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們總是喜歡針對秦國?

時間 2021-05-29 23:42:21

1樓:

1、前318年,函谷關之戰,趙、魏、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勝2、前312年,藍田之戰,楚攻秦,秦聯合魏、韓攻楚,楚敗3、前301年,垂沙之戰,秦、齊、韓、魏,聯合攻楚,楚敗4、前296年,二次攻秦,齊、趙、魏、韓聯合攻秦破函谷,秦敗5、前287年,三次攻秦,齊、趙、魏、韓、燕聯合攻秦,秦退趙、魏之地,聯軍撤軍

6、前284年,五國滅齊,燕、秦、韓、趙、魏,五國聯軍伐齊,齊滅只能說秦國最後統一了天下,受到了過度關注,其實真的不是如此!

2樓:岸良

縱橫的核心是局勢平衡.

如果局勢失去平衡,就沒有了縱橫的意義了。

戰國時期的秦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一打N的存在所以要針對它.

但是也不光針對秦國,也禍禍過齊國,趙國,楚國.

反正就是誰強我們就跟誰過不去.我們老師鬼谷子如是說.

蘇秦,蘇代,公孫衍,魯仲連,田單,表示贊同!

張儀,范雎表示不屑一顧.

3樓:

因為秦國在當時是其他六大國眼中的虎狼之國,秦國地處偏遠,與山東六大國文明程度有很大差距,對秦國印象不好。但是也不是總喜歡針對秦國,是當時的秦國太強大了,才被針對的,無論哪個國家過於強大,都會被針對。縱橫家裡也有幫秦國的,比如張儀,和公孫衍,不過後來公孫衍又反過來針對秦國了。

4樓:萊士兇兇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麼...明明有針對齊楚的合縱啊....楚國就是被齊國發起的合縱經過垂沙一役打廢的。齊國也是被燕國發起的合縱搞廢的。

5樓:半面妝

題主說的商鞅變法,是戰國中後期。其次,商鞅變法後秦國強大了,還不是一般的強,我說的是綜合國力。再有,商鞅變法重農業,軍事,商業也重視,不過沒有前兩者重要。

(商鞅變法有了爵位,庶民也可以得到,觸碰了貴族的利益。)以上對於整個戰國中後期的其他國家來說是個隱患,別的君主想要模仿秦國變法來強大國家做不到,貴族那邊就過不去。(只說這麼多,我懶,不想打字)

So,對於這樣乙個在當時被認為是異類的強國。而且大家還都特別的好鬥,沒事總想幹一架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咳咳,沒說的,不打你打誰。你不是變法強國了嘛,那就打你,看看你是不是紙糊的。

我想說的是以下:平衡利益異類人心和變法這五大論點。

什麼?你看不懂?對不起啊,我是來說我的想法的,不是來做科普的,更不是來做辯論的。

我是分割線

補充一點:春秋和戰國時期(商鞅變法之前)的區別不大,追求的都是霸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追求的都是霸權,也只能追求霸權。

為什麼?很簡單啊,無論是誰,只要敢發動統一戰爭,其他的國家就會聯合起來打你自己,就問你怕不怕。而且那個時候百家爭鳴,你要是敢發動統一戰爭,自己國家就要起內訌。

另外再說一點題外話:商鞅是法家的,他在秦國推行法制的時候,差點被墨家的人搞死。

6樓:六點

這裡有一點,我與題主有不同見解。簡單說一下。合縱連橫也有針對楚國、齊國的。楚國被打得半死、齊國幾乎滅國。

根據當時的國際環境和態勢發展不同,形成過許多各種形式的同盟(合縱連橫)。當然,除了針對秦國,也有針對齊國、楚國的。只不過針對秦國的次數比較多而已。

比如魏、韓迫於秦國壓迫倒向齊國,形成同盟,當時楚國中了張儀的離間計,斷絕與齊國的盟約。魏、韓兩國又想奪回楚悼王時期丟失的土地。齊國組織的魏韓兩國一起攻打楚國,爆發垂沙之戰,把楚國打了個半死。

再比如,齊閔王滅宋直接導致齊國與三晉同盟的瓦解,樂毅組織的六國伐齊之戰,齊閔王死,齊國幾乎滅國。

當然,秦國的威脅最大,導致其它各國不得不形成同盟以抵抗秦國。

說白了,就是當時誰強,大家就組織起來幹誰。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總是喜歡取和祖先一樣的名字?這樣談論或祭祀的時候如何把他們和祖先分開呢?

戴萬琦 首先,日本貴族的大名是乙個符號意義,代表家族。比如伊達政宗,伊達是苗字,政宗是諱,你真的稱呼他伊達政宗,或者政宗,都是不科學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貴族的名字一般是這麼組成的 家名苗字 通稱 氏或姓 諱 比如德川家康的全名應當是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或者源朝臣德川次郎三郎家康。其中德川是家名 苗...

為什麼在張儀蘇秦等縱橫家的巧舌如簧之下,各國的王都跟智障一樣,任由擺佈?

北魏策士元玄鈞 策士之所以縱橫天下,主要是這三個條件,第一,才憑幾何,才能的高低決定了你的食祿位置,你的話得說到對方的心坎裡才行,通過以辯論形式來分析利弊,加上循循善誘,自然能讓人信服,可惜萬千遊說者中有此能耐者寥寥,第二,遇到明主,天下昏妄之主甚多,而明主甚少,夫膽肝相照之明主更是難得,張儀范睢沒...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能出現那麼多大師,百家爭鳴。現在卻基本沒有大師出現了?

羅漢果 春秋戰國時期有幾百個諸侯國,逐漸戰爭吞併,到戰國七雄,一國如果獲得高階人才,就會國力軍力強勢,這樣人才就成為搶手貨。而人才們呢,你要著書立說,研究強國之策,然後去兜售獲得施展的機會。國家之間的競爭促成了人才的競爭,人才又造就了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才是流動的,你不用我用,而人才也是大浪淘沙,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