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與楊小凱關於後發優勢 劣勢的討論,哪一方更有道理?

時間 2021-05-05 20:25:33

1樓:林先生

這兩點本身都是對的,只不過他是在不同層次上的正確。

一般來說,後發優勢起源於乙個國家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經由複製,快速完成發達國家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事情。

而後發劣勢在於,一旦這個紅利用完,而你又沒有足夠的制度保障,這些優勢立刻會轉化為劣勢,從而陷入發展困境之中。

我們必須將兩點分清楚,就是經濟發展和經濟的分配。經濟發展,如同做蛋糕,而經濟分配在於分蛋糕。

其實這是兩個不同方面的問題,但是很多人很容易將其混淆。他們一方面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很好,但是經濟發展很好,並不意味著分配是正義的。

當經濟處於上公升期的時候,即使分配不公,畢竟你吃肉,老百姓還能喝湯,此時內部矛盾尚未被激化。但是一旦經濟處於下行,處於後發劣勢的時候,原來你由於制度問題而形成的分配不公會立刻出現,此時蛋糕不再開始越做越大,而分配不公的情況非但沒有改變,反而越加惡劣的情況下,此時,矛盾激化。

因此,如果你要理解中國,首先要把這兩點分開,不要因為現在蛋糕還在做大(事實上,蛋糕增長開始停滯了),就忽視未來必然到來的問題。事實上,過往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派生更多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用經濟發展來掩蓋分配不公帶來的問題。經濟一旦上公升,似乎這個問題就會被消解,但是可能嗎?

績效性國家迷信績效,而績效歸屬於可證偽的領域。

其實這個道理很高大上嗎?不是的。你有錢,如果兢兢業業地工作,你就有可能有第二筆,第三筆。

但是你胡吃海塞,這筆錢始終是存量,總有一天會敗光的。這就是最樸素的道理,怎麼到了社會領域,就有人會質疑呢?什麼是制度?

制度就是逼著你工作的模式,沒有人不想好逸惡勞,但是制度逼著你不准如此。即使你在這裡渾水摸魚,也有所限制。

所以世界歷史上,最終發展起來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開闢新航路的國家,而是荷蘭、英國等國家,原因在於什麼?

事實上,後發國家本來應當有更多的經驗,有更多的案例可以參照。但是後發國家往往選擇那條最差的道路。

2樓:Complex

中國的現代化,從技術模仿,到經濟管理,學的很快。可是,一到體制的變革,因為某些人的利益會受到損害,就停住了,社會的進步也就卡住了。現代化的努力,或者是止步不前,更有甚者,會改變方向。

因此,歷史又會進入迴圈的磨道。

3樓:包不同

簡單說,

後發優勢就是山寨優勢,後發劣勢就是制度劣勢。

舉例說,

人家研製個抗癌藥物有很高的試錯成本,100個藥物研發專案可能只成功兩三個。你把人家研製成功的藥山寨出來,這就是後發優勢。

人家對你技術一封鎖,或者你想從跟隨跑轉變為彎道超車的時候,因為自己缺乏激勵創新的制度,舊的體制反而成為轉型的巨大成本,掉進中等收入陷阱。這就是後發劣勢。

4樓:郝班長

其實中國經濟發展策略基本都是正確的,盲目發展民主制度其實是一種災難。有些人過於簡單化的理解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的關係,其實二者關係是非常複雜,。事實證明過早的民主化並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反而引發混亂,許多國家實驗基本證明他們的理論是有問題的。

發展經濟實事求是,不要過於美化民主制度的優勢。

5樓:

完全贊同姜錦榮的觀點!

強調制度內生性,而消極等待制度自發地在社會內部形成,完全是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完全是反動的。按照這種觀點,就不需要改革了,就坐等制度自身形成。

6樓:huang liu

我一直是後發優勢的觀點,後來慢慢發現後發劣勢的原理所在。

後發優勢主要是德國,日本義大利的國家對英法的趕超奇特的是,他們都是一種強大封建地方分權的國家,分權的傳統非常強烈。

先天來說他們對民主分權制衡有一定的理解,文化也好接受。

但是中國對分權的理解就難以抵擋大一統的傳統了,當然大一統也有他的價值好處。

7樓:tree newbee

漸進改革的概念應該只能出現在學術研究中而不能流於社會意識。啟蒙式的激進是為了打破固有的思想壟斷,提供一種新的思想的可能。啟蒙不能簡單地比喻為「保險推銷」,因為改革的受眾並沒有像現實生活中的市場一樣可以自由選擇,百家爭鳴好於一家獨大,啟蒙的結果並不是只有不滿和暴動,而是提供了社會行為和意識自由演化的基礎。

8樓:李二公子

楊小凱提醒我們不要沉迷於技術模仿,而要重視制度,特別是政治制度,這無疑是對的。問題在於,技術可以而且應該去學習,制度卻是無法模仿到的。有效力的制度都是內生的,是各種力量博弈的結果。

譬如英國的憲政就不是呼籲出來的,而是奮力爭取來的!他當年和林毅夫的爭論注定不會有結果,因為雙方命題不矛盾。

怎麼看待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蘿蔔要吃肉 我覺得與他爭論的張維迎和張夏準講的都挺有道理的,而他的有些觀點其實還是買辦思維,比較優勢的假設是天下大同,但事實上並沒有,政治上的狙擊讓中國必須跳出比較優勢理論。 敲悄 怎樣看待 我理解為是在問一種看待該學科的心態。如同林教授自己所講 新中國以不同於西方發達世界的發展方式崛起,則必然會誕...

林毅夫的 新結構經濟學 有哪幾個主要觀點?

剛看過林毅夫老師的中國經濟專題第五講的課,趁熱打鐵來回答一下。強調一下本人不是相關專業,有錯誤請各位指正。首先經濟學有乙個概念叫做等產量線。即這條線上的每一點 代表不同的生產要素投入 都能生產出相同的產量。以乙個簡單只有勞動和資本兩個生產要素的模型為例,一條等產量線通常是下面這種曲線。設L代表勞動投...

林毅夫和張維迎在 2016 年 11 月 9 日關於產業政策的論戰中有哪些亮點?如何理解?

easynewway 破壞永遠比建設容易,放著不管永遠比想方設法容易,挑錯永遠比做事容易。辯論也就是那麼回事,做事一方永遠因為多做多錯而處於劣勢,不做事的一方則永遠因為無為而毫無破綻。所以,與其看口舌之辯,不如好好讀他們的書。到了今天,如果還相信市場能解決所有問題那真是罔顧歷史和現實了。 天雲 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