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 自我 與 規則 間平衡?

時間 2021-05-14 18:45:57

1樓:賽肯博德

很多人都喜歡在生活中走極端,要麼極端揮霍,要麼極端節省,要麼成為工作狂,要麼天天醉生夢死,要麼經常暴飲暴食,要麼每天吃飯清湯寡水,非常嚴苛地控制飲食。

這些在生活中的極端做法,沒有一種是對的。

保持生活的平衡性,很重要。

你特別想買的奢侈品可以買,平時該節省的地方也要節省,沒必要處處鋪張浪費,也不必處處為了節省而苦了自己,比如大熱天不開空調,累得要死也不肯打的士,這樣就太極端了。消費觀有張有弛才舒服。

工作可以盡心盡力,但是沒必要廢寢忘食跟不顧家庭。天天醉生夢死地混日子,不做任何正事,這樣的人生很空虛。工作的時候盡責,不工作的時候有適當的娛樂與家庭生活,這樣的生活才豐富多彩。

享受美食沒錯,但是毫無節制地大吃大喝對身體不好。為了保持身材,天天吃得很艱苦,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樂趣?所以,我們可以適當地享受美食,同時平時注意飲食健康。

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必須走向極端,而是可以舒適共存。適中,就是一切的答案。

2樓:後進生課堂

太複雜了,太複雜了。

不是問題本身複雜,是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往複雜的方向去了,把很多事情想的無比複雜。

《真希望我二十幾歲就知道的事》這本書中講了乙個故事:

兩名戰鬥機飛行員分享彼此的學習經歷,第一名飛行員說:「我的導師教給我 1000 條駕駛戰鬥機的守則。」

另一人說:「我的導師只教了我三條。」

第乙個人聽後洋洋得意,心想自己學到的知識要多得多啊。

第二個人又接著說:"我的導師告訴我有三件事千萬不能做,其他的都由我自己看著辦。」

如果你是飛行員,你喜歡哪個導師?你覺得哪個導師更高明?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掌握反規則的少數事,優於記得自以為應當做的事。

現在的老師太多了,提建議的人太多了,也如你所說,各種條條框框的規則太多了,從各種角度告訴你應該做這個不應該做那個的太多了,暫且不說你是否遵守,連到底遵守誰的規則,都已經很難搞清楚了吧?

3樓:王曉萌

從小到大,總有人和你說,世界就是這副模樣,你便要在這樣的世界裡過活;不要碰壁太多次;要去擁有乙個不錯的家庭生活,找點樂子,存點錢。

那是一種非常侷限的生活。一旦你發覺乙個簡單的事實,生活會無比寬廣。那就是圍繞著你的叫作生活的一切,是由並不比你更聰明的人所創造的。

而且,你能影響和改變這一切……一旦你明白了這點,你將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史蒂夫·賈伯斯

4樓:青川池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對於規則來說,無論你是人、狗、還是螞蟻,在它眼中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都是這片天地下的產物而已。

如何找到自我?

順應規則,順應道。

5樓:周小雕

從來只羨慕一種人,那種活得很舒展的人,自帶風一樣的結界。有自己的體系準則,又不和外界發生對抗,能融入亦能抽離。

從心所欲不踰矩,不就是說自己的那一套體系和外界已無任何衝突了麼。這很難,古聖都說七十才做得到。不過我們可以演繹下這個過程。

在沒被社會大染缸浸染前,每個人一開始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模式,源於家庭或成長環境的影響,也會自得其樂,活成貌似舒展狀。

但當真真切切地到達完全陌生再沒有任何庇護的地步,我們會不安會焦慮,會懷疑原先的那套還管不管用,要不要去按這些人的標準去做。只要不是太極端太理想主義的人都會慢慢收起甚至捨棄那個曾經大大的自我吧。

然後終有一天,我們學會了這些世人通用的準則,並且達到了這些所謂成功標準。到那個時候,你會不會想起最初的那個自我,無所拘束任我行的舒展態。想了並且有勇氣回歸了,有底氣支撐了,有歷練磨礪過了,這樣的舒展態才會持久,才不會被外界的種種擾亂。

如果再純粹再極端些,當坐擁一切反而讓你覺得異常空虛後,不妨嘗試放棄,回到最本真的初己。It's only after we've lost everything , that we are free to do anything.到那時,失去的是外界強加給你的準則,聽到的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聲音。

6樓:王小然

自我,本我,超我,是心理學上的三種呈遞進關係的狀態。本我位於圓圈的最裡面,是人們為了達到快樂,滿足,慾望而進行的最本能的追求,遵循快樂至上的原則。超我位於最外層,是社會生活中內化的道德規範。

自我,位於中間層,既讓本我得到滿足,又遵循超我的原則規範,具有現實原則。樓主問的自我,其實應該是本我狀態,是內心自由最大化時的快樂,是一種期望;規則,意味著超我中的各種規範,一般超我意識強的人,容易低靡,本我意識強的人,會不計代價的,為了達到目的甚至傷害他人,以自己為中心。如何達到平衡,就需要自我的作用力。

這就是建立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 簡單回答下,共同學習。

7樓:阿海

自我與規則其實並不總是矛盾,有的規則於個體有害(如一些世俗偏見),有的規則於部分人有益而於另一部分人不利(如人人平等),還有的規則於所有人都有益(如科學、語言)。如何取得自我與規則的平衡?首先要認清自我(認清自我是很難的,很多時候規則可以大大減少認清自我的成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然後給予自己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以實現自我。

當然我們不可能隨心所欲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所以就需要規則來給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乙個範圍之內,而這個範圍取決於是否對他人有害。規則的存在是為了自我與外界之間取得平衡,個體是先於規則存在的。只要我們所做的於他人無害就可以無視規則,所以只要你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並有足夠的勇氣,規則神馬的完全是浮雲。

8樓:

於我而言,『Rule is used to cover for their last end ,and i feel good.』

打了一大串中文,後來想想翻成英文只需要兩句話。

我愛多義詞。。

9樓:joi here

想起之前想過的乙個問題,對於不同與別人(不融於規則)的屬性來說,什麼是缺點、什麼是個性。

當時是這麼給自己解釋的:自我評判後想修補改進的,算缺點。決定繼續堅持的(稜角),算個性。

兩相區別取於基礎三觀,想要怎樣的自己。我是這麼理解的。

10樓:小年

題主要的東西,這種片段性的回答是得不到全貌的,還是得到書中去求啊。

孔夫子指得「矩」,不是現在講的規矩,而是道德。此道德和現代人們所公認的道德也並非完全一致。道德不是僵化的規矩,梁漱溟先生曾說過,人若不快樂,那都是道德不夠,古語也有,德者,得也。

這道德是由自我出發,進而達成同社會的圓滿聯絡,形成讓眾人敬佩的個人風骨。

不從自我出發,只求虛名,就是對自己不誠。不能達成同他人的和諧,就是對別人不誠。兩者都算道德不足。儒家講誠,能誠道德就自然長大了。

眾人能學的是形,學不到的是這種心的統一。孔子70以後有心生髮的行為就是自然的道德。這絕對「社會人」的最高境界了。

11樓:王路

我在畢業離校前寫了最後一篇日誌,說人的生活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如此。對於我來說,差不多是這樣。

我的工作也並不滿意,但我可以選擇的是,比如,在和領導吃飯的時候,少喝酒,甚至,拿王老吉碰領導的白酒。順便說,我是男的。

我不介意以這種異類的姿態出現在周圍人面前。事實上,也沒有人在意我。每個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習慣。

只是,如果你一定想得到什麼,對別人、對外物,有所希求,那就必須適時放棄自己的習慣了。說到底,是個取捨問題。

自我,不盡是好的;規則,不盡是不好的。

我喝酒少,不是裝,是確實不喜歡,而且喝酒過量傷身體。我愛惜自己身體遠比愛惜在領導中的形象更多。

我不覺得「自我」和「規則」有什麼衝突,無非是利弊的權衡,覺得好的,就去做;覺得不好,便不做。若有衝突,不過是自己有了過分的、超出能力所及的希求而已。但凡想得到任何分外的東西,都勢必會付出分外的代價。

就這樣。

12樓:陳生

淺答。樓主說的自我大概就是按照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我,遵從自我對吧。

規矩呢,世界的條條框框千千萬萬,與人相處有規矩,日常做事有規矩,大概從吃飯睡覺拉屎放屁走路看人招呼問候聊天節奏節奏呼吸都有規矩。

人呢,從心所欲,慾望是最複雜多變的。有時人會分不清自我,開心生氣吃飯睡覺拉屎放屁走路看人招呼問候聊天節奏都不一樣,還怎麼按照自我去平衡規矩?

為什麼是70才這麼說,因為年紀大了,慾望小了。到那時,人簡單了,規矩就少了。

要以自己的真實面目示人。沒有必要取悅他人,沒有必要委屈自己。這樣做了以後,我本以為機會一定要少很多,因為抱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只求這一生做乙個真實的自我,付出代價也認了。

不想,卻多了朋友,多了機緣。—— 畢淑敏《心靈密碼》

取悅委屈總有些的。

就象我曾經說過的!

曾經以為不加裝飾就是真實的自己,才發現錯了離譜。即便真實了,也不是任性,自私,不經大腦的情緒表達行為。而是經過心靈篩選以最合適的面目示人。

每個時期的人都因遭遇不同而轉變了而性格有太多的轉變,正視自己就是最大的真實。

離題了。看著這題感覺很有答望。

13樓:趙文和

第一次被邀,好激動。。

我個人的方法是不一刀切,在自我底限和理想狀態之間留一定的緩衝區比如我乙個底限是酒桌上不喝醉,理想是一點不喝,理想狀態往往很難達到,特別是人多又有上級在的時候,所以難免要喝一點,但我絕對不會為了多跟幾個人套近乎而主動喝很多,所以這個底限一直保持住了。

其他方面也類似,想清楚什麼是自己的底限什麼是可以容忍的境地,就可以既不犧牲自我又不破壞規則了。

如何在自我,親情,友情,愛情中找到平衡?

過去已去 提出這個問題的你本來就很自我。不客氣的講,就是很自私!再直接一點講,便是你就是人們口中的好人!誰都不想失去,誰都想要分一杯羹,可是,到頭來,你一無所有!根本就沒有平衡點!所謂的平衡點其實就是一種取捨!可你問過自己嗎?這些除了自我以外的情誼,你捨得放棄哪乙個?應該乙個也不想放棄。但如果必須捨...

自我成長與原生家庭之間如何平衡?

舒昌 其實每乙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面臨這個情況。我們先從家長那邊學到自己的經驗,教訓。然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去思考這些經驗教訓。我們會有朋友同學,師傅以及其他的人,幫助我們去了解到我們在小時候所接受的觀念是否正確。叛逆其實正常。但這往往只是成長的第1步,而不是全部。七八歲的叛逆期到十幾二十...

如何在工作 生活 興趣和自我之間找到平衡點?

願停留 你這話太籠統了,但大概還是能理解你的意思,把這四個詞融成一句話就是平衡點 工作是給你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人不是機器,我們要懂得把興趣,把自己的喜愛融入到現實生活中,找到你生存的意義 工作之餘,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緩解一下工作的壓力和焦慮,如果你能把興趣和工作結合起來,那是再好不過了 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