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多數人年輕人是否被「意義」二字沖昏了頭腦?

時間 2021-05-31 05:42:34

1樓:吉冠茶

非要矯情的話,其實一點【意義】沒有!你如果是上帝,人類一切的一切都沒有意義。

但我們這一脈的人,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人類,關鍵的,其實就是對【意義】的創造。

在進化史上,出現的「人」類並不止我們現存的這種,有些人種甚至腦容量比我們還大,體格比我們更健壯,壽命比我們更長,但最終他們都消失了,只有我們這種「智人」(明智的人的意思)爬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並遷徙到世界各地。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創造了【意義】的概念,並且創造了語言(很多動物,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我們通過語言表達、傳遞、接受【意義】,進而形成了【意義】的公約。這套技能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組織狩獵、更好地傳遞獲取食物的經驗,更好地躲避災難,更好地創造、更好地傳承。

也正是因此,我們今天才能在這裡圍繞這麼個破問題畫虎蘭。

如果人作為乙個單點,無論他怎麼生、怎麼活、怎麼死,都沒有意義。但對於乙個【意義】傳承不息的文明鏈條裡的乙個小小環節/支點,無論如何渺小,也都意義非凡。

2樓:明月兩相望

「X」本來就沒什麼意義,包括活著。畢竟,死和生又有什麼區別,而我之所以還沒死也無非因為我恰好還活。 但是,生命終究妄圖去對抗死亡,而對抗死亡的依據,諸如美、真理、一日三餐,便被稱為意義。

3樓:噸噸

題主的這種情況我也深有體會。太過於追究事物的「意義」就會做事猶疑不定,效率不高。但細想,人什麼時候才會思考做這件事有沒有意義呢?

是在不想做這件事的時候。比如很多學生會想:學習的意義是什麼呢?

很多任務作的人會想: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呢?而最後思考出的結果都是一些功利的原因,這些原因看起來太虛無,因為這無法構成我們活著的意義。

但當乙個人全身心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時,是不會追究它的意義的,你可以回想自己做最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當我們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時,就會覺得現在的每分每秒都很有意義。此刻心中自會了然,無需多問。

在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時,追究「意義」會導致做事猶疑不定,效率低下。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是《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因為智力低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別人為他安排的,從不會思考背後的意義。

所以,儘管他智力不如別人,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成功,因為他不管做什麼都是全身心投入的(當然也有運氣的原因)。所以,如果找不到做一件事的意義,也不知道做什麼有意義的時候,不如學學阿甘。

但思考事情的意義也能夠幫助我們找到自我。我們畢竟無法做到不去追究事情的意義,也無法做到像阿甘一樣任由這個世界給自己安排命運。在思考事物的意義時,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比如我高中的時候,就一直在思考學習的意義。最後我知道,是因為我想考上乙個好大學,來滿足我的虛榮心;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所以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去自己走一條不尋常的路……在追究事情意義的過程中,你會越來越了解你和這件事情的關係,也就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所以我認為,追究事情的意義也許會耗費很多時間,會損失一些實際的利益,但會讓你更加了解自己,了解這個世界。

4樓:深圳老土

意義確實沒有想象中重要,因為它本來就是人造出來的,世界上根本沒有「意義」這東西,它是我們想像建構出來的,誤以為一定要有意義才能活,是在給自己活著找理由,好像沒有理由就不能好好活一樣,一般的理由還總不滿意,自己和自己較勁,有點沒事找事吃飽了撐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這和人的俱生我執有關,這個我受大腦掌控,沒有一刻靜得下來,這些念頭成了這個我的食糧。

如果看破這個我,那麼這些外造出來的附著在這個我上面的人生意義等種種想像種種念頭,自然也就如空花水月,了無可得。說白了,沒有意義一樣可以活,可能感受性差點,但一樣可以活得很好,生命的美好和這個詞無關。如果你非要找,那也沒關係,但要清楚,那是你自己想像的,賦予的,不要執著就是了。

當然,意義也有它的作用,尤其是內在的意義,它能激勵人,讓人對生命有更深體會,包括一是對人的侷限的不斷突破。生而為人,都會有生物性、心理性、社會性的侷限,人生下來就不自由,基因埋下了種子,決定了一生的某個方向,好在這種子非固定不變,而是隨緣變化,所以人還可以發揮能動性不斷突破種種侷限從而擴大自由度,比如做出某個了不起的成就、創造性的思想和行動、對宇宙人生的領悟、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運動、個體突破心理枷鎖等等,這些突破也可以看作是某種自我實現,實現自己獨一無二的可能性;二是體驗方面的意義,比如看到壯美景色時,和愛人身心融合時,或者某個瞬間的感動甚至震撼時,這些當下的體驗都會讓人覺得活著的意義;三是面對命運的態度,人生總是充滿甜酸苦辣、愛恨情仇,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命運,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承受更多的苦難,當他實在無法改變命運時,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他能否體驗到內在的豐富和意義。當然,這些意義都不是夲來就在那,而是人賦予的,是人活出來的,離不開個體的主觀感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驗到,或者不認為這些是人生意義。

關於意義,用母音老人所說的話也許更能說明:波本是水,水不離波,離波覓水,水從何得?而且水不起波瀾,只是死水,何能壯闊?

真如不假識神,亦是痴兒,無從其用。不是說識神不好,問題癥結在識不識得本來人,若識得,則識神由主人指揮,成就一切波瀾壯闊的妙用,若識不得,則惡僕凌主,背叛作亂矣。

大多數人的思想是否容易影響少部分人?

習子 首先已經判定了大多數人和少數人,其實已經說明在很多非此即彼的問題上,總是有一部分人是這麼想,有一部分人是那麼想。這時候,已經不存在影響了。但作為個體來講,確實很容易受到周邊大多數人思想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作為乙個個體,常常在有困惑的時候,會去傾訴和提問,因為也想知道,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是什...

是否大多數人的家庭都是矛盾重重?

我姥姥說,誰家的鍋底都是一樣黑的 父母把對方罵得很難聽,但建議他們離婚就拿我當擋箭牌,說為了我不能離。說了好幾次我無所謂,不然老看父母傷害彼此心裡真不是滋味,我感覺到我不過是個藉口,他們自己有不想離的理由,於是我就不多說了,說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心態。能避就避,不能避就演演戲,搓搓湯圓,火上加油的蠢事...

有什麼詩詞被大多數人都誤解了?

乙個成語,敬而遠之 樊遲問知,子曰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 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論語雍也 鹽選推薦 在 詩經 衛風 氓 中,就有這樣一句詩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對這句詩的普遍的誤解中還藏著乙個關於古代貨幣的小知識。很多人都將這句話理解為 乙個憨厚農家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