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

時間 2021-05-05 17:55:02

1樓:道可

莊子闡釋這一章最為精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知識,是用來幫助我們觸及到無知,如果以知求知,終不可得。天下之大,至大無外。天道之微,至小無內。出戶窺牖孰能盡之?

第四十七章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憨山大師注】此承上言聖人所以無為而成者,以其自足於己也。謂聖人性真自足,則智周萬物,無幽不鑒。故天下雖,可不出戶而知。

天道雖微,可不窺牖而見。以其私慾淨盡,而無一毫障蔽,故也。若夫人者,沉瞑利欲,向外馳求,以利令智昏,故去性日遠,情塵日厚,塵厚而心益暗。

故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淡然無慾,不事於物。故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故曰不行而知。如此,則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故曰不見而名。

道備於己,德被群生,可不言而化。故曰不為而成。是皆自足於性也。

2樓:種夢想的人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其行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人在不出戶的時候,覺得自己就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這就和不開啟窗戶就知道天道是怎麼運轉一樣可笑。

當乙個人走的越遠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的學識越來越缺乏。

也只有聖人才能不出門知道天下的事,不親自去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去做就能讓事情辦成。

還有我希望各位讀《道德經》的時候,不要去看買的那些書上的注釋,要不然你就會跟著儒家的鼻子走了。

現在的注釋,都是那些儒家的老學究們留下來的翻譯。與其說是道家經典,不如說是儒家篡改版本。

3樓:浩然意氣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

乙個是知而無為,

乙個是知而為無為

所以你要說差別與矛盾,選擇不同罷了

孔子問老子,老子無為,

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孔子為無為,周遊列國

孔子不逢時,王陽明先生要好點

這些都是不出戶知,知後的選擇就是個人的選擇了,知前每個人的方法也不同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

莊子夢蝶

老子守中

孔子致仁

都是向內求

了凡四訓問雲谷禪師

也是向內求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七之變,以遊於無窮,是以逍遙

4樓:solon

這句話憑常識是無法解釋的。乙個古代普通人,閉門家中坐,能知天下事。那真是千里眼順風耳,神人大聖了。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翕[xī]翕焉,為天下渾心。

百姓皆屬[zhǔ]其耳目焉,聖人皆孩之。

(屬:聚集在一起;集合

齊師將興, 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左傳》)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

不窺[kuī]於牖[yǒu],以知天道。

其出也彌遠,其知[zhì]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néng]知,不見而[néng]明,弗為而[néng]成。

(而néng, 通「能」

①能夠。

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翻譯:聖人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把天下百姓共同的政治主張作為自己的政治主張(民主)。

善於為道的人,聖人認為他很好(善者,善者之師也)不善於為道的人,聖人認為他也很好。(不善者,善者之資也)他的道德可謂完善了。(包容)

相信天道的人,聖人很信任他(上士聞道,勤而行於其中)不相信天道的人,聖人一樣很信任他(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他的人品值得信任了。(誠信)

聖人在天下,聚集了人心啊,讓天下人心質樸渾然一體,百姓都把自己的眼見耳聞匯聚起來,聖人把他們都當成寶貴的嬰兒珍視。(群策群力)

所以聖人不出門,就能從匯聚而來的民情民意中知曉天下的事情,不從窗戶向外看,就能知道萬世萬物的規律。他跑的離人民越遠,反而了解得越少。因此聖人啊,不親自出去卻能了解世情,不親自去看卻能了解規律,沒去做有為的君主卻成就了盛世。

(無為而治)

矯正思路:聖人的聖,古體為耳口王。亢倉子曰:

吾非耳視目聽,聖人目視耳聽。可見聖人不是神人,沒有神通。聖人不過是善於聽,善於說的佼佼者。

故以百姓的耳目,成就自己的知識,此乃集眾人之智採眾人之能讓天下自治的基礎。故不見而明,不行而知當在此段之後。

5樓:

真照字面理解,就真是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易經》有乙個核心概念,大致意思是如果乙個道理徹底反過來,它依然可以對人生有指導意義。

類似1是有意義的,同樣-1一樣有意義。

對於覺得不出門知天下事這個道理對自己指導意義不大,你完全可以認為它還有一層意義就是,欲知天下事,須行萬里路。

6樓:保護大自然

題主,你混淆概念了。

其中的天下是天下的規律,並非天下的瑣事。

不出戶是不可能知道天下發生的瑣事的。但是不出戶能知道天下的規律。

為什麼?

舉個通俗的例子。

從小數學老師就和我們說,把某個數學定理掌握了,你不需要做太多的題目。反而你要是題海戰術,沒掌握這個定理,只要題目一變,你又不會做了。

回答夠清晰了吧。

老子所說的不出戶能知天下的規律,因為這個規律就是『道』,而非不出戶能知天下大大小小的各種瑣事。

7樓:金陵小老頭

這就是語言的侷限性

老子的不出戶知天下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從字面上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是不矛盾的

因為高境界的人都是用邏輯去思考問題,老子是,王陽明也是,不然他幹嗎盯著竹子格啊……

他們的區別是老子覺得老子領悟了就滿足了,不想去兼濟天下,王陽明覺得光自己明白不行,我得開班授課,還要改變世界

他們的區別不在於對知識的學習方法,而是在對能力的應用方向上

所以老子也沒聽說收了多少學徒,王陽明學生一片一片的,老子境界那麼高,事業沒做,錢沒賺,民沒救,朝堂沒改變,王陽明卻連平叛打土匪都親自上陣,恨不得天下到處都是他的學生

也許是因為王陽明受了太多孔子的影響吧

實際上,王陽明的開悟也沒出門,就龍場那個破地方,出門你也見不到人,他也是在不出戶的情況下知的天下

這樣的天下,看得多和知的多確實不成正比

但是你用邏輯就可以找到真實的答案

知乎大V寫上自己的工作崗位,天天在網上教你如何做好他那個行業,為什麼?

因為他身邊沒有人願意跟他學啊

如果有人,他發也不會全靠打字講故事,他會把自己平時教下屬的ppt改一下直接複製過來,難道成功人士不懶嗎?

他可能很成功,但是靠的是吸粉得到的成功

不然他什麼問題都會回答,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懶得長篇大論,這也是我為什麼愛跟輪子哥逛的原因

人性的基本理論,書上都有

老子作為圖書館管理員,他早就看明白了,用不著嚐嚐味道才知道那是狗屎,所以他說不出戶知天下

而王陽明作為乙個爸爸管理嚴格的富二代,他只能先在朝堂之上和山野之中尋找人性的基本原則,然後再去不出戶知天下,不然他怎麼知道那些道貌岸然的玩意是怎麼回事

至於你的誤讀原因就是不知道先歸納總結再細讀書

你應該先大概的看一下道德經,知道他的中心思想是道和陰陽,才能去細讀

這樣做你就會知道,讀到不出戶知天下的時候,也同時讀到了出戶,不知天下的意思

然後再去想,為什麼出戶不知道天下啊

想明白了,翻過來一看,不就明白不出戶知天下是什麼情況了嗎?

正反兩面都明白的時候,不就是明白了道了嗎?

8樓:鳶飛草長的五月

每個人修行的程度不同,都有自己心裡的《道德經》

不出戶,知天下,就像潮起潮落,不因為景色巨集偉,就跟一條小溪的規律不一樣

不窺牖,見天道,就像做生意、打仗,思想永遠走在行為的前面,不可能樣樣模式都試過來,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9樓:開口暢聊

如果能把握住本質,難道還需要特地到處亂逛嗎?

所以,這個不僅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理念,一條真理,我個人從字面道理上粗淺理解,其實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秉著這樣的理念,做任何事都可以把握分寸,小事大事都去尋找到它們的本質,難道還有做不成的事嗎?

只是要做到,需要長期的努力,所以。。。

老子敢這麼講,說明乃真聖,不然,幾千年的文化豈不是成了宅男了?宅男文化能讓古代的中國領先世界那麼多年嗎?

所以,不可以拿自己理解的東西去隨便模擬他人。

所以,不是道家的東西不實用,提倡閉門造車,消極。相反,我倒覺得可能是因為境界太高,很多人搞不明白

10樓:燈塔

寫乙個跟所有人看法不一樣的。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為學日益,聞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陰符經云: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11樓:大道光臨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一般人看到這兩句話,都不可理解,認為這不可能,是迷信,他們從世俗的觀點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但是除了有世俗的社會外,還有乙個道的世界存在,這個道的世界不能用世俗的觀點來看,三十八章「前識者」就是指知天下。什麼情況能「知天下,見天道」,老子在第一章就告訴大家「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當你達到這個狀態的時候你就具有了這個前知後曉的能力,你就具有了「前識」。

這個時候你進入了道的初級階段,你不用出門,就可以知曉天下事,不用看窗外,就可以見天道。其實老子是告訴大家,只要你靜下心來,不需要到出門,不需要看外面,只需要靜靜的守著自己,就能做到知天下,見天道。

12樓:王先生i

謝不邀回答這個問題,其實用任何觀點,也不好幫助人們理解道,也就無從理解題主這個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當一回老子,體驗一下老子是如何德道的。

也不用什麼打坐冥想入靜之類的,畢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到的了那種狀態,更何況很多人也不信這一套。

就單純得做乙個思想實驗就好了。

想象乙個剛出生的嬰兒,可以代入你自己到這個嬰兒的感受當中。

這個嬰兒剛剛出生,它出生在乙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乙個什麼都沒有的世界,沒有人,沒有物,沒有空氣,沒有太陽,沒有大地,沒有宇宙,什麼都沒有……

睜開眼,什麼都看不到……

去聽,什麼都聽不到……

去觸控,什麼都摸不到……

去感知,什麼都感知不到……

盡力去想象這個嬰兒的感受狀態

這個嬰兒,就是道,只不過這個嬰兒沒有身體,只有意識,而這個意識因為什麼都沒有接觸過,所以沒有記憶,沒有思想,沒有思維,甚至不會思考

這個意識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永恆存在

那麼怎麼生的一,怎麼生的二,三,萬物?都可以順著這個狀態去推演

為何說新出生的嬰兒最接近於道? 相信很多人做完這個思想實驗都能有答案

可以說除了這樣一種存在,恐怕沒有任何物質或是任何神能夠造出充滿無窮可能的世界

為什麼諸葛亮足不出戶也能知天下大事?

止吾戰戈 就從資訊交流上看吧。諸葛亮當時也算學業有成,名士了。結交的好友,肯定是一些學士,或者朝廷的貴族學子了吧。而古文人雅士的交流,就是書信嘛,所以你來我往之間的書信交流,雖然獲得的資訊會有時間差,但還是能知道。還有嘛,我記得蘇秦說過,坊間傳聞,街頭趣事,七分假三分真,而他耳朵和腦子所做的,就是辨...

怎麼理解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 休叫天下人負我

abc 就是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同樣被追殺,遇到拖慢自己步伐的人,一般丟下他們自己逃命算是無可厚非的做法。劉備攜民渡江算是高尚的做法。而與之相反,曹操殺掉耽誤自己逃命的人,就是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卑劣做法。刺董失敗,就殺呂伯奢全家。徐州沒打下來被呂布爆菊了,撤退時就沿途把遇到的城市全部...

怎麼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

TSOl 可憐對應的是什麼?可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父母對子女愛,子女很多時候都不理解,反而覺得可恨.才越發顯得父母的愛可憐.用一句當下的流行詞,就是舔狗.舔狗的愛,可憐又可恨.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懂得. 我的父母三十歲有的我,因為之前夭折的哥哥,父母把我當成寶。家庭條件不好,父親下崗,母親沒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