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佛像都和釋迦牟尼乙個模樣?

時間 2021-05-11 11:32:33

1樓:能依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同一法身法身為體,法身無相,因不可眼見,唯以智知、慧觀、覺照。法身即佛的「真身(本體)」。

不同諸佛,隨(功德)緣顯示(報身)相,如:三十二相之圓滿報身,並根據不同作用,化現千百億化身

凡俗迷人「見」不到佛之真身——法身,難以理解佛之報身,而熱衷妄求佛之化身,哪怕佛之化身現前,Ta們也如葉公好龍一般,驚慌失措,無所適從了。

廟宇裡的佛之塑像,更多的是為表佛三十二相之報身,而非肉身(化身)。

唉,我說的這些,該不懂的人還是無法懂,強求不來,分享給有緣人參考吧!

2樓:般若

佛有法,報,應化三身,法身我們看不見,抱身在色究竟天渡眾生,應身就是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化身較多在夢裡出現的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只是示現應身,頭上螺紋是因為古印度認為螺紋越多這個人就越聰明,所以佛陀示現這樣子,所以說應身是為了度化眾生的示現(換句話說怎麼方便渡眾生佛陀就會怎麼示現),沒有必要去執著在這些相上面

3樓:Mitom

可以帶疑問來問問題,但最好不要帶情緒,好像故意要把這個事情激起大家互辯。題目很中性,裡面解釋很排佛教。

不過,還是需要好好解釋這個問題,希望你能冷靜下來。

佛像只是一種表象,並不是那個就是佛的真身或真身的樣子。這個是為了讓大家有乙個方便念想。雖然佛像裡面內涵很深,但是,為了直指佛法教義,都以讓大家看著心淨,或為心淨起緣起作用,因此,不會讓大家以如何震撼為目的去塑造佛像,或者以更多動作表情來讓大家起分別心。

雖然也有一些會有不同,但也各有因緣,都是以表不同意境,而不是以表示那些佛菩薩就長這樣或就是這樣性格等等。性格化的佛菩薩像,一般來說不適合度化眾生,當然也可能有些不一樣的方便法需要不一樣的造型,但都是為度不一樣因緣眾生而造。

因此,我們不要太執著於佛像本身,因為佛在心中,不往他處求。理解佛法教義,並實行之,最後解脫,才是佛法目的。

4樓:般若鋒兮金剛焰

佛教的造像風格會因其流傳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而變化。同樣是描繪一尊佛、一位菩薩,不同地域的造像也截然不同。

畢竟,佛像只是接引眾生的方便法,《金剛經》也說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年輕人喜歡的現代風格佛像。

當然,就像我們面對國旗會莊重行禮一樣,作為佛教徒,面對佛像也要保持恭敬。國旗的本質雖然是一塊布,但它代表的是神聖的國家,佛像的本質雖然是金銀木石,但它代表的是佛陀的智慧型和慈悲。

《法華經》講,婆娑世界的所有眾生最終都能成佛,假設這句話不是妄語,那在佛的眼裡,肖戰應該已經是佛了。經上又說,三世諸佛,共一法身。

以上引用您的問題描述,發現您的邏輯有點奇怪呀,眾生都能成佛和「眾生已經成佛」是不能劃上等號的。「這個人以後一定會死亡」和「這個人已經死亡了」很顯然是截然不同的。

按照佛教理論,每個眾生都有「佛性」,這是本自具足的。雖然由人至佛就是一種由「迷」到「覺」的狀態切換,看似輕鬆瀟灑,實則並非易事,需要深厚的福德和智慧型,才能超越輪迴的纏縛。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佛有法報化三身,法身分為自性法身和智慧型法身,的確是」三世諸佛,共一法身「。但是因為諸佛因地時所大願不同,所以具體的報身和化身也不盡相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淨,隨其所應化,普現妙色身。」(CBETA, T09, no. 278, p. 486b18-20)

5樓:Mr hongyu

大乘佛法在我們的大千世界裡就釋迦牟尼一尊佛。其他的,菩薩就有區別,阿羅漢就形形色色了。

三世諸佛,皆住於自性成佛,無相上之分別,稱為法身一致。

6樓:揭假求真

你到東南亞各佛國去看看吧,到網際網路上去找也行,你會發現,各國的佛像造型是不一樣的,各囯的佛像都是參照本地人的容顏特徵來製作的……如「高棉的微笑」微笑…

為什麼很多人對釋迦牟尼都無法生起足夠的信心(相對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地外生命而言)?

江先生 因為釋迦摩尼佛是人,他的歷史記載就算有模糊,但是大致情況是不能變的,然而像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這些後造的人物,是沒有現實人物的,也就是可以瞎編,信徒想什麼樣神就可以怎麼樣 琉璃琉璃 福報問題吧,有福才有慧,福報深厚的人真正的智慧型回來找他,主動讓他信。不過如果有慧福報不會自己找上來,如果你知道...

釋迦牟尼佛說實無一人得度,為什麼?須菩提 舍利弗等人不是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了嗎?

楊婕的老公 不是,須菩提和舍利弗在名言中實實在在地獲得了聖者的果位。然而在究竟勝義諦中,諸法空無自性。不是說此二有情沒有成功對煩惱斷除,而是說,勝義諦中未斷煩惱的凡夫也好,不同程度地 斷了煩惱的聖者也好,本體都無自性存在,這才是佛的真義。在這裡佛並非是說緣起法,而是緣起本身也性空。 David Ch...

為什麼說所有的利率都朝乙個方向變動?

八哥 經濟學中的貨幣供給與市場需求理論,在理想狀態下,市場為乙個均衡狀態,也就是供需平衡,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市場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很難達到均衡,不均衡狀態也就就是我們所說的通貨膨脹與市場蕭條,市場在蕭條狀態下,也就是需求小於供給。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何讓市場接近均衡?也就是如何讓人們去消費過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