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和張維迎在 2016 年 11 月 9 日關於產業政策的論戰中有哪些亮點?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5-09 22:39:51

1樓:easynewway

破壞永遠比建設容易,放著不管永遠比想方設法容易,挑錯永遠比做事容易。辯論也就是那麼回事,做事一方永遠因為多做多錯而處於劣勢,不做事的一方則永遠因為無為而毫無破綻。所以,與其看口舌之辯,不如好好讀他們的書。

到了今天,如果還相信市場能解決所有問題那真是罔顧歷史和現實了。

2樓:天雲

關於產業政策我舉個小例子吧

我們學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創業,出現了一大批創業比賽,前幾名有著高額獎金,但是正是因為獎金的出現,大量根本沒計畫創業的人也去參加比賽,拿到獎金就走。

那些正真要創業的,不管你有沒有獎金,都要去創業的,真正的資源被浪費。

現實也一樣,正真有能力找見擁有超額利潤的企業,無論有沒有補貼都會去做,高額補貼反而會導致一大波騙錢公司出現。

國家真正應該扶持的是無法獲得利潤的新興領域

3樓:水木山城

個人淺見,對於後進國家,要想快速實現工業化,經濟政策中多點林老師的會更好。

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政策中多點張老師的會更好。

林與張的主張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是正道。包括對於今天的歐美。

4樓:

你爸媽小時候逼你讀書、補語文、補外語,和產業政策就是乙個道理,就是不安於現在的競爭力而積極主動為未來做準備。

如果不讀書就把你推向社會,那就是放任自流的市場經濟。雖然補習不一定成才,雖然如果你是天才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例如美國)放任自流也可能混得不錯,但作為後進國家,該採取哪種政策,我想不言自明吧。看看後進國家如南韓的高階之路,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吧。

5樓:

不管是產業政策還是市場經濟,這麼做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這個目的搞不清楚,說的再多也是廢話。恕我直言,我看了看大家的答案,全是廢話。。。

而我覺得最終目的是要藏富於民。如此一看,只要市場不亂,只要一直開放發展,不管是林還是張,他倆沒有對不對這一說,而在當下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他倆還真沒啥區別。。。

6樓:津東晉

在手機上看了兩者的辯論,很贊同高票的回答,這場辯論我的理解是建立在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基礎上兩者可取長補短,而不應為辯而辯爭個高低,所以我個人傾向於林毅夫,產業政策在全世界的成就有目共睹,很正常的,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對好的方面熟視無睹,負面的東西總是更能吸引眼球,以此被放大,由此影響了利弊的權衡。張所說的種種不能作為個例而應放在整個大環境中來看,以免因此因噎廢食,又走上折騰的老路。

怎麼看待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

蘿蔔要吃肉 我覺得與他爭論的張維迎和張夏準講的都挺有道理的,而他的有些觀點其實還是買辦思維,比較優勢的假設是天下大同,但事實上並沒有,政治上的狙擊讓中國必須跳出比較優勢理論。 敲悄 怎樣看待 我理解為是在問一種看待該學科的心態。如同林教授自己所講 新中國以不同於西方發達世界的發展方式崛起,則必然會誕...

林毅夫與楊小凱關於後發優勢 劣勢的討論,哪一方更有道理?

林先生 這兩點本身都是對的,只不過他是在不同層次上的正確。一般來說,後發優勢起源於乙個國家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經由複製,快速完成發達國家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事情。而後發劣勢在於,一旦這個紅利用完,而你又沒有足夠的制度保障,這些優勢立刻會轉化為劣勢,從而陷入發展困境之中。我們必須將兩點分清楚,就是經濟發...

林毅夫的 新結構經濟學 有哪幾個主要觀點?

剛看過林毅夫老師的中國經濟專題第五講的課,趁熱打鐵來回答一下。強調一下本人不是相關專業,有錯誤請各位指正。首先經濟學有乙個概念叫做等產量線。即這條線上的每一點 代表不同的生產要素投入 都能生產出相同的產量。以乙個簡單只有勞動和資本兩個生產要素的模型為例,一條等產量線通常是下面這種曲線。設L代表勞動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