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從語言學角度上說明人與人之間到底能不能精確地了解?

時間 2021-05-06 06:03:16

1樓:小仙草

大的背景:從結構主義語言學轉向後結構主義語言學,我們對語言的認知從「語言是思維的外殼」 「人掌控語言」也漸漸變成了「語言建構世界」 「語言建構現實」。

我們要表達某種觀點、形容某種事物,總會遵循一套固定的程式(語法規則),這樣他者才能聽懂。但對同乙個事物,不同的人描述力是不一樣的,有人會能描述表象,有的人描述內容。有的人擅長敘事,有的人擅長是抒情。

詩人用文學化的語言描述世界,他們打破常規的語用形式,寫的文字具有美感,蘊藏著詩性,我們常會感嘆「他寫出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都知道這個,可是就是寫不出來」,可見,每個人的表達力不同。

同樣地,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有「一言難盡」 「不可名狀」 「難以言喻」 「文字蒼白無力」 的感受,我們覺得某種情緒、情形是語言難以把握的,似乎總不能盡善盡美地表達清楚,因為語言本身也是不完美的。的確如此,每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是主觀和客觀的協同、經驗和想象的混合、意識和無意識交融,那麼世界不能被完全認知,進一步說,每個人語言能力的差異加上語言本身是缺憾的,尋找意義的過程就會變成了無限的衍義過程,我們永遠不能把自己表達清楚

在精神分析的視閾中,每個人從母胎狀態到出生,經歷了從實在到想象的階段,脫離了母體,原始統一的感覺消失,我們產生了一種本能的匱乏。學習語言從而完成社會化是每乙個人都要經歷的,我們描繪自己的需求,主動接受語言秩序的馴服,但是本能的匱乏永遠不會滿足的,所以人啊,一直在尋找意義,尋找滿足感,但是卻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因為語言是象徵的,觸及不了原始統一的實在狀態,只能通過夢一般的電影、文學等藝術手段穿透到想象狀態,在這些藝術審美狀態中,我們擁有了語言難以表達的審美快感,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欣賞某種美,有所感悟卻不能描述,但暢快無比。

人與人的了解也是一樣,語言的象徵表達最多穿透到想象界,知己的交流讓人們有夢一般的體驗,但是始終有語言進不了的一塊領域,人終究不能完全了解。

2樓:Lambda

1. 明天早上我過去。——請問我是9點前去,還是10點前去,還是11點前去?幾點是早上?

2. 我扶老奶奶上車。——請問我上車了嗎?

3. 我在房頂發現了小偷。——請問誰在房頂?

4. 這是魯迅的書。——請問這到底是誰的書?

……沒有特別的場景、特別的說明,人與人之間往往不能精確地理解彼此,原因在於詞義的概括性與模糊性,也在於詞義之間的歧義關係,但語言可以通過資訊冗餘、語境來增強理解,但這取決於交際雙方對資訊的編碼能力、解碼能力、知識背景資訊容量、場景理解。

世間現象混沌一片,人類的智慧型就是從將混沌切割分類開始的,分類的結果需要儲存下來,儲存的結果就是詞,而詞義就是對現象的概括反映,經過概括,混沌一片的世界,就得以形成的簡單的、一般的東西,而這種概括是一體兩面,一定也具有模糊性。乙個詞所反映的概念範疇往往以乙個原型(典型範例)為中心,其餘範疇成員圍繞這個中心成員形成若干同心圓,越靠近圓心的事物,典型性越強,相反越遠離圓心的事物,其概念歸屬性越弱,比如「早上」和「上午」,6:00是早上,我們不懷疑,而9:

55是「早上」還是「上午」的界限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沒有特別說明很難精確理解,但是只要加上乙個諸如「早上9點」這樣的冗餘資訊就可以彼此精確理解了。但有時候這種方法也無效,比如「粉紅」,什麼是「粉紅」,相信大家彼此的理解是不同的,但大致是在RGB取值#f……範圍內。

詞不僅自己有時候很模糊,詞組合起來時,在語義特徵選擇上也存在歧義性理解,反映出來的結果就是句法結構層次、句法結構關係、語義結構關係歧義,這個時候往往通過上下文語境也可以準確理解,但是有時候沒有特別的說明,即使有語境幫忙也無法精確理解。

3樓:未來戰士Andre

維根斯坦:「語言遮蓋了思想。以至於從衣服的外形不可能推斷出在他下面的思想,因為衣服的外表形式並不是為了揭示身體樣式來設計的。」

4樓:Meux

從語體學角度來說,自然語言/日常語言的模糊性比法律語言/學術語言的模糊性要大,如果人們都用法律語言來日常溝通可以降低模糊性,但是沒有人會這樣做。

原因是,自然語言勝在夠經濟,精確度雖然比不上法律語言但是也夠滿足溝通思想情感需要了,日常交際不需要法律語言水平的精銳度。法律語言雖然精確但是寫入和讀取速度都要慢些,加工成本高些。所以自然語言是最優解。

適合度得分=經濟性x精確性。

5樓:雨宮Lin

人連自己都不能了解透徹自己,又談何讓別人來了解呢?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堪用就好。

需求會倒逼語言進行改變,不多不少,剛剛堪用。

精確地了解?沒必要。

6樓: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越了解對方就越精確,

例如你了解東北人的話,你就知道

同一句話從東北人嘴裡講出來和四川人講出來不是乙個意思,滿嘴跑火車就是講這個。

7樓:「已登出」

理論上來說,不能。

1.語言傳遞的問題。

編碼,輸出,傳送,接收,解碼。

哪個過程能一毛一樣?

2.語用問題是實際上最大的問題。

8樓:Dandelion

不如這樣說吧,語言是一維的,語言的表達實質是一維邏輯的外化形式。人是三維的,其實不管是什麼需要描述的現實物質物件,都是三維,所以要用一維語言解釋說清三維人,就得必須有很多的一維做出不斷的進行組合新增(當然要先經過二維,再到三維)。當無線新增的一維把三維填滿的時候,就是語言認識人的時候

如何從語言學的角度解釋語言無優劣之分?

端木阿蘭若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具體為 1.古老的漢語語言體系是否比英語先進?2.象形文本 表意文字 是否落後於符號文字 表音文字 首先,語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際和思維工具兩種。顧名思義,交際就是能夠通過發聲或書寫的方式進行溝通。如果一種語言,說話者能將經驗與目的通過詞彙的語法組合傳遞給聽話者,使得聽話者能...

如何從哲學或語言學角度區分「真實」 「現實」與「事實」?

分形格致 真實是關於事物的本體性為真的問題。現實是事物的存在狀態的真實性,是關於事物的外在性為真的問題。事實是事物在現實世界中與其他事物之間發生聯絡,所形成的具體邏輯事件的真實性,即事件為真。 guar 這個問題中的三個詞不是同乙個層級的 事實,對應的是事物 這個比較好理解,事物就是客觀存在的 未被...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各國語言都有什麼相同之處?

你這個問題也太大了。不過一種語言是什麼樣的,可以先看它是什麼語言型別 大概能分為兩種 分析語和綜合語,而綜合語又分為黏著語 屈折語和多式綜合語。漢語和各種東南亞語言,比如泰語和越南語,屬於分析語,特點是缺少形態變化,依靠虛詞和語序表意。位於中國北方的各種語言,比如日語韓語蒙古語滿語,以及哈薩克語等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