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類似如今的翻譯的官職嗎?

時間 2021-06-23 00:58:12

1樓:儒家的少年

大清時期有理藩院,明朝有四夷館, 元代設立蒙古房,蒙古官學,唐古特學用來培養語文人才,後來元朝在大都設立會同館,負責正式口譯。 宋遼金對峙時期,為了知已知彼的需要,宋朝在生員考試中增加了翻譯女真文、契丹文和西夏文的內容。而西夏、遼和金國,為了吸收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特別重視翻譯工作。

党項族李元昊建立西夏,創制西夏文本,重儒興佛。官方選派貴族官僚子弟翻譯《孫子兵法》、《六韜》、《貞觀政要》等大量漢文典籍與佛教經典。佛教是西夏的國教,刻字司只是負責印製佛經佛畫的官方機構,與翻譯工作沒有關聯。

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除了仿效漢字創制契丹文字,也仿效漢制設立百官。官方不僅重視漢文書籍的收集,也很注重翻譯的工作

在州以上行政機關設立專門的譯文機構。遼道宗下詔制定了譯史的公升遷等級,按照供職時間長短和工作水平的高低決定其是否公升職,藉以激勵譯員。

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創制女真文字,也推行漢化政策,朝廷先後設立譯經所,弘文院,將《孝經》、《易》、《書》、《論語》、《孟子》等漢文典籍儒學經書譯成女真文。

魏晉南北朝時,各民族進一步大融合,會外族語言的人愈來愈多,到了唐代,與外國關係更密切,翻譯人員也就更多了。不過,整體來說,從南北朝至唐代,官方的翻譯機構和譯員主要從事佛經的翻譯工作,唐代譯人和譯經數量的是歷代之冠。相比之下,官方編制的翻譯人員就十分有限,在《唐六典》中記載,「鴻臚寺譯語併計二十人,」此外,中書省也配置譯語人,稱「直中書譯語」。

譯語人品級地位不高,其公升遷不超過從七品下的典客署令職位。但是,他們往往被委派出使西域等重要任務。

漢朝武帝時,朝廷設立主管少數民族與外國事務的的部門——大鴻臚,其下設有屬官有譯官令(九譯令)及丞,專責翻譯。有學者認為,從秦漢以來,北方匈奴始終是朝中心腹之患,處理北方事務是朝中重要政務,把周制的「像胥」改以北方的「譯」為官名。此外,為了配合中外交往的需要,漢代在學校中還開展了外語教育,培養翻譯人才。

《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五方之書即相當於今之外語書。

周禮?秋官》中的「像胥」一職,負責出使蠻夷閩貉戌狄之國,掌握這些周邊民族事務之人,就是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翻譯官。像胥按照對外族語言熟悉的程度,還分「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及徒二十八人」,要負責傳達王命,也要上傳各地情勢,以利國王統治與安撫邦國諸侯。

現代坦克的作用和古代重灌騎兵的作用類似嗎?

丹特士中尉 不完全騎兵,實質上是封建制的乙個組成部分,但是坦克並沒有這個用處。騎兵的盛衰史是和封建制度的起落高度同步的,也就是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對這兩件事具有類似的約束性,而實際上這兩件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繫結的。乙個顯著的特徵是,在近代,封建殘餘保留的越完整的國家,騎兵的社會精英屬性也越明顯,同樣這...

古代不是都城的大臣上朝帶翻譯不?

UvUmeow 早在春秋時期,掌握雅言就已經是外交官的必備技能。周王問中不中,你總不能回一句額聽不懂。所謂不學詩,無以言,不是沒讀過詩經就不會說話,而是詩裡面有許多表達方式,是外交場合的套話,人家拋梗你要接住。後面的歷朝歷代,當官的人也都學官話。這個官話早先是什麼樣,誰也不知道,但大體上和現代漢語北...

有類似柯南的專業嗎?

張楚璇 目測在中國,你想當偵探,那應該是為了做乙個能破案的人,而不是乙個找貓找狗找小三兒的人 是麼?是吧。然後當個警察叔叔,就像目暮警官那一撥。那麼可以學習的專業大致是 1.刑事偵查 我們學校有的,屬於刑事司法學院的課程 包括了訊問學,刑事訴訟法這些,不清楚他們具體的課程,貌似和法學院的不完全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