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前提是什麼?

時間 2021-05-30 00:05:10

1樓:蔡瑋

個人認為,溝通有效性的前提在於不預設立場,在溝通時做好資訊同步。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A和B是兩個好朋友,A在某生產X的技術企業工作,B在某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以下是一段對話。

A:你們單位最近需要採購X嗎?(拿到了內部折扣,之前聽B提到過X服務採購方案,覺得可以幫忙)

B:之前有過小額購買,目前暫時沒有需求,怎麼?(A不是搞技術的麼,怎麼關心採購的事?是有業務需求需要幫忙麼?)

A:哦,那沒事,需要X就問我。(ok,那沒事了)

B:你不是做技術嗎?怎麼也需要做業績了?(A這人比較靦腆,是不是有業績需求又不好意思直說,要不想辦法幫個忙?)

A:也不是我的業績,但也可以了解下客戶需求,而且有折扣不是對你們也有好處嘛?

B:哦哦,是朋友需要幫忙做業績嗎?(如果是好朋友的好朋友,那也可以想個辦法嘛)

A:不是啊,折扣是別人給我幫忙吧…都是公司的福利政策,也不存在什麼幫忙不幫忙 (這人怎麼回事?我想給你提供一些折扣,怎麼你還覺得是幫我忙了?)

B:哦,我們這邊採購一般也都是有折扣渠道,有需要時跟你了解。(市面上X產品的提供商很多家,採購花的是公費,如果不是朋友需要幫忙,正規做法是公開招標,不需要走私人渠道。

私人接洽的一般都是有個人利益在裡頭,有些同事甚至在幾家服務商之間吃回扣。)

很明顯,A和B都懷著好意在對話,但因為無法知悉對方實際情況和真實意圖,所以不能有效溝通,甚至產生了對對方意圖的誤解。

可見,不要預設立場和態度,深度挖掘對方的實際資訊和真實意圖,才能產生優質的溝通效果。

2樓:蘭運琛

我覺得既然是溝通,那就是為了獲取資訊,不過因為在原有基礎上每個人都有先驗資訊(即你最初的對於他的看法,他對你的最初的看法,這就直接導致了兩個人之間有預先的隔閡)所以我覺得溝通的第一步應該是先熟悉他,先靠近他,與他周圍的距離拉進,其次才是套近乎。

3樓:淺眠者

首要的條件就是有乙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點,接著是兩個或以上的人有願意解決問題的意願,最後才是溝通的開始。

在日常交往,工作,夫妻,父母之間,問題天天都有,所以第一點最容易達成,最難的是第二點,對方,或者自己願意有解決問題的意向,尤其在工作中,對方完全無意向去與你溝通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很多會靠磨,只要開啟乙個缺口,知道他的需求點就好解決好多了。最後就開始溝通。

溝通的前提是什麼

凌凰 前提是 雙方都是來找尋答案的,而不是僅僅是來訴說自己的看法的。有很多人過來說是溝通,其實是來辯明自己的觀點,並沒有打算接受你的看法。所以兩個人就一直在雞同鴨講。到最後都覺得對方不是在溝通。如果還沒有打算接受別人的看法,暫時還是先不要溝通。都各自先冷靜一下。如果必須要溝通了,那需要給對方說清楚的...

虛擬化前提知識是什麼?

山河有幸埋戰骨 作為乙個申論曾經也很爛的人來說說。我們的感受應該和一開始就會寫的人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之所以會不提高,不會學申論是乙個大問題。申論考察的是一種整合能力。而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在 盲人摸象 只會觸及到一塊。實際上哪一塊都不能缺失。就學習來說,我建議你像 李牛牛說的那樣,從一套系統開始,而不是...

莫欺少年窮 的前提是什麼?

取決於 窮 的少年如何對待這句話。簡單說就是所有的少年其實都窮,依託於父輩所得也不是少年的,因為守住這一切少年時沒有歐這個能力的。如果少年理解這句話是不要因為我窮欺負我,那叫自卑。如果少年理解這句話是我心向高遠,你的給我時間去證明,那叫魄力。當然後者讓人覺得是否可信,取決於腳踏實地。此外,條件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