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親人接連突然離世?

時間 2021-06-02 01:10:36

1樓:護法居士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爾時佛在祇樹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時有梵志。在羅閱祇國聞舍衛人多慈孝順奉經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衛國。見父子二人耕地。毒蛇齧殺其子。父故耕不視其子。亦不啼哭。

梵志問曰。

此兒誰子。

答言。是我之子。

梵志曰。

是卿子者。何不啼哭。而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敗。

善者有報。惡者有對。愁憂啼哭。

何所追逮。設不飲食。何益死者。

卿今入城。我家在某處。願過語之。

吾子已死。不須持二人食來。

梵志自念。此人無返復。兒死在地。情不愁憂。而返索食。此人不慈。無有比類。

梵志便行入城。詣耕者家。見死兒母。即便語之。

卿兒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來。何以不念子耶。

兒母逆為梵志說譬喻言。子者如客。來依人止。

來亦不卻。去亦不留。此兒本我亦不喚來。

自來過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便進退。

隨其本行。追命所生。

又語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

姊即向梵志說喻言。

我等兄弟。譬如工師入山斫材縛筏。水中卒逢大風。

吹破筏散。隨水流去。前後分張。

不相顧望。我弟亦爾。如是宿命因緣。

一時共合會。在一家生。隨命長短。

死亡無常。合會有離。我弟命盡。

各自隨行。無常對至。隨其本行。

不能相救。

又語死者婦。卿夫已死。何不啼哭。

婦復為梵志說喻言。

我等夫婦。因緣共會。須臾間已。

譬如飛鳥暮棲高樹。擾擾作聲。向明各自飛去。

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夫婦如是。

無常對至。隨其本命。不能相救。

又語其奴。

汝大家兒死。何不啼哭。

奴復說喻。

我之大家。因緣合會。我如犢子隨逐大牛。人殺大牛犢子在邊。不能救大牛。無常之命。不可得救。奈何愁憂啼哭。亦無所益。

梵志聞之。心惑目瞑。不識東西。

聞此中國人。孝順奉道。供事三尊。

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未有善應。

而見五無返復人。勞身苦心。遠來至此。

了無所益。

又問行人。

佛在何許欲往問之。

行人答曰。

近在祇洹精舍。

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禮。卻坐一面。愁憂低頭。默無所說。

佛知其意。謂梵志曰。

何為低頭。愁憂不樂。

梵志白佛言。

所願不果。違我本心。是故愁憂也。

佛問曰。

有何所失。

白佛言。

我從羅閱祇國來。聞此中國人孝順奉敬三尊。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既來到此。見五無返復人。是故愁憂不樂。

佛言。何謂無返復者。

梵志白佛言。

見父子二人耕地下種。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說無常事。母婦及姊與奴。都無愁憂。是為大逆無返復也。

佛言。不然不如卿語。此之五人。最有返復。知命無常。非愁憂所逮。是故自定。無有愁戚

世間俗人。不識無常。懊惱啼哭。不能自勝。

譬如人得熱病。不自覺知。恍惚妄語。

良師與藥。熱即除愈。不復妄語。

俗人愚痴。愁憂啼哭。不能自解。

能知無常。不復愁憂。如熱病癒。

此之五人。皆得道證。

梵志聞之佛語。即自克責。我為愚惑。不識道義。今聞佛語。如盲得目。冥中見明。

面對親人突然離世很難走出來?

暮野吾 我到現在也沒辦法走出來,養大我的兩個人一年裡相繼離世。沒辦法寬慰你人要往前看那種話,我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只能說好好珍惜身邊人 一起加油 man 這需要時間,當年哭到生出白髮眼睛模糊,哪怕過去三年了我仍然會哭出來,但是也可以笑著回憶曾經,就像人還活著一樣,不需要忘記也不捨得忘記。時間是最好的...

面對親人可能離世?

唉,如果知道怎樣接受,就不會跑到知乎來搜尋了。她痛苦時,看了揪心。吃了止疼藥,打了針,安靜之後,又擔心,一直盯著,看了發慌。偶爾不疼時,恢復正常了,就覺得沒事,她還是像以前一樣,但事實上不是那樣。自欺欺人中是我的害怕。 沒有應對的辦法 你只能接受現實 抓住這最後的時光盡量陪伴老人吧 我從記事起的回憶...

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或者說如何面對害怕親人離去的恐懼情緒

琪琪小殭屍 從小到大,所有人都告訴我說,前路艱險,你得乙個人走下去我排練過父母,奶奶,發小離場的悲痛,我排練過躺在棺木裡的葬禮除此以外,所有人的離場對我來說,從未存在為那些走入我生活的人一場離別便是我給予的最高的尊重 如果沒有安排,那故事性的發展,便會打的你猝不及防 我跟題主一樣,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