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理智,那麼這個人在現代的社會人文認知中應該是怎樣乙個人?

時間 2021-05-11 16:07:17

1樓:

如果只看我輸出的其他內容(比如選學校),你不會發現我是乙個本質上仇恨自己無可選擇的過往的人——我能自己選的我當然喜歡,可惜mainstream對那些都不會看一眼。簡歷上的中學和大學都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在其中沒有什麼愉悅可言。

然而,對別人說起這些的時候,我基本不會順道輸出情緒。我的砒霜是很多人的蜜糖。至於你怎麼看,這是你的本質所決定的。一定要了解自己再做出選擇,否則怎麼選都一定錯。

有一類地方應該很符合這種氣質——境內各理工科院校。貴清的體測,妮可的大物實驗,馬家溝航天的工科數學分析在我的字典裡只是這類罪孽的頭三號代表,內裡傳遞出的「內卷」「科氣」之風只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我覺得這個徵候名是對瑞典人民的鄙夷)人士才會懷念。

我經常要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的痛苦。太累了。其他時候,我會盡量在選校參考話題裡保持我的理智,這道題卻終於使我哭了出來!

2樓:青峰獨坐

這要分清兩種境界。

第一種,是不在乎,所以無所謂。

第二種,是在意,但不執著。

雖然都可以做到冷靜思考,待人平和,但其間是有本質的差別的。

第一種情況,只是經歷過波濤,而不輕易被平凡的漣漪觸動罷了,一旦遇到另乙個波濤,自己仍會陷入其中。

第二種情況,則是面對,接受,並放下。是一種內在的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任何時候都能保持理智。在別人眼中,你要麼是乙個智者,要麼是乙個自以為是的精神病。

3樓:快樂三劍飄

社會關係不會因為你自己的自律與否而發生質的變化,畢竟主體間的認識方式就是那樣----不以你個人為轉移,所以大隱隱於市。

下士聞之,必笑之,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說還有什麼建議的話,就是要把用先天的道德律進行自律,而非借助社會關係進行他律。

你對於多元正規化真理的接納並不會直觀的反映在日常交往中------雖然這可能是你的經歷給你的最寶貴財富,乙個北大哲學學閥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理解你現在領悟的東西是什麼,畢竟很多學哲學的人只是「六經注我」爾。

所以在別人的眼裡,每乙個人都是乙個最普通的人,此在共在嘛。

不過還可以補充一點,在中國傳統倫理本位中,會做人的意思本身就是取悅主體間性,所以如果你真的能保持客觀和理智,最好還是堅守本心。

4樓:龍傲天

保持理智當然是好事。因為無謂的憤怒,生氣,急躁都無助於事情解決。所以遇上大事的時候最好就是保持理智,這是乙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可靠的標誌。

但這樣就會引發出另乙個問題,你是否感受不到那些負面情感?

就像血情去世後,如果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痛苦。那只能說你的心死掉了。或者傷得太重,就像被人捅了一刀,你卻沒有痛感一樣。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的話,請你立刻去看心理醫生。這可不是保持理智,這是嚴重心理疾病的徵兆。拖久了可能會很糟糕。

5樓:走在路上的人

猛然間一看,以為是超脫之人

再一看是這樣的人:想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乙個什麼形象,並以此作為判斷自己價值的標準,這是一點,自己可能並木有價值,或者說習慣性把別人的態度作為自己價值的判斷標準之一,我只覺得這一點有點無聊,順便一提,觀察自己並不是什麼難事

還有一點,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吧,自律和相信自己,追求知識,但是啊,那只是心理防禦,還有本能的反應(追求知識),看不出你到底是否擁有意義,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我想從你這裡得到答案的想法混在其中,人的念頭想法很奇怪,我只能寫出來,之後一一分析,才能知道我是什麼,希望你能帶給我答案,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你經逢大變,卻因此變得更強大,若是只有外在的形式,根本不可能走得遠,所以你應該是有著自己的意義的,只有這種東西才能讓你不斷的堅持下去,所以我想知道你的意義,也是想知道意義有哪些形式表示吧

6樓:鐘溪午

因人生的失意而躺下去的人,依舊難脫自己是失敗者的身份;無論活著會感受到何種劇烈的痛楚,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翻盤的基礎。乙個人要善於愛惜自己,不要讓別人的是是非非觀絆鎖住自己,自給自足足以自養。

以真理為人生法則的人,難逃被真理的脅迫,以理智為人生守則的人亦如此般。無須贅述,乙個人會從一種好品質中受到何種益處,但乙個人過分地倚仗一種標準必然會遭到它的反噬,可以說之於人沒有一種人性的品質是全善全美的。

插圖!簡單地分析一下,我們就清楚「理智」的涵義並非如字面意那麼一目了然,「理智」所概述的範疇是非常巨集大的(過程中的行為繁複),且「理智」是會依附不同的邏輯核心而生存的,故而「理智」的面貌注定千奇百怪。

以「利」為邏輯核心的人,以世俗大利為上的一心為公,以個人利益至上的一心為私,若是其人有理智可言,必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理智所傳達出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是乙個人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理智免掉了歧途。插圖!

7樓:鐸聲

那會是個冷酷的人。

很多時候理智=冷酷。

這個世界上最最理智的人,是機械人。

機械人絕不會犯錯,也不會被情緒所干擾,只要植入合適的程式,機械人的每一次選擇都會是最正確的選擇。但是,我們沒有人喜歡當機械人,也沒有人喜歡和機械人交朋友。

人與機械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感情。

對人來說,不管我們如何思考,不管我們如何行事,只要我們還是人,那麼情感就是我們所有行為和思想的終極基礎——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感。

所以理智,必須為情感而服務。倘若理智成為最終的目的,那麼這個世界將是個非常可怕的世界。

8樓:「已登出」

對題主丟失的東西深表遺憾。願你遇見能夠一起重組家庭的人,望你不會去剝奪別人的情緒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洞。

強大的理智應該能夠讓你生存的不錯,現代社會強大的家族不是必需品。我甚至認為如果哪一天大多數人都能夠有意識的避免家族式傳承,人類的生產力才能進一步解放,乙個更高階的社會制度就有望實現了。但當下而言,這種活法有點超前,可能會產生難以抹去的孤獨感。

我的建議是,既然已經不能像普通人那樣把信任交出去,不如讓別人把信任交給你。既然注定狼群中沒有位置,爭取一下頭狼的位置吧,那是最有利於孤獨者的地方。

9樓:vvbbbbbbb

隨著階層固化,人類將進入低慾望社會。而一旦進入了低慾望社會,人就會變得情感抽離。而出現這種情況之後,符合你的描述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我覺得放在未來這就是個普通人,在現代頂多算個過早被時代影響的普通人。

10樓:

目前我還沒有達到這個階段,我打算暫時(指在沒有其他可代替思想方案以前。目前我吸收的幾種哲學思想還沒有達到完全的統一,我的終極目標是試圖形成整體人生觀念)把和光同塵作為以後的修身目標了

我大概有些你所描述狀況的傾向,首先我是學歷史學的,其次對哲學感興趣,一方面看過數千年興衰以後將一部分事情看的比較淡(歷史學對我的影響在政/治中體現的比較明顯,比如當熱血青年出面為國爭取利益的時候我會選擇冷眼旁觀),一方面對人與人之間的一些感情也看的比較淡(比較讓我親人反感的是我的生死觀,追求中國古代思想的「中和」導致的情緒波動減小,還有就是也許是受到存在主義影響導致的把自己的存在看的過重而被認為自私)。

怎麼說,在很多人眼裡對我最大的評價就是自私吧,我倒是也坦然接受了。我爸覺得我看書看的沒有七情六慾了(?)不過其實我只是負面情緒減少了,快樂的事還是笑的很誇張,然後我爸會認為他在跟我發生矛盾的時候自己很氣憤,我無動於衷讓他非常不舒服,然後覺得我只顧自己的快樂不在意別人的感受什麼的。

我告訴他快樂是主觀的情緒,可以不被外物影響(這個觀點可能大概來自於佛教道教中都涉及的心境關係,佛教或者可能叫「法」),但是他拒絕接受,總之他覺得我有時候不像個人。

然後我說的前者被朋友罵過,但是我真的對政治毫無興趣,只想以局外人的身份見證歷史。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我的老師講過乙個例子,在某個不可描述的運動中,文學系很多老師積極投身其中,歷史學則更多的是旁觀態度,參與不深,事情過去以後,文學系的老師犧牲了不少,當年導師不夠無法招研究生,歷史學的老師卻都整整齊齊的坐著招生。我對這個例子感觸很深,在這裡分享出來。

但是,管他的呢,爽了就行,我怎麼會為了更像個人自己給自己找氣生呢☆或者說,我對別人的看法本身也以理性的角度分析,能夠找到別人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侷限性,人到底不能通過別人的眼光認識自己(這話可能又有點薩特),所以我對這事也看的挺淡,也沒在意過這種事。

匿名一波☆

11樓:

哲學家看世事有乙個基本的立場,即必要的疏離(detachment)

類似的說法季羨林在接受採訪時也提過,他研究佛學,不代表他對其有宗教信仰

如果把這樣的體驗再推到生活層面,陳忠實寫過一篇《白鹿原奏響一支老腔》,描述了他的心理變化

所以「保持理智,冷眼旁觀」接近哲學研究乃至理論研究所需的品質,這樣一種拉開距離的靜觀可以使每個人達到一定程度的客觀

然而,你也能看到,陳忠實最終是不認可自己試圖拉開距離去欣賞的做法的,作為乙個哲學系的學生,這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體會:

近現代哲學往往會批判過往哲學中的一種主客二分的立場,區分了主體客體,卻又想尋求二者的統一性,在一些哲學家看來是落了下乘。生活中的哲學,絕不僅僅在於拉開距離的靜觀,更要放棄這樣的距離,沉浸於自己的生活中,用心感受一飲一啄間的道理,哲學不僅僅是區分主客後的知性認知,更是以此心此身在生活中實踐開來的,這將會是一種全新的境界

過往的不幸已經逝去,願你未來安好,並願意重新擁抱你的生活

在任何時候都能控制住情緒到底好不好?

對很多人來說,最關注同時也最無奈的事情,莫過於生活中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害到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內心也承受著後悔和內疚的煎熬。人無完人,還是需要讓自強大起來,才能更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1.情緒是人對所發生事件的一種突發反應,它會自動產生而且啟動的速度很快,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

就算是剛需,在任何時候買房都是合理的?

往往越是高學歷知識分子,越是看不懂房地產行業,他們喜歡用邏輯做判斷。可惜,作為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利害權衡,而不是單純的邏輯判斷。所以,很多人從經濟學邏輯判斷房地產行業,往往都是錯誤的。 焚琴煮鶴加香菜 曾經,49年以前,大多數農民 佃農 都幻想著有自己的田。只要買了地,人不懶,一家人就能不餓肚皮馬馬...

任何時候妥協有用嗎?

士多啤梨爾爾 我不覺得有用,我以前的時候就老是向別人妥協,到最後難受的還是自己。只要把你想說的都表達出來才會痛快,一味地妥協別人就總以為你好欺負 VVVV 有用,當十分盡力過後,還是無法改變既定事實或是別人的想法,那就妥協吧。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別為了別人把自己搭進去 木子李 看這件事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