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和合資車差距有多大?

時間 2021-05-07 03:19:14

1樓:小劍劍

15萬以下,中國產車就是螃蟹的步伐,橫著走;

20萬~30萬左右,中國產車是蠍子粑粑獨乙份,就那麼幾個。

40萬以上,中國產車毫無存在感。

2樓:梁碩

太理論的東西我是不明白的,僅從我開過的幾款車的駕駛感受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自己開的是三菱藍瑟手動撥,我常開的車有我老婆的三缸Crider,朋友的奇駿,智跑,同事的馬自達cx4,飛度,卡羅拉。然後因為我換車想買國產,試駕過幾款國產車。

最大的感受就是,以上所有的合資車,我上手的感覺特別熟悉,不會因為第一次開,或者很久沒有開了之後再開,就會覺得動力上很陌生,油門的感覺很平順,很線性,剎車也不需要過多的去適應,就能很平穩,雖然品牌,排量都不一樣。但是試駕國產車的時候就會有乙個問題,起步一不小心就會突突,就是在毫無預兆的時候動力會一下超級充沛,而且會感受到,車換擋了,雖然沒有聲音,但就是知道,再就是剎車,有點靈敏過度,雖然這些可能不算是缺點,但是讓我能感覺得到和合資車的一些區別。讓我驚嘆的是,合資車是怎麼做到這麼多品牌和排量的油門感覺這麼熟悉呢?

不是動力和操控,也許是因為都是日系車或者是因為變速箱的緣故。不過我買車還是會買國產,因為我更看中的是安全性和輔助駕駛功能。

3樓:

我在某瑞4S店工作。由於工作原因,我認識本市幾乎所有4S的同行。首先,日系車的4S店要求面對客戶90度鞠躬,我們沒有。

其次,存在很多欺騙顧客的話術。然後,管理層次的人素質極低。各種欺騙廠家,欺騙消費者

作為一名員工,都不會買本公司的車。而且,本人偶爾打車,聽一下計程車師傅的評價。差距很是懸殊

4樓:金光大道

中國產車的質量進步過程側面反映了中國汽車配套業整體提公升的過程。近3年自主品牌的造車水平和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得益於國內整體配套水平的突飛猛進,過去合資車的零配件採購大多來自於母品牌的配套平台,主要以歐美國家為主,例如高爾夫4,好多配件的原產地都是捷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近十年歐美品牌紛紛在國內置立配套企業,同時也極大的拉公升了國內配套企業的工藝水平及研發能力,配套能力的提公升也相應帶動了自主品牌的整車質量。

對與汽車產業而言,產品力是否強大不單單是主機廠一家可以做到的,主機廠只能起到產品的方向性主導,沒有下游配套企業的強力支援,品牌力基本就是夢想。豐田之所以冠絕全球,勝在成本控制,勝在配套企業與主機廠的緊密程度。

5樓:zw007

中國產車的問題是很少有專心做車的,料都堆在內飾配置上,知道三大件這輩子追不上索性也放棄了,現在的新能源車說是要彎道超車,可以說新冒頭的這批車廠80%都是用汽油車底盤改一下裝上電池電機就賣了,這裡面又有80%用的都是老豐田平台的技術。合資車賣1部車3個人等著分錢,貴了沒人買便宜了不賺錢只能簡配,只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設計理念好的標準高的車再簡配也不至於太差,加上國家標準太低沒有監督,舉例說大眾簡配成什麼樣了,帕薩特全球車型為何國外沒問題中保研碰撞成績一塌糊塗,車身架構是不會有大不同的,只能說是簡配厲害,車架強度下降點,防撞梁給你鋁合金換成鐵皮,一部車省個幾百上千的你根本不知道。話又說回來zf為了G X P間接估計大家換車多消費,很多人一部車可能開個4 5年就換了,廠家也知道車造的再好也沒x用

6樓:霧塗

這應該就是對比了,同樣的排量,同樣的8AT變速箱,同樣的級別,乙個零百6.2(5.7),乙個零百7.8,這應該就是中國產應該努力的目標了吧

7樓:徐燿天

現在中國早就不是計畫經濟了。

能造出來和造出來有沒有人買是不同的概念。

中國產車的最大問題就是品牌認可度。

不認一汽,認大眾。

不認廣汽,認豐田。

你說中國產車做不出來好車?

你說國內造不出來好的發動機?

一汽CA12GV 405馬力 550牛公尺,這還不是好發動機?

然後誰來買呢?

市場經濟與全球化時代,不考慮商業利益,光談研發和技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是中國產造不出好車,只是消費者認標,接受品牌溢價,現階段中國產車依然得靠低價先活下去罷了。

8樓:

我也照樣學一下固用格式,本人現在國內一家銷量不錯的汽車公司擔任xx工程師,沒錯,就是xx工程師,非後勤類(反正我自認為非後勤保障部門,不管你們怎麼說)。日常工作地點為車間,與生產現場關係十分密切,有事沒事就會到處溜達,四大工藝車間最短的也待過幾個月時間,所以對車輛製造、檢驗還是比較熟悉的。說一下中國產與歪果仁的車吧~

1.研發-研發就少說2句啦,因為與技術中心交流不多所以專業性的東西知之甚少。就我目前看到的現狀,中國產車與國外知名品牌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研發實(錢)力。

大家也都知道所謂的逆向與正向了,國內車企推新車前最常幹的活兒就是買「友商」的同型別產品建模後修修補補再加點brain storm後的所謂獨特亮點,然後請注意,注意,嗒嗒~一款新車出現了,出現了。省時又省力,如果像海燕一樣長點心的話幹得好還能大賣!而國外知名車企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完全有能力進行正向開發,唔,有錢有人就是這麼任性。

作為一家沒啥特殊情懷的「普通」國內車企,我宣布我要推新車了,我要搞正向了!可是……沒錢又沒人怎麼辦?唔,還是再去看看我們的友商吧,唔,還是先逆一會兒好了,畢竟咱沒錢沒人嘛

2.製造-一提中國產車,大家腦子裡想得最多的可能是便宜、質量差云云。鑑於歷史原因,我們國內汽車產業起步比較晚,很多車企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合資,既然都合資了那就該把你們歪果仁的製造系統拿來給我們用用嘛,所以大家會經常看到中國產車經常打出採用x國xx公司xx平台打造~聽起來很高大上啵。

實際上,製造系統雖然用了國外的但是由於對製造體系的理解不同,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會與國外同一平台同一車型在外觀、效能上有所差異(在製造標準完全一致的情況下一般差異不會太大,除非因主觀原因對車進行了修改)。以我們公司為例,使用公尺國xx製造系統,OK,是公尺國的東西我們拿來用了,可是人是咱自己的人,工具是學來的不是一樣的,模具啥的都是自己找日本或者國內工廠做的,說到底合資方只是把製造平台,體系檔案拿來給我們看,你們好好學習然後快去幹活吧合資方不干預我們的執行,我們有自主管理權,我們是合資企業,但是產品只是帶有一點點國外血緣的中國產車。() 是不是該說質量了,近年來各種車企醜聞屢見不鮮,怪不得大家對中國產車沒啥信心了。

確實,部分車企有把關不嚴、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矇騙消費者的行為,不過我們中國產也有良心企業啵。我在公司這兩年看到的是嚴格的質量檢測,任何威脅到安全的質量問題都是不被允許的,任何威脅到安全的質量問題在被發現後都會被第一時間上報給公司領導立馬追查問題原因,是否有問題車輛流出,總之就是採取各種措施來追查問題車務必保證沒有任何一台車流到消費者手裡。拋卻車輛本身材料、結構僅談檢測質量我確實覺得本公司的態度非常明確——絕不允許任何安全問題流出,順便再加一句不管領導還是員工都是如此態度。

在此說的僅僅是質量主要放在了檢測上面(之前看有人說檢測應付了事,所以想寫寫自己公司的檢測情況),材料啊車輛本身結構就不談了,這些都是有要求達到標準的。

憋了20多年我終於答了一次,哈哈,會不會被查水表,還有,不打廣告不吹牛皮不問公司名稱~

以上為本人酒後胡言,拋磚引玉用~

心酸,辭職了

2023年國產車與合資車差距還大嗎?

鯫生 其實不是拒絕中國產車跪舔合資車。合資車裡面賣的好的只是大眾,本田,豐田,日產,冷門的韓法被忽略了,再細分到熱賣車型會發現,好賣的都是綜合產品力強的車。 曾樂康 中國產車與合資車差距肯定是存在的,但我們不能說中國產車就一定比不上合資車,在過去,很多人買車都會下意識選擇合資車,畢竟效能方面更可靠,...

國產車以後發展會超越合資車嗎?

叔本華 這是必然的毋庸置疑不過不可能是燃油車。燃油車已經快被歷史淘汰了。未來十年將是電動車的天下。那世界市場肯定就是中國產電動車的半壁江山 我沒馬你也沒馬 理論上說,中國產車不超過合資車的東家,就永遠不會超越合資車,在你有生之年裡你是不會看見內燃機方面,中國產車超越國外,那要是說超越韓系啊,那早超越...

同樣的價錢買國產車還是合資車?

POON 綜上所述,沒有太大的問題,就是不影響開車的問題有幾個.另外就是保值率確實比較低,4年要虧接近10萬,不打擾賣了,準備開到報廢. 喬治侃車 排除純電動汽車這塊不說,如果價位在15萬以下,更推薦中國產車,因為中國產車整體的質量已經可以了,而且車內的配置更加齊全和到位,中國產車走的是價效比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