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時腦洞開得太大,因無法忍受任何 不能理解 的知識點導致讀書效率低,應該如何解決?

時間 2021-05-29 23:41:01

1樓:

也不算找藉口吧,說實話我覺得自己數學學不好就是這個原因。

我對自己的智商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很多顯而易見的推理在我感覺並不顯而易見,不是不理解而是不能接受,憑什麼設這個值,憑什麼直接消掉,憑什麼可以看成1,做題的時候各種憑什麼在腦子裡亂飛,也許說白了就是鑽牛角尖…

以我高中的數學水平苦苦思索那些需要數學家來解決的問題,直接導致了我大學畢業時從理科考了文學的研究生

2樓:Code Diy

個體體驗與整體體驗落差問題

個體體驗包含個體認知。整體體驗包含所有個體體驗。個體體驗總是屬於整體體驗的一部分,兩者關係猶如魚與池塘,也可以看做人類與家園的關係。

這種思想矛盾源於冒險與守家,游牧與牧農的個體生活態度思想昇華當冒險與守家發生思想矛盾時,個體可以提公升自己為高一級視角,審視這種探索圖與守家的矛盾。然後判定冒險與守家的優劣。

3樓:carolyn

問題很早就看到了,今天開始翻王爽的組合語言,從序言裡找到了治樓主問題的藥方,話說這病其實差不多人人都有的...

從自身角度講,是因為沒有「循序漸進」。絕大多數的「腦洞」,其實是你該掌握的內容真的沒掌握。國內學生被蘇聯體系的數學課本虐慣了,只記公式和架構,不考慮生活應用。

乙個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點如果到了影響題主理解的程度,並不是它過於抽象,很多時候是因為這個知識點的體系你真的該補補了。

另一方面,你應該找到合適自己的教材,可以零基礎看懂的教材,比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這類教材不僅內容安排循序漸進,並且做好了「知識遮蔽」,將知識點與生活相結合,深刻理解後,又作為下一知識點的理解基礎,這樣才是完整的知識體系。

4樓:

建議你看看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應該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書裡有一段大概意思就是人的一生未知太多,也許沒有可能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暫時弄不清楚的問題你只要先知道結論,然後把疑問記錄下來,等到自己積累越多時,在翻開以前所記錄的疑問,或許就能知道原因。

5樓:慕容朝顏

【這答案本身就是個腦洞】

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我是來講數學的……咳咳

首先,請跟我回顧一下,怎麼數數……

0,1,2,3,4,5,6,7,8,9……

好好好,我沒有在逗你……這輩子肯定數不完沒錯吧?因為自然數集合是無限的可數的。

什麼叫可數?可數就是字面意思,可以數的……如果乙個集合是可數的,那麼就可以數出來,雖然有可能像上面那樣永遠數不完。

嗯,不可數的就別數了,數學法則(我編的)之一就是不要挑戰定義,不然沒法玩~

可是,所有有理數也是可以數的,真的,就是整數和分數。

來來來跟我數~

0,1……哎,你怎麼不數了?

哦你說1/2在1前面啊,好,那0,1/2……

哎,你怎麼又不數了?

啊啊你說還有1/3,1/4,1/5……

……真是連數都數不明白了。

【真正算是回答的東西】

可是沒有人告訴你非要從0開始數,非要從左到右數; 多數人那樣做只是因為方便或習慣,但人是不應該被這兩者所束縛的,數數尚且如此,而知識這種網一樣的東西,向任何乙個方向都走不到盡頭。

何況,你以為看書一頁接著一頁就沒有遺漏東西,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就像從零開始數到任何乙個有理數,都肯定有介於它和零之間的數你沒數,而且是無數個。

既然如此,縱然要考慮各種前置條件,但何必拘泥於標示頁碼的順序學習知識呢?

數學指導生活。

6樓:邵徵

第一,準確描述並做好記錄!

第二,每次集中精力只搞一處!

第三,大量閱讀所涉知識文獻,融會貫通!

第四,堅持半年以上並逐漸形成習慣!

但凡能做到以上,即使腦洞只解了一半,此領域內,你已然有所有領悟,受用終生!

7樓:Link

不是有本書麼。

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遍看的時候主要看清結構和大概就行。

有問題的留下來,以後會進行主題閱讀,讀一系列書的時候就懂了

8樓:ling

題主是否在查資料的時候仍從乙個點跳到另乙個點?

題主是個探索量巨大的人,對未知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

第一,你可以給自己設定時間段或閱讀頁碼。

第二,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或帶有疑問的詞句,可以先抄寫到乙個小本子裡,不要急著去尋找答案。

第三,當你看完預定的時間或內容時,再開始搜尋你想要知道的詞句。

如此,既節省了中途耗費的時間,又可以安心的看書,還不用擔心遺漏什麼有用的資訊,同時還不會因此而拖延時間,導致長時間看不完一本書。

9樓:Wjdzw

感覺是因為讀書的目的性太強的緣故。

你讀書,不是因為興趣,為了樂趣,而是為了學習知識和獲取有益於自己的資訊,這沒有問題。但問題是你的這個目的性過於強烈以致於達到執著的程度了。也就是你所謂的"每當你集中注意力",你認真沒問題,但過於認真,那就超出認真的度了。

越這樣,思維會越不能放鬆,無法輕鬆自然地獲取知識。而且因為太認真、太執著,過於拘泥於各個知識點,喧賓奪主,反而把主要的知識點湮沒了。

其實做任何事情,越輕鬆自然的狀態下,越能高效率。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0樓:奈丿何

腦洞可以讓你看書時有更深刻的影響,把東西記下來,看書的時候還利用腦洞記憶理解書籍,我看書的時候腦洞還可以,還不是太大但僅限於課外書,但是看到自己專業書的時候腦洞直接全開,無限大,期末考試全靠腦洞記會了所有專業書,所以說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腦洞~

11樓:文四爺

上週去畢業十年聚會,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把我當你的一些書信拿給我,在他家放了十年了……

當年我居然用物理理論去分析愛情,干涉、衍射、波峰波谷,回想一下那時候沒買電腦,去圖書館翻書多是時間簡史之類的,我也是醉了,我也是畢業多年之後才談戀愛的人啊!!!!

12樓:

教育心理學中, 有乙個概念叫「知識的遷移」,也叫學習的遷移,心理學把已獲得的知識、情感和態度對後續學習活動的影響,或者後續學習活動對先前活動的影響稱為學習遷移。

學習之間的影響,有促進和干擾之分,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是正遷移,起干擾作用的是負遷移。

題主所說的,過去學到的知識對現在所學的知識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我認為是一種促進作用,因為新知識的學習喚起了對舊知識的鞏固,而舊知識的鞏固拓展了新知識的思維面,兩者之間相互促進。

另外,這不正是聯想性思維的一種表現麼?從乙個點聯想到另外的點,連線成線,再交叉縱橫,不斷融合,最終得到新的體會與感悟。超越知識本身的學習,是更高一級的學習。

13樓:杜瀾

除非考試,出現腦洞就放下書沉思

剛才看到題主的「 所有我認為「有效」的資訊,都會盡可能將其納入我的認知體系 」那句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頓時浮現出了乙個堆滿各種機械零件的箱子,而這個箱子是乙隻吞食所有東西的機械巨獸的胃

14樓:

我也是這樣的哈,我是會在維基百科上搜一下,大概看一下不懂得那個東西,基本知道一下就好了啊,我覺得這樣就不會痛苦了,有點小小的強迫症。

15樓:

會產生這種困擾,原因在於你無法從書的本身得到足夠多的資訊。

當一本書資訊過少時,我們不會外延聯想(所謂腦洞大開),因為它難以觸及我們過去的經驗,也就無法和我們的記憶聯絡起來,這時,除非是自發的思維活動,我們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很難被調動起來。

而當一本書有著較為豐富的資訊時,這時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乙個是,資訊混雜,呈平行的趨勢。也就是說,這些資訊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這時我們的想象力是最有用武之地的,因為這種情況提供的思維素材最多;

另乙個是,資訊層層遞進,由淺及深。這時是最能調動我們的注意力的,這時我們的腦力最為活躍,很多「深刻理解」、「頓悟」、「豁然開朗」都由此而來。但是,假若你在逐層遞進的過程中,無法得到與此刻活躍的腦力相匹配的資訊(書的本身資訊量不夠,或者過於晦澀或隱蔽而沒有被我們所理解),這時這空出來的腦力就會由想象力來填補了。

所以,總結起來,結合題主描述,原因可能是此書對於你來講程度偏高。說得直白點:你無法真正駕馭它。

這時你要做的,可能是嘗試著放低自己的要求——要麼去讀同型別而淺顯一點的書,要麼就不要太追求完美。允許自己有讀不懂的地方,不求一次性讀懂,至少第一遍只求把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知識點掌握,消化完之後再讀第二遍、第三遍。以上。

16樓:

我覺得這種效率再理想不過了,人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而去查詢其他書籍進行學習絕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不要扯什麼考前突擊,那種東西學的快忘得也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7樓:蘇易橋

培根還是誰說過一句話,從書本上看到的只是自己頭腦中的對映。

原話記不清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我們從書上看到的,除了小時候打基礎用的東西,後來的理解類書籍,我們從中獲得的,其實本來就是我們頭腦裡擁有的,書籍只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你原本擁有而不曾發現的東西。

也就是說,如果看一本書時一直腦洞大開而其他一些書沒有這種情況,那麼是可以考慮丟掉它了。

當然這個前提是你得同意柏拉圖的靈魂回憶說,知識都是通過回憶產生的。

一直覺得柏拉圖是個用心靈思考的哲學家,這和西哲後期那些用工具思考的哲學家們明顯不同,理解柏拉圖不要試圖依靠「萬能」的邏輯,其實西方的很多東西,依然需要心靈感受。

18樓:

個人觀點:建議增加經歷

可以你想在書中尋找寫觀點,但是有時候卻找不到。有些的確很好,可能對於你我而言沒到時候。多從生活中發現,你或許能找到一片新天地。到時候看書可能豁然開朗。

最近,我看的書不多。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卻給了我更多的認識。思考好重要,但是僅僅是空想,最後可能啥也得不到。

19樓:

反對所有從日常角度闡述的答案

題主的關鍵問題在於意識控制力不夠 , 即大腦前額皮質的掌控能力 , 最好的方式是通過練習來解決. 鍛鍊身體是有效的 , 冥想也可以 ,前提是你大概知道冥想的套路.

拾荒少女說的比較接近 , 就是抑制多餘的聯想 . 但是這個事說來容易做來難思維是永遠滾滾向前的你抱著"抑制"的概念去和自己的神經元鬥 , 多半會瘋掉

正確姿勢是練習控制自己產生的聯想的方向 . 例如我說乙個單詞二向箔 , 那麼集中度較高的思維會產生的聯想是: 它的大小, 形狀,功能 ,原理等等 , 如果你的思維鏈太寬鬆 ,就可能飄出宇宙飛船,太陽系,血管這些詞了..

而要使思維更集中 , 習慣是一方面 , 意識控制力就是另一方面. 鍛鍊身體 ,足夠的血糖,足夠的睡眠都有正面作用. 冥想練習能取得的效果也是實實在在的 , 可以增加灰質提高意識的控制能力 .

《銀魂》作者腦洞開得最大的一集是?

恩,蛋蛋菌惡搞風之谷那集,遊戲任天堂那個小長篇,打掃廁所那集,將軍有關的都是,還有麼,我再想想,十四篇,密室篇,神樂睡不著然後折騰銀時後講故事的那段,土方尋煙篇,銀時被幾個女的調戲的那個長篇,巨無情,其他的都還好啦,都挺獨特的,你看到145的話,那還好,後面節操會越來越掉光奧 聖誕節那裡,201,剛...

看書時將文字在腦內讀出來好嗎?

微笑派對 雖然不知道為啥給我推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很不錯的。讀出來是好的,因為讀書讀書,本來就是要讀出來的。讀字的解釋裡就有說的意思,所以讀出來是挺對的。再說本來就有默讀,自己看書默讀挺好的。 小球 絕大部分人都如此,如果想消音必須學習快速閱讀,這個很多地方都有學習資料的,學完基本一分鐘幾千...

我想寫乙個故事,由於腦洞開太大,結尾是這一切都是主角開的腦洞(做夢),是不是太狗血了?

你這結尾還不如寫一顆隕石砸下來所有人都死光呢。至少 隕石遁 只有馬伯庸乙個人寫過。另外,做夢遁這個梗前人用了無數次了,這是腦洞太小的表現。 胖臉小妹妹 如果覺得因為腦洞開太大的話,其實你可以不寫結局。把故事終結在乙個差不多的地方就行了。不需要事事都交代清楚。我覺得那比為了結尾而結尾給乙個做夢的俗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