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打臉器材黨的攝影作品?

時間 2021-05-05 20:57:32

1樓:小渚唯我妻

趙嘉先生的《頂級攝影器材》

翻開書,目錄之前的一句話

「頂級器材不能把爛片變成好片

但可以把好片變為絕佳只做」

題主說的器材黨也算不上器材黨

真正的器材黨懂各種鏡組結構的特徵

玩徠卡,要知道每個鏡頭的玄學特點

每種鍍膜的時間年代,什麼對稱結構矯正超廣角畸變,祿來hft鍍膜,施耐德mc鍍膜

蔡司t※鍍膜很多東西

玩器材本身也不是容易的,要懂物理

認真攝影的,要審美高,懂藝術

玩暗房的,基本都是半個化學家

至於那些只會買貴的器材然後炫耀,發揮不出來的人,讓他滿足自己成就感就行了

2樓:安藤君

打沒打器材黨臉的作品不太好說,但是馬格南一眾使用徠卡、祿來、哈蘇等……頂級攝影器材的你眼中的器材黨們倒是拍出了無數經典攝影作品。

3樓:柳白無

不請自來。蘋果7p拍的,水平一般。

蘋果相機厲害的應該是攝像,從7p雙攝開始,不斷提公升。自己是17年入的7p,用到現在,除了螢幕摔碎了幾次,其他的基本沒出過毛病。系統穩如狗,絲滑流暢不卡頓。

缺點也很明顯,電池差點。有次在威海,直接從百分三十到關機,零下十幾度吧。

青島棧橋海鷗

上面是在青島海邊拍攝的,海鷗,感覺也很漂亮。

湖南田間螞蟻掐架

這幾張是單反在村頭拍的。60d,24-105鏡頭。同樣的拍攝主題,明顯是器材更好輸出越好,就好比高手過招,你用木棍,人家用倚天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樓:NINGBOCAT

沒有一張是拍飛鳥的。拍飛鳥試試??

相同距離,相同的樹林裡,高感好的,連拍快的相機和光圈大的F4的 600mm定焦頭

同高感差的,連拍慢一半的相機,光圈小的變焦鏡頭,F6.3 也同樣是600mm 。

再加上不同的雲台,不同的腳架。

怎麼可能是一樣的效果?

5樓:一束麥穗

玩攝影的都想要好器材最起碼全焦段的大光定算是每個攝影師的基本夢想了~ 器材這玩意不需要的時候手機都能給你拍好看了需要的時候就是需要沒有器材就是拍不出能咋辦?

6樓:

器材黨的臉,我們打不著,器材黨裝備幾十萬上百萬,我們能買得起嗎,器材黨是真土豪,土豪的樂趣你們不懂。我倒是想變成器材黨,媽的沒錢

7樓:johnkonner

冷靜,冷靜。器材黨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不小呢。可千萬別在打擊人家了,要讚美他們鼓勵他們,除了不資金支援外盡可能精神上給予他們撫慰。

他們買一件器材,就要上交5%的稅金呢,此外,他們還養活了器材銷售,銷售人員的三險也是這些器材黨的錢交的,然而你要知道咱們的養老、醫療的錢可都是不是咱自己上交的那一部分,依靠的是資金池。。。所以說,別打擊器材黨。你可以虐一虐鍵盤俠,我就是讓他們給害了。

買了個跑焦的適馬。

8樓:PDA黃花魚limited

作為乙個隨身帶著五百塊相機的「器材黨」,我……還是先發圖再說話吧。

這裡面有最便宜的負片、一寸底的卡片、幾百塊的aps、上萬的全幅,鏡頭有兩百塊的到上萬,你分辨的出來嗎?分不出來吧。那麼器材無用嗎?

開玩笑!一樣的場景一樣的人,器材當然是越好的就越好,但是我日常掃掃街隨手拍拍,沒有後期需求,沒有畫質需求,有必要隨身拿著幾斤重的全畫幅嗎?如果我工作棚拍拿著五百塊的aps、一寸底的卡片,沒被客戶揍死算命大了,荒木經緯都得扛著個五斤重的賓得67啊朋友。

如果哈蘇h6d有卡片機大小還就賣五百塊,我絕對天天拿在手上,如果炮塔160十塊錢一捲,我天天拍二十卷120,如果買得起徠卡誰還用一代xpro呀真的是。

9樓:小西同學

其實這個提問本身就帶有明確的價值傾向性,即器材黨應該是被打臉的。

我們不妨先把打臉放在一旁,先看看什麼人關注器材。

1、靠攝影吃飯的,在預算內,當然一般都希望器材越貴越好,專業需求下永遠是希望追求極致的。當然還有一些風格化的攝影者,有自己的器材偏好,不追求貴的。

2、個人愛好者。那這就更無可指責了,人家有錢有閒,用零花錢買個大炮,既拉動了消費又陶冶了情操,何樂而不為。退休大爺,花個幾萬打荷花,管他會不會用呢,人家開心就好。

這就和穿了袋鼠皮球鞋,全副武裝的足球初學者,人家是用不上這麼好的裝備,但人家就穿了,能有什麼錯呢?

當然,我相信,題主和大部分答友是反對,既有好裝備又不懂攝影原理又裝逼還喜歡指手畫腳的那些人。

如果遇見這種令人討厭的傢伙,最好的辦法,只有乙個——「別搭理」。不要妄圖說服他們,微笑而過就行。記住,人的審美、價值差異是普遍存在的。

最後,附一張自己用理光GR2的街拍。我的偏好是,能讓人喜歡帶出門的就是好器材。

10樓:HeBofly

這個問題沒什麼意義。因為沒人否認不好的器材能拍出好片。但是手機能拍的相機都能拍而且拍的更好。相機能拍的手機就不一定拍的了了

11樓:Dark Souls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比器材黨更在意器材。有的人確實更有天賦,花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或者運氣好抓到了好的畫面,為什麼要用「打臉」這個詞?

12樓:Cyrus

比起器材

素材才是重點……

看見各路大神的回答沒

器材可能都不咋地

但是風景都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風景

技術是先決條件,後面是素材,再後面是器材

接下來你要做的,是去一些普通人不想去或者沒什麼機會去的地方……拍一些人家日常看不到或者不留意的東西

去吧少年

13樓:映像藝塾-東瀛藝術留學

放幾張俺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在平遙國際攝影節和麗水攝影節展出過的,觀眾的評價也很好。展出的時候,作品的尺寸是寬50cm高75cm,愛普生增強粗面紙,微噴印刷。

「能把建築物拍的這麼正,肯定是大畫幅拍的!」

「你看著影調細節,我覺得是柯達400TMAX,應該還用了伊爾福DDX。」

「肯定用了三腳架。」

「這麼大的尺寸還這麼清晰,相機得五千萬畫素吧,至少也得是3600萬。」

可能看完了很多人都想不到,這是用一台APS-C畫幅的單反,手持拍攝的,NIKON D500配AF-S DX 16-80 F2.8-4的套機鏡頭。

至少來看展覽,和有過交流的百十來號觀眾裡,只有乙個猜到是數碼單反拍的(「你這透視不是大畫幅的感覺,空間感不是4*5的」),其他所有人都以為是大畫幅+膠片+三腳架拍的。

雖然我也不是什麼名家,不過這個經歷也足夠用來打臉盲目器材黨了吧。

14樓:劉Racaster

你3000分跟人家9000分的兩個影魔中單solo,你比人家多雙鞋不照樣被打哭?現在的逼一上來就是打臉這個打臉那個,同乙個人用不同的東西才能看出好壞,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東西你丫跟誰談好壞呢?這不扯淡嘛

15樓:「已登出」

典型的樹靶子打的問題。

如果你想要打心目中的「器材黨」(只懂毒德大學、二線性、mtf啥的)的話太簡單了吧,隨便找個幾十年前膠片時代的攝影家的作品不就吊打了?

這有意義嗎……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16樓:emygun

沒有相機,平時都是出遊時用手機拍拍自己感興趣的,圖比較多,就拼在一起了,下圖iPhone 6s

下圖iphone8

下圖iPhone 8

17樓:泰坦V

沒有,因為器材黨才是推動攝影行業進展的中流砥柱;器材黨才是攝影大賽的第一生產力

沒有我們器材黨積極購買新裝置,讓廠家有錢繼續研發,那些夸夸其談的「技術黨」們現在還在用石器時代的相機

攝影的本質是器材的軍備競賽,在各家的廝殺對比中決出優勝者並引領下一世代的發展

18樓:The one

我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

因為我知道手機攝影的上限是絕對比不過相機的手機只是乙個便捷的工具而已

但我看見某位答主說手機拍不了星空、星軌

那我就忍不住來冒個頭了

我承認手機拍出來的噪點多

畫質差但至少可以拍出來

在手機上看

效果還不錯

而不是像某些答主所說的一樣

手機就是拍不了這種星夜

事實是手機攝影

許多時候

因為畫幅等原因

無法應用到商業、專業攝影上

但就日常生活的記錄與分享

它的便捷性和快捷性

也是遠勝過相機的

大部分相機能夠記錄的場景

手機也是可以記錄的

19樓:秦淮

這是當年我用手機測試全景模式的乙個意外

可惜時光荏苒當我想再用相機拍一遍的時候那環境。。。。想了想算了吧這意外真挺意外的

作品:江南

最後我希望大家少用玩具記錄拍攝,等你哪天遇到我這種情況就麻煩了,底稍微大點的卡片機都行,我現在對於花裡胡哨的東西沒什麼興趣,還是大底好(不接受反駁),起碼不會像我這個一樣拍出來只能縮小看

20樓:gpslon

還真有,曾經用中移動811還是啥手機1+8g配置,不超過500w畫素,微距朝天拍一片柿子嫩葉,透光後的嫩葉美極了,做桌布很多年,離職後找不到了。後來用了n多相機和手機,再也拍不出那種效果,畫素高了,更清晰了,失去了那種朦朧美。

被你勾起很多回憶,哈哈……

風光攝影需要哪些必備的器材?

Hiko桑 拍風光片的話我覺得乙個牢固的三腳架和幾片濾鏡是必備的,長爆經常可以讓你拍出很驚人的大片,拍風光片大多是靠等出來的出了攝影器材,所以你還需要準備乙個摺疊凳,還有其他一些野外戶外用品的東西哈。 亦明 登山鞋 戶外衣 褲 登山杖 有可靠揹負系統的登山 攝影包 帳篷及配套汽車廣色域顯示器 需校色...

有哪些經典的打臉故事?

媽媽的今日經典2。平時我們買玩具回家,總是一臉嫌棄。這是前提。然後我們一般性對話是這樣的。我 看孩子真的喜歡,就買了。媽 你們考慮過家裡的收拾問題嗎?家裡還有地方給你們擺嗎?你們這樣買回來影響小孩子生活和學習知不知道?我 我難得買一次。媽 買一次都不行,小孩子會抱有僥倖心理的。我 我實在看他真的喜歡...

全球有哪些優秀的建築攝影作品?

周濤 Nicholas Alan Cope,1983年出生,美中國人,他對拍攝產品 建築和靜物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起初,他是拍攝洛杉磯建築的基本元素,創造了一系列拍攝城市的引數設定,然後,他開始拍攝洛杉磯的景觀。這兩個拍攝專案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對城市理想化的縱覽。攝影之友 我只發三張圖,讓大家一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