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時期的人會幫別國滅自己的國家?

時間 2021-06-27 04:48:19

1樓:燈火闌珊

春秋戰國名義上有乙個周天子,各國名分上是一家人,且各國的文化認同基本一致。戰國時期的士是沒落貴族,和後來的不一樣,國主也只是最大的貴族,還沒後來的那種君權至上。

2樓:秋風淒然

戰國時期是沒有國家的概念的,有的是士族的概念,士族的利益高於一切。楚悼王死後,貴族們為了殺吳起連楚王遺體一起射,就是很好的例子!

戰國大部分名人是混的不行的才會離開原有的地域,范雎就是在魏國混不下去了才去的秦國,還有就是為了功名利祿,唯恐天下不亂的像蘇秦、張儀之流。

忠君愛國這個概念是儒家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那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並不是像後世那樣被人推崇,所以幫助外人滅己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樓:劉千城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齊治平可以說是中中國人深入基因裡的最高理想。最高理想是平天下,而各國都是天下的一部分,禮崩樂壞之後,天下已經不是特指周的天下,無論效忠哪國,都是殊途同歸。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性情剛烈?

英倫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 為什麼高畫素手機普及之後,就沒人拍到野人和水怪了 你看看跟春秋戰國差不多同時期的 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史 羅馬國史大綱 等書,西方世界這一時期重義輕利 捨生取義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到了帝國時代,驕奢淫逸 禮壞樂崩。到了中世紀,除了幾個道德模範,基本都是男盜女娼了。其實變的不是...

為什麼經常聽說春秋戰國時期那些不惜命的人?

久作無端客 祝聃射周王肩,不惜王命,商臣逼父自殺,不惜父命 石碏大義滅親,不惜子命,吳起殺妻求將,不惜妻命 鄭伯克段於鄢,不惜弟命,晉室曲沃代翼,不惜親命 晉國下宮之難,不惜卿命,龐涓妒賢嫉能,不惜友命 白起坑殺降卒,不惜人命,野人岐下食馬,不惜畜命 管仲臨陣脫逃,不惜軍命 狗頭 申生自殺,二子乘舟...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總是喜歡取和祖先一樣的名字?這樣談論或祭祀的時候如何把他們和祖先分開呢?

戴萬琦 首先,日本貴族的大名是乙個符號意義,代表家族。比如伊達政宗,伊達是苗字,政宗是諱,你真的稱呼他伊達政宗,或者政宗,都是不科學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貴族的名字一般是這麼組成的 家名苗字 通稱 氏或姓 諱 比如德川家康的全名應當是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或者源朝臣德川次郎三郎家康。其中德川是家名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