無懈可擊的結論。

個人對其他人看待哲學為一門深(zhuāng)奧(B)、嚴(jiáo)謹(qing)、抽(huāng)象(miù)的學科的看法表示不贊成。哲學非常有助於加深個人對世界的理解,加深對人生的理解,形成批判性思維,哲學其實是習慣於追求事物本質的人思考的自然過程。

當然,我這民科水平要是有錯誤請大家指正,人都會犯錯誤的,改就是了,希望大家多多包容

我比較認可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型中》表達的觀點,但不包括他對於女性的觀點,簡直男權主義到了一定高度了....

另,哲學對現實僅有指導作用,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你明白就好了,不要強求這個世界按照理想狀態去執行....識時務者為俊傑,人還是要活在現實中的

如何看待學習或喜歡哲學的女孩?

章魚燒醬 有在讀和學習,但哲學實在博大精深,感覺這輩子也學不完 哲學分類太多,也不是對全部都有興趣 沒讀過政治哲學,不知以後會不會好奇,但作為女生我估計不會感興趣 停用 飽受孤獨摧殘的女孩子有啥好看待的,難道你被她的滄桑和孤僻吸引了嗎?狗頭 真的是,你要是不能理解她,只求你不要diss她,如果她喜歡...

哲學意義上的幸福,你是如何理解的?

鹽選推薦 既然每個世紀的每一位思想家都認識到人們在不斷追求情感愉悅,那為什麼 幸福 這個詞的定義會這麼混亂呢?其中乙個問題就是,許多人認為追求幸福的慾望有點兒像排便的慾望 它是每個人都有的慾望,卻不是特別值得驕傲的慾望。他們頭腦中想到的幸福都是廉價和低階的,是愚昧的 牛的滿足 狀態,完全不可能成為有...

你是如何理解「迴圈」的?可以是語義的,哲學的,或者程式設計意義上的理解?

Booooring 第一眼看到迴圈就想到for和while 這是程式語言,而這些迴圈一般都是 有限次重複做某事 每一件事都和上一件事類似,但也和上一件事不同,迴圈結束會有結果的。也有 無限次數重複做某事 的情況,這叫 死迴圈 如果迴圈內部沒有跳出迴圈的語句 救活?那就會把程式弄崩,或者沒有結果。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