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Node的web端框架express和Koa的生態環境差距還是巨大(2017 11)?

時間 2021-05-10 21:19:33

1樓:寇建平

node寫的server有很多。kouyjes/node-server,express的中介軟體可以相容,如果只是做開發伺服器的話幾乎是不需要程式設計的,配置就好,啟動方式有指令碼啟動方式與node呼叫方式。主要思想是用了很多filter,filter與中介軟體類似,node啟動時會掃瞄工作目錄,生成介面呼叫url。

2樓:江月何年初照人

express出現的比較早,那幫使用express的程式設計師,早已經開枝散葉,而程式設計師界都有個共性,就是普遍不願意學習新的框架去完成相同的事情。

如果koa能夠有新的突破功能,比express做到更強大的事情,我想會有更多的express工程師轉投koa的懷抱。

express穩定型的專案比較多,而且後端專案需要穩定,通常不會去用koa重構。koa更多是新入行的工程師在體驗。當然,歷史告訴我們,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3樓:aemoe

因為太多專案無法遷移,換一下成本太大

換koa後所有中介軟體都要跟著換,可是並不是所有中介軟體koa社群都有,比如webpack的熱載入外掛程式在Github本來星就很少找起來用起來心裡總覺得有點不放心,其實沒有任何區別。還有類似passport這樣的中介軟體,官方推薦的只有express的,koa的是個個人寫的,你是否會考慮官方的更可靠?

所以改變世界的不是新技術,而是用技術做出的產品,產品需要什麼,當然是穩定性。

4樓:2gua

一群鳥中總有一兩隻愛叫喚,讓人覺得鳥都愛叫喚。程式設計師中也有各色各樣的,有的就愛追求新鮮語言和框架。但這並不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語言/框架本身的優勢、社群、文件、積累、名望、PK等等因素決定了其流行程度,程式設計技術一方面沒有一招鮮,百花齊放是正常形態,另一方面若無顛覆性的鮮明優勢就不要想徹底擊潰對手。

5樓:

前兩年知乎上還遍地是前端抱怨後端不思進取,不願用新的框架。

現在一部分前端也開始寫後端,才發現現實所迫,原來不用新東西有的時候真的不只是因為懶得學。

哈哈哈,長大了我就變成了你。

6樓:

感覺樓上說的已經差不多了,乙個是因為很多用 express 的場景都是微服務,或者是 dev-server 這樣簡單的場景,或者作為別的語言後端的輔助,業務邏輯不複雜,使用 express 也不會很困擾。另乙個是已經存在的專案沒有很大的動力去重構成 koa 的,比如都快 2018 了 Python2 還是主流呢(笑)

但是沒有任何理由新專案不用 koa,現在 koa 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熟了,express 有的中介軟體 koa 基本都有,即使偶爾遇到沒有的,把乙個 express 中介軟體包裝成 koa 中介軟體是非常輕鬆的事情,如果說腳手架的話,koa 也有 eggjs, thinkjs 之類的大廠開發的框架,論開發正規化 koa 的舒適程度遠超 express。

為什麼Go的web框架速度還不如Java?

Function Go為高併發而生從語言級別支援併發,通過 Goroutine 協程來實現程式併發執行,協程是使用者態的輕量級執行緒,Goroutine的排程完全由使用者控制。Goroutine 上下文切換只涉及到PC SP DX三個暫存器值的修改 而執行緒的上下文切換則需要涉及模式切換。Gorou...

2019末,眼下最流行的node框架是什麼?

南宮漠 nest比較簡單,其它的搭建起來太麻煩 更新一下,用了兩年nest,整體體驗不錯,但是node本身瓶頸還是在,建議額外再掌握乙個go就很奈斯了。還有node框架目前體驗最好的肯定是nest,非常好上手,要有的東西都有,唯一的遺憾是typeorm太弱。目前已經用prism替代了 已登出 我不明...

LF MMI為什麼是一種端到端的方法?

我們先看一下非端到端方法基礎上的序列鑑別性訓練。以MMI為例,MMI公式中的分子是幀對齊之後的標籤序列,分母是所有可能的音素或者狀態序列,但是一般使用一定範圍的lattice來表示。這樣就要求分子詞圖的序列必須要前乙個模型force alignment之後的結果,不然文字標籤沒法細化到幀級別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