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隨意乙個諸侯國「公民」,如何看待周王室與諸候國認同感,我東周國人?還是諸候國人?

時間 2021-06-05 01:40:57

1樓:太極生兩儀

都是華夏人,不存在這個問題,這一點類似中世紀封建法國

周王等於法王:乙個是京郊之王,另乙個是法蘭西島主。(不要看諸侯兵多勢大牛得不行,明面上,只有京郊之王和法蘭西島主是王)

周朝各諸侯等於法國各公爵伯爵:宋公爵,晉侯爵,秦伯爵,齊伯爵,楚子爵,越男爵

往下還有大夫和士

再往下就是平民

最後還有奴隸

諾曼第公爵,土魯斯公爵,香檳伯爵,某某村男爵

往下就是騎士

再往下就是平民

最後還有農奴

周朝諸侯國等於諸侯國:宋公國,晉侯國,秦伯國,

諾曼第公國,土魯斯公國,香檳領這種

至於民族,法國北方是法蘭克人,南方是奧克人,至於打日耳曼人和義大利人的時候,大家都是高盧人。

周朝民族問題簡單一點,南北方都是自稱夏人,不過當時周朝地域黑盛行。但是到了打蠻子的時候,大家都是華夏人。

2樓:

「有奶就是娘」一般人們會更加關注直接利益攸關者。簡單點說,如果百姓在諸侯治下,過得不錯,就會對諸侯有更高的認同感;反之,則會對其他層面或更高層面(周天子)的有認同感。

故鄉認同。每個人對故鄉都有一種天然的認同感。即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

例如,當乙個齊中國人與乙個齊中國人和魯中國人同時相遇,他會更加認同自己是乙個齊中國人。同樣的道理,在尊王攘夷的文化氛圍下,當乙個齊中國人與乙個魯中國人和乙個楚中國人同時相遇時,就會認同東周中國人的身份。

3樓:訫立史

諸侯國也不都是一樣的,姬姓諸侯國與周王室更緊密一些,而異姓諸侯國與周王室相對要疏遠一些,還有一些就直接叫板了,如楚國,都自己稱王了。

很多諸侯國出現的時間其實要比周王室早得多,像陳、薛、楚、褒、薊、越等諸侯都是周族入主中原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只是稱謂有些出入而已,所謂「分封」就是互相承認身份而已,用現代術語就是殖民,而燕國、晉國、虞國、鄭國等姬姓諸侯才是真正的分封而來。

那些姬姓諸侯國的中國人都是國君的族人,當然是更認同自己的國了,然後認同周天子。異姓諸侯國就另當別論了,敵對的也不少,例如楚國,還有一些被滅的,例如古唐國。

如果非得跟現代進行比對,共和联邦相對貼切一些,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就相當於姬姓諸侯國,而印度、牙買加、肯亞等就相當於異姓諸侯國。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國都,考古未發現有記載的方正 中軸對稱的都城形制,而是形態各異的不規則平面?

鄭莊公 要建成方正 對稱的樣式,必須進行大量的拆遷和平整土地,這都要花很多銀子。當然,野蠻拆遷也可以。如果不想花錢,又不想野蠻拆遷,就只能見縫插針地建。除非都城是建在荒無人煙的空地上的,這個時候不需要拆遷,平整一下土地就可以建成方正 對稱的樣式。 螺旋真理 1.中國最早的中軸線對稱修建的城市是臨漳鄴...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是什麼樣一種關係?

上又下又 對友好鄰邦了解不多,但是諸侯國之間誰滅了誰這個清楚。可以看看下面這幅圖 天繾星 首先,我覺得春秋和戰國是要分開的 先說春秋,雖然孔子認為春秋時代已經禮崩樂壞了,但是跟戰國比起來那真是仁義的天堂。春秋時代完全是貴族政治,平民能出頭的少之又少。各個貴族生活都挺滋潤,所以一般也不鬧的撕破臉。諸侯...

為什麼戰國時期乙個諸侯國就可以拿出50,60萬兵力,大統一之後的朝代拿出戰國時期乙個國的兵力都很困難?

叢林 很正常。戰國時期百姓的任務就是耕戰。而且各國地方狹小。動員的人很快就能到達戰場。而後世大一統國家受到地域和後勤影響通常只能維持少量常備軍。同時應對的敵人也是以騎兵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大規模的動員兵已經跟不上戰爭發展的趨勢。劉邦的白登山之圍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漢以後大量使用的是府兵制。以職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