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開頭的那首《臨江仙》對全書定的基調是啥?

時間 2021-06-07 06:34:00

1樓:

那首臨江仙是後面人加的其實也是多餘的

後面的多事者自作聰明以為那首臨江仙提公升了三國演義的格調現代人還以為這首詩是經典絕妙的很呢

可是楊慎還寫了很多類似的詩是不是一首都不知道?

可見不是楊慎臨江仙高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高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滾滾長江東逝水按照今天的看法已經是太高了逼格滿天了還是那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對比能看出一些三國演義有多高

2樓:戴維斯炒蝦師傅

楊慎在寫臨江仙的時候,正是他被嘉靖皇帝貶黜,體會到歸隱之樂時的所感所想。臨江仙用於三國演義,其中的深意可能在於強調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已經隨風而去,當時的人們在經歷過沙場朝爭之後產生了歸隱的念想,在整個注重其實的故事中安插乙個安寧的畫面,豈不美哉?

3樓:遊鐵蛋

題主看的是毛本的,古本裡開篇並沒有這曲詞。本是說秦漢,全文如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轉回頭,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創業非容易,後代無賢總是空。回首漢陵和楚廟,一般瀟灑月明中。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詞曲悲壯,十分應景。

硬是要形容的話,個人覺得毛宗崗當時的心情就好比聽到了86版《西遊記》裡的《女兒情》吧!( () 「怎會如此應景啊!」)

4樓:Yifeng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公升日落。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閒談的材料。

從人物粉墨登場:皇帝,大臣,宦官,亂民,到英雄匯集:劉三兄弟,曹操幫,河北幫,江東幫......到英雄遲暮:孫氏,劉三,曹家.....

劉三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我以為他是勝者,卻落得兄弟死散家國無存。曹氏一統天下,卻落得被人竊取勝利果實,誰是最終的勝者?沒有!

英雄們走馬觀花版登場又謝幕,勝者們隨著歷史程序隨波逐流,這一切最終只不過成了後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悲涼、悲壯、可歌可泣。

大家對《三國演義》看法如何

已登出 避免帶著先入為主的印象去閱讀。很多人都是覺得貶三國演義可以裝逼,但也沒見仔細讀過三國志。就連三國志的部分內容,後面也有人持不同意的觀點。歷史就是這樣,通常只有寥寥幾句,解讀大可不同。你現在覺得是曹劉之爭,可知偏安南方時,尊孫權的較多。比如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無非是時代不同,需要的英雄不一樣罷了...

三國演義的三觀是否很歪?

傳說 三觀不正,我認為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正如謠言一般,常言道,謠言止於智者。這告訴我們你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也就不同,自古以來,有一句話說的好,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雖然這句話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我們仍然能從中汲取營養,三國中有許多權謀之爭,裡面的事例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社會現實,揭...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中的李典

孫權帶隊打張遼時,兩軍對陣。第一天,太史慈與張遼力戰一天,不分勝負。第二天兩人繼續鏖戰,扔下兩邊十萬人作看客,於是李典煩了,跟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樂進說 看到了沒,前面那個黃蓋子下面就是孫權小賊,你跑過去一刀砍了他,咱就不用整天看他倆 指了下張遼太史慈 裝逼了。樂進把自己那小腦袋一拍 對呀,俺咋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