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不到的,就一定是你不應該得到的麼?

時間 2021-05-31 21:09:37

1樓:

「對你來說那麼難」,並不能說明「不適合」你。

適不適合是自己說了算。

而且一旦「得到了」,那就不屬於「得不到」的範疇了,那就不存在後面的「是否不應該得到」的問題了。哈哈哈。

最後想說,這就是自欺欺人的說辭。

2樓:趙朔

不是!比如出生就很窮的人得不到溫飽,你會說那是他們不應該得到的麼?

比如被害者得不到人權,你會說那是他們不應該得到的麼?

比如孤兒得不到親情,你會說那是他們不應該得到的麼?

這些基本需求對於他們而言想要得到變得很難,可他們並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不是麼?

我想你也會像我一樣希望他們通過努力得到他們需要的吧?

我們不能決定我們最終能得到什麼,我們也一直在認清我們所謂的需求是不是我們真正的需求,可這些不影響我們為我們的需求而努力!

我們一直走在路上,我們需要這些需求來支撐我們的生活,就是說人活著是要有目標的,我們努力並不是一定要達到那個目標,而是更加清楚自己真正努力了能達到什麼高度,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不去後悔。

目標沒有達到之前那是夢想,夢想可遠可近,取決於你努力過程中對自我的認知,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有想和不想!

如中國合夥人里成冬青所說,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你努力就會感到幸福的東西!

3樓:

這只是甜檸檬的說辭。你若想得到,你努力就好。

再努力也得不到,那只是你能力不夠或者時運不濟,過些時日再試試。

一輩子總要努力幾次吧,我可從來不嘲諷努力的人,只看不起退縮的人。

4樓:Kevin Wu

什麼叫應不應該得到?這是個道德層面的問題。

你得不到的,是乙個結果或者現狀。

僅僅用道德的角度,來解讀現狀或者結果,你覺得合適嗎?

5樓:

乙個人心裡有乙個執念並沒有什麼錯,很多時候增老師問的問題都是我自己一直想問的,但是我自卑,不敢問,怕被人嘲笑,而且我確定問了也沒有人回答,我甚至懷疑我有沒有資格問這些問題。

我的執念跟增老師的不同,但是我真的感覺增老師就像另乙個我一樣,在不停的幫我提問題,我也知道有些問題問了也得不到多麼完美的答案,甚至我自己本就知道答案,但是我就是想問,就是想問,所以,增老師,請你不要停止,我打心眼裡支援你。

6樓:潘安仁

談戀愛確是雙向選擇,你單方面覺得你們合適,可對方覺得你們不合適,就算你最終費盡心機得到了她的身體勉強她和你在一起,但她不愛你,你們還是不合適的。

這就是你得不到的,費盡心機得到了,也是不適合,曾老師,你明白了嗎。

7樓:澳洲二師兄

不不不,你真正得到的也未必是你應該得到的。得到與失去,有「適合」或者「不適合」,還有「想」與「不想「,沒有「應當」、"不應當",你除了占有你自己的身體、情感、意識之外沒有任何天定的必須占有的東西,你光著來也會光著走。至於應該不應該,命中註定什麼的類似宿命論的觀點,我以前也尤其篤信,包括緣分啊命運啊,而現在我正準備用一生同這樣的觀念抗衡。

但我謹記一點,就是當你準備占有或者說得到之前、之時、之後,有任何一點猶豫顯示你」不想「得到,那麼請盡情放棄,對於真正的需要,懷疑不可能也不應該有。PS:這不是指你一猶豫就必須放棄了,而是說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接受放棄作為結局,不應當糾結得失了。

8樓:鄒志文

從邏輯上說不通,有些得不到的東西可能是你放棄的,比如高薪,好的工作機會,是你做了選擇而失去的,不是不應該得到的。

從命理上講,我是贊同的,命中註定沒有它。

9樓:

任何一種說辭背後隱含了自己的立場,你潛在地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得到也不會適宜。就像懷疑某樣事物的背後是相信。個人覺得這無非是自己的心理暗示。

10樓:

我也有這樣的疑問,然而過了很久之後發現沒什麼區別

被曾老師贊了啊那再說點我和曾老師沒得到的東西大概是同乙個,而且沒得到的理由大概是年度最坑

難道幫了別人的忙不應該得到一句謝謝嗎

doremifa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個美德的 看開點,做好你自己便行了,如果別人不道謝讓你感到難受,你就不幫他了唄,畢竟說殘酷一點,你也沒義務說非得幫他 我真覺得無話可說 他要麼是平時人比較粗線條,沒意識到你是認真的,說 你不配 可能是帶著開玩笑的語氣,但即使是這樣的,我也認為你同學情商有點低...

怎樣理解你得到的不一定是你得到的,你失去的才是你真正得到的?

仙劍李逍遙 當你感覺失去就會產生一種愛別離苦,憶想妄見妄中。其實在得 受 的時候,苦已經開始了,而我們還沒察覺。學習佛法知悉這些世間法是無常的,就不會太自我執著,但在年輕時期是不會太注重佛法,因為還沒遇到苦。 Ishikari Nobito 人在面對收益時是迴避風險的,而在面對損失時是趨向風險的。人...

一歲七個月的女孩得不到滿足就一直哭鬧,應該如何引導?

Tiger J 感覺平時家裡父母或者其他長輩都比較寵,基本上孩子要什麼都立馬滿足了,如果沒滿足哭一下就滿足了,導致她有不滿足就哭以達到目的的想法 其實小孩子並非聽不懂道理,反而他們更會鑽空子,以及試探底線 公尺源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於大人的話似懂非懂的,且孩子自來嬌,當父母的可以耐心人的告訴她什麼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