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職場人士喜歡中英文夾雜著講話是怎樣一種心態?

時間 2021-06-01 15:15:26

1樓:qslkk

告訴你們乙個秘密,每當碰到這種想夾雜著英語講話的人,你就全文和他用英語說話。然後看他/她還說不說得出來。(母語雙語的人飄過)

2樓:KTS勝之玥商務英語

網上有乙個廣為流傳的段子:

「這個project(專案)的schedule(安排)有些問題,cost(成本)偏高。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確認)手上的resource(資源)能完全take(使用)得了。」

僅僅兩句話中就用了6個英文單詞。中文句子不好好說,非要摻雜英語單詞的說話方式已經被很多人吐槽過了,在各種場合說話中英夾雜,往往會被看作是裝逼的行為。

有些英文單詞很難在中文裡找到意思完全匹配的詞彙。

比如英文裡的「presentation」。

如果非要杜絕中英夾雜,那每次表達這個意思的時候,只用中文的」展示「一詞,好像怎樣也沒辦法準確又全面地表達出pre的含義。

再或者是一些本身就是從歐美國家傳入國內的學術名詞,在中文裡,可能還沒有非常匹配的中文詞彙去形容這種學術定義,因此,簡單地使用原始的詞語,往往會更加便利。【前提是你和你溝通的對方都要有這個語境,都要知道原來的學術詞彙是什麼意思!】

有的人說英文,確實是出於習慣。

比方說留學生,整天都在和analysis、ddl這些東西打交道,當他想表達這層意思時,自然會脫口而出。外企員工、4A的人,講話時容易帶英文也是同理。

反而當你要他們用中文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們可能也要大腦當機很久才能回答出來。

綜上,講話中英文夾雜並不一定是裝逼,也不一定是不良的說話習慣。

但要使這種表達方式不冒犯別人,或者說不阻礙對話雙方的交流的話,還需要一些小技巧~

在雙方都期待中英夾雜的語境下,這種講話方式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比如講話雙方都為留學生,都為外企員工,或者同行同專業人士之間,雙方都習慣於這種講話方式,自然不會覺得奇怪。

但假如對方不怎麼在生活中用到英文,即便他能聽懂「plan」什麼意思,也很可能感到不適——在他的意識裡,要表達「plan」這個概念,很可能中文詞彙比英文詞彙更容易被想到,所以你在做一件你自己感到爽、對方感到費勁的事,中英夾雜的講話方式被誤解也就在所難免了。

更不用說眼前這個人如果基本沒有英語技能,中英夾雜有多令人煩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費勁,也要盡可能地切換為全中文模式。

3樓:gbhff

雖然很久不用了,but 如果我的 Facebook 好友們看到了奇奇怪怪的東西或者被要錢的話千萬別相信!因為我賬戶被盜了...

And求助!我要如何找回啊... 郵箱和密碼都被換了,FB自己提供的 account compromised 的介面總讓我輸密碼,還發郵件到被篡的郵箱!

選沒有 access 的話就讓我上傳 ID,關鍵FB也不是 legal name 註冊的啊!我麻了

4樓: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有的人是為了裝逼,有的人是因為習慣。

前者沒啥好說的,後者也不難理解,但有人就是不懂。

有很多人都有乙個誤區,他們總認為中中國人得完完全全說漢語寫漢字才正常,但是按這個標準,全中國恐怕只有文盲才是正常人。

最基本的,現代中中國人根本不可能只書寫老祖宗留下的漢字。

1234567890是阿拉伯數字,但是大家早習慣了,你覺得用這些阿拉伯數字是裝逼嗎?只是再正常不過的習慣而已

同理,大部分學生和老師,即便他們英語很糟糕,他們也會用sin cos tan而不是正弦余弦正切;告訴別人寫化學方程式的時候直接讀CaCO3來代替碳酸鈣只是為了圖省事。

回歸正題,你覺得有些職場人士中英夾雜很奇怪,大概率只是因為你們的習慣不一樣,如果你剛接觸那些名詞的時候接觸的是用英語或者英文本元表示的,那麼你以後大概率就會繼續用英語或英文本元去表示它,比如,wdnmd

5樓:connie

個人感覺是在如果系統接觸某個學科或者某個領域時是以國外話語體系為主的話,有很多詞翻譯回來就很奇怪的感覺…比如ethnography,connexion,informant…等。

6樓:Raphael

不是裝逼,不是清高,而是特定場景下,簡潔、明確的表達

例如1. 簡潔:我們和客戶說ROI,大家都理解是投資回報率的意思,不管在書面還是口頭表達,ROI都簡明扼要

2. 明確:Consumption

n.消費;消耗量;肺結核;肺病

網路消費量;功耗;結核病

在我們的場景下,他是一種客戶購買產品之後,在企業中實際部署比例及數量的意思,用簡單的「消耗量」、「消費量」表示並不完全準確,所以用英文表示。

3. 特定場景:大家基於同一認知背景下,增強溝通效率。不會和不了解的人,說deadline,pipe,rev,forecast這些生僻意思。

所以,只是在溝通中找一些shortcut,但又不算是捷徑的表達方法。但脫離了環境場景還這樣說話的話,那就是腦子有問題了。:-)

7樓:最高處見

這個project的schedule有些問題,尤其是buffer不多。另外,cost也偏高。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手上的resource能完全take得了。

anyway我們還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 up最終的output,看能不能run的比較smoothly,更重要的是evaluate所有的cost能不能完全被cover掉。

8樓:Vincent Zhang

外來的事物,硬要用中文表達出來不僅需要一次translation,而且容易產生ambiguity。

所以但凡對方中英文都能聽懂的時候,就沒必要強迫自己把所有內容統一成中文或英文,怎麼說舒服怎麼來。。。

而當對方聽不懂的時候,不僅英文單詞,就連中文的專業術語,在介紹完其定義之前,也不要說。否則就是裝逼。

9樓:

在HK,這樣的情況很常見。

因為在他們的語言體系裡面,可能英文表達要比漢語能夠更快達到目的

如果強制要用漢語,估計會很語塞吧。

10樓:馬小白

小圈子黑話、玩梗、包括特定外語詞彙,對於能聽懂的人而言這是交流必備的一部分。

面對不懂的人如此表演則是羞恥play……當中不乏有裝逼和中二成分。

我的意思是說——請務必讓別人聽得懂。

11樓:陸嘉偉

很多時候一些文字或技術源自於國外描述的時候大家都習慣於用外語去描述或者是翻譯成中文會有很多歧義比如說我第一次工作是在一家台資有種治具叫做HOLD 翻譯成中文可能是蓋著蓋子的意思你總不能說把蓋子給我拿來別人問什麼蓋子你說就是那個蓋子巴拉巴拉一大堆後也說不清楚所以很多時候是為了方便習慣並不是我們小時候所說的裝逼什麼的

12樓:

就我目前在美國所接觸的中中國人裡的phd居多,但是我還是本科生啦。有的詞彙是中文翻譯的不明確的,要不然就是腦子裡先蹦出的是這個英文單詞然後要再想一下它的中文意思是什麼,一般情況下這都是設計那種專業的詞彙或者相關的事件,例如各種很複雜的考試名稱。

其次就是那些講中文愛夾雜很多英文詞彙的,一般就是裝逼了,要麼就是裝逼,要麼就是裝逼,要麼就是他裝逼他自己不知道。我身邊這種人蠻少的。

13樓:

1.特定行業,如廣告業某些公司

2.地域有別,如香港

3.生活習慣,如某些歸中國人士

4.某些專業名詞通用英語或沒有合適的漢語詞彙對應。

5.裝逼

職場人士如何在相親中加分?

大連月老小紅娘 不減分,即為加分。想要脫穎而出,成功牽手。在相親時,男生,女生,能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都會加分。細節,決定成敗。第一印象,很重要 男生要讓自己加分,首先要主動出擊,對相親物件有所了解。包括她的個人喜好,性格特點,生活環境,工作經歷等。只要知道個大概,就能初步判斷出,她是個怎樣的人。這樣...

如何看待45歲以上的職場人士?

魔鬼在左天使在右 從自然規律角度,45歲以上 已經是行業翹楚 自己當老闆的除外 思想 接受能力 行動能力肯定要比45歲以下的人差一些,即使他在某個領域經驗豐富,也可能存在思想僵化 經驗主義的問題,當乙個企業有大把的年輕人可選的時候,他寧可選擇可塑性更強的年輕人。45歲以上職場人士,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專...

為什麼職場人士經常刷手機到深夜?

索伊 捨不得睡,怪黑夜太自由 每天都告訴自己,說早點睡早點睡,其實明明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非常傷身體,但是就會不知不覺的又拖到了半夜一兩點才睡。不知道你們有過沒有,其實也挺困的,就是白天喘息機會少,深夜才是屬於自己的空間。我家的床很大,乙個人睡也很怕。我覺得這是心靈上的快感,和身體上的不太一樣。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