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言「生生之厚」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10 07:20:41

1樓:巍乎鍾道

懷著同樣的問題,提供一些笨拙的思考。

生生之厚,應該是過分重視生的部分,或者說(過於)重視生的質量,進而衍生出對生的過分貪求。

從這一章的結構看,是先交待世間規律(出生入死),然後舉出世人習以為常的狀態(不高明的),最後通過對比,舉出不尋常但真正高明的做法是什麼,以及內中道理究竟為何。

「十有三」,目前我傾向於四肢九竅的解釋。常態下,萬物以四肢行動,以九竅生息,以此生,以此死,以此帶著生命去赴死。這似乎是一種動物性,更加注重和追求對生的享受,而缺少避免死亡的智慧型和遠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不尋常而高明的「善攝生者」,關注的不是厚待生的部分,而是時刻關注不要使自己陷入危險的死地。

貪生近於一種動物本能,衍生出慾望、執著、煩惱,這些都會衍生出可能的死地,需要智慧型地去規避。

故而,「貴生」不在於「生生之厚」,而在於「無死地」。

也許這一章矛盾而有趣之處在於,厚生貪生反而可能會讓人陷入死地。老子的思想裡充滿這種有趣的矛盾。

想起《清靜經》裡的話: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2樓:學半

《淮南子·詮言訓》解道:「故動而謂之生,死而謂之窮。」

恩格斯說:「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是動者,動者是物。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絕對不動的物。

這是《萬物之理、無敵之道》,參見:

陳江:萬物之理,無敵之道

3樓:我只是乙個孩子而已

赴湯蹈火,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以?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以?

以其無死地。

自譯:人始出於世而生,終究入於地而死。歸於長命的人佔非常之三;歸於短壽而亡的人佔非常之三;有些人正本能夠活得持久些,卻自己走向逝世之路,也佔非常之三。

為什麼會這樣呢?由於贍養過分度了。聽說,長於攝生之人,陸上行走,不會遇到惡犀猛虎,參軍也不被兵器傷害。

犀牛無處投角,山君無處伸爪,兵器利刃也無縫可擊。為什麼會這樣呢?由於他沒有進入逝世的範疇。

生計或逝世,這是乙個問題!這是乙個問題嗎?有人說:

是!有人說:不是!

有人有時說:是,有時說:不是。

考慮這樣乙個問題的人,自身可能就有些問題。在一些人看來,確是如此。另一些人看來,也不盡然。

不管怎樣,老子是不會考慮這樣乙個問題的。由於赴湯蹈火。老子是宿命的,人有天命,有人命。

有天命之人無死地,有人命之人則否則。若生生之厚,雖人生,亦動之死地。可見科學保養是很重要的。

兩千年前,老子就意識到天命與科學了。虎無可用其爪,天然脫離——山君沒有能夠用它的爪子的當地,天然會脫離。  虎無所用其爪——出自《老子》。

  原文:赴湯蹈火,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以?

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以?以其無死地。  譯文:

人始出於世而生,終究入於地而死。歸於長命的人有非常之三;歸於短壽而亡的人有非常之三;人正本能夠活得持久些,卻自己走向逝世之路,也佔非常之三。為什麼會這樣呢?

由於贍養過分度了。聽說,長於維護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兇暴的犀牛和猛虎,在戰役中也受不到兵器的傷害。犀牛於其身無處投角,山君對其身無處伸爪,兵器對其身無處刺擊鋒刃。

為什麼會這樣呢?由於他沒有進入逝世的範疇。

4樓:lanxia5755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是《老子》開宗明義就提出的「常無」與「常有」之間的關係。

黑格爾曾經高度讚揚赫拉克里特:「以勇敢的精神第一次說出了這樣深刻的話:『有與無是同樣的,本質是變。

真理只有被認做對立物的統一。」「赫拉克里特說一切皆變;這個變就是原則。絕對對立的範疇聯成了乙個東西;在裡面我們發現了有,也發現了無。

不僅發生屬於變,而且消滅也屬於變;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一的……這是關於從有過渡到變的偉大思想;它還是抽象的,但同時它也是第乙個具體的思想,是相反的範疇的第乙個統一。所以在這種關係裡這些(相反的)範疇是不安寧的,因為生命的原則存在其中。」請注意黑格爾在這裡指出的生命的原則。

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從生命的過程來說,從無到有,是生成,這是一種道之動;從有到無,是死亡,這也是一種道之動。

對於有生命的事物,有才真正地意味著生(從無到有),走出無,人們把這叫做「出生」;對於有生命的事物,從有到無,進入無,人們把此叫做入死。故《老子》曰:「出生入死。

」《韓非子·解老》曰:「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

『出生入死。』」所以這一段的開始就是「出生入死」。

「出生」是乙個運動過程,「入死」也是乙個運動過程,這就是「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這裡的「徒」即指人的生命運動活動過程。

十有三指人的四肢九竅。接下來,「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老子就提出看起來這樣的生命活動過程有意義嗎,都是人的四肢九竅的運動。

但是老子指出了「以其生生之厚」,這是乙個很大的區別。這裡的第乙個生是出生,第二個生是生活生存。「厚」可以理解為這個生命生活過程可以做到比生成和死亡時間長,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用紅顏薄命來形容乙個人的生命過程的短暫。

另外,也可以聯絡到厚德載物的厚德,因為人的生活生存方式也就是人的德行,故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

正是由於人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不同的德行,因此選擇不同的德行可以讓人避開各種進入死亡的過程。故老子緊接著就指出:「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兇虎,入軍不被甲兵。」

供參考> bNx:P

5樓:無名之輩

從生地出來進入到死地,有些人走上了生的道路,有些人走上了死路,有些人本來走的是生路,而因為亂為,而至死地,為什麼?因為為生而生的太多,而偏離了生的本質。善於攝生路的人,身不加危,為什麼,因為其無為日損而歸於生之本質,與自然合二為一,故曰善攝生。

6樓:一東

《老子》五十章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生生之厚:兩處「生生」均是動賓結構,後乙個「生」是生命,前乙個「生」是奉養,「生生之厚」是過度地奉養生命。

過度地奉養生命,以至於使生命反而過早地結束,據研究,人的自然壽命可至120~170歲,奉養過度而使生命進入死地,歷來還是蠻多的,奉養過度又往往是因為嗜欲、無知、虛榮,誠可惜!

「且容老子,還訪浮丘」是什麼意思?

寒原 Jeff 歸隱去吧 寒原 這兩句話出自宋代詞人李曾伯的 沁園春 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 李曾伯 1198 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 今河南沁陽附近 南渡後寓居嘉興 今屬浙江 沁園春 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 宋 李曾伯 天下奇觀,江浮兩山,地雄一州。對晴煙抹翠,怒...

請問老子的 無為而無不為 是什麼意思?

明尊 從直觀的角度談,無為就是啥也不做。在意識到無為之前,你是部分為的。那選擇無為之後你獲得了什麼?因為你拒絕了一切的行為,你不吃飯,不喝水甚至不思考。你短暫的掌控了你的全部。全部的全部。無為是個哲學概念,讓你先假設你選擇了 無 再意識到假如你選擇了無為,你就不去理會所有。你瞬間回答了所有的選擇題。...

付之闕如 是什麼意思?

落落不大方 付之闕如 中的 付之 和 付之一笑 的 付之 意思差不多,都是只好如此,表達了一種遺憾 無奈的情緒,付之闕如 和 闕如 意思也差不多,闕 通 缺 空缺的意思。那付之闕如的意思就是缺少應該有而沒有的,只好如此了。付諸闕如 的意義和 付之闕如 一樣,諸就是之於的意思。 台北市立圖書館是這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