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乙個人自殺了,那麼世界上多了乙個自殺的人,還是少了乙個自殺的人?

時間 2021-05-12 03:18:57

1樓:竊書者

今天朋友也問我這個問題,感覺融合了語言與邏輯,挺有趣的。

前面有人說這是漢語的bug,只要把「自殺的人」區分為「想自殺」和「完成自殺」就行,這句話倒也不能說錯,但不夠深刻。

不止漢語如此,英語也用suicider表示「自殺的人」,同樣也會陷入題主的這個問題中。與其說漢語和英語都有bug,不如想一想為何自然語言在描述名詞性的「動作+人」時,往往不區分將來式與完成式?

因為沒必要,把自殺這個謂語換成別的動作,幾乎都不會矛盾,例如:

如果有乙個人畢業了,那麼世界上多了乙個畢業的人,還是少了乙個畢業的人?顯然是多了。

如果有乙個人成家了,那麼世界上多了乙個成家的人,還是少了乙個成家的人?顯然也是多了。

為什麼自殺的人就會出現模稜兩可的bug?bug就在自殺這個動作本身。

一般動作+人的結構,只有當個體完成動作時,我們才認為個體具備動作所描述的性質,如畢業的人、出家的人。但自殺這個動作比較特別,當動作完成的同時也就否定了動作主體(自殺者)的存在性。換言之,一般的動作會動作主體的特徵,但自殺者恰恰相反,他/她的成功恰好消除了他/她的存在。

從這個意義上,自殺的人這個概念本身有點像羅素悖論,要證明其存在(通過自殺),最終否定了其存在(死亡)。

如果拿掉自殺所蘊含的「取消存在」這一層含義,例如把自殺的人替換成自殺失敗的人,那麼矛盾也就消解了:

假如有乙個人自殺失敗了,那麼世界上多了乙個自殺失敗的人,還是少了乙個自殺失敗的人?當然是多了。

總結而言,自殺這個動作很特殊,造成了「自殺的人」這種表述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理解。但我認為,自然語言一般不用繁瑣的語法區分「想自殺的人」和「已經自殺的人」也是合理的,因為對於大部分動作,這種「動作+人」的表述並無歧義,像自殺、殉情、殉道這種自我否定的概念還是太少了,沒有必要為了它們使日常用語變得過於臃腫。

2樓:Adam Ren

如果世界上有乙個人自殺了,那麼:

1. [自殺者的]世界上,多了乙個[自殺的]人;

2. [非自殺者的]世界上,少了乙個[非自殺的]人。且[非自殺者的]世界上,無所謂多了還是少了乙個[自殺的]人,因為兩者已無關。

籠統而言的【世界】,由上述的【自殺者的世界】和【非自殺者的世界】組成。因此:

1. 只能說「世界上多了乙個自殺的人」或「世界上少了乙個非自殺的人」(日常若不加特別限定的說到人,一般是指在世的人,因此後者往往被省略為「世界上少了乙個人」);

2. 不能說「世界上少了乙個自殺的人」,此表述在語言邏輯上存在問題。

綜上,如果有乙個人自殺了,那麼世界上多了乙個自殺的人。

3樓:seakyo

看了一圈回答,都是在扯淡

問題就出在漢語的bug,「自殺的人」概念模糊,可以指想自殺的人,也可以指自殺了的人,漏洞就在於這句話模稜兩可。

多了乙個自殺過的人,少了乙個想自殺的人。

概念摸清,自然也就解釋得通了。

4樓:言若

「自殺的人」這個說法本身有歧義,所以兩個說法都是對的:「多了乙個自殺的人」是多了乙個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的死了的人,「少了乙個自殺的人」是少了乙個想要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的活著的人————這兩個答案的區別在於是比較關注人死的方式,還是更關注人

如果有乙個人活得非常痛苦要自殺,那麼幫助這個人自殺的人是否犯罪?

有禮西斯 首先是結論是犯罪 任何人不得剝奪他人生命以及嚴重傷害他人身體,包括自己。張三不想活了叫你捅他一刀,是得到張三同意的,然後張三重傷了,那麼你就犯罪了。因為張三沒有權利處置自己身體重傷以及重傷以上的傷害。我聽羅翔老師說得 李空空 不屬於犯罪。犯罪行為必須滿足法條規範的主客觀條件和主客觀行為。協...

如果有乙個機會,你能知道從古至今這個世界上某一(限乙個)事件的答案或未解之謎的真相,你會想知道哪件

白蜂埃撒可 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我現在發生的一切是否都是注定了的?即視感 因果 宿命論與命軌,是否真的存在呢?具體來說就是,人這一生,我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 我想知道寒武紀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突然一下子出現那麼多物種?是自然而然的物種爆發,還是被哪個外星人扔下來的外星生物崽子。 劉...

如果有辦法確定乙個人一定會犯罪,那麼提前把他抓起來是不是合理的?

zhengshunye 只要沒有做這件事情,那就不能算犯罪。犯罪得有證據證明其已經做了這個事情。否則,警察局可以濫用這個權力公報私仇。最多只能是在可能的犯罪高發區域蹲點 JOJO 最近看了假面騎士amazons,就上來搜這個問題了,amazon覺醒了一定會吃人,所以仁叔堅定的為了消滅所有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