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滅亡與李世民有關係嗎?

時間 2021-05-06 22:41:22

1樓:瘋狂紳士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先說結論——有鬼的關係。

事實上滅亡隋朝的跟李唐沒有啥關係,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還一直打著隋朝的旗號。

隋煬帝之死。直接的死因是禁衛軍造反。

楊廣如果能平息禁衛軍的造反,隋朝還不一定那麼快滅亡。

雖然他有三征高句麗。四處都是造反的人。

煬帝在江都,造反的是驍果。 驍果就是御林軍,意為驍勇果毅。作為保衛皇帝的精銳部隊,他們配置精良,個個頭戴金盔,臂刺血鷹,騎著汗血馬,身強力壯武功非凡,卻對江都沒有興趣。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漢子都是關中人。來揚州玩玩可以,老死江都,不幹。

於是在三個宇文白眼狼的使壞之下,禁衛軍造反,並殺了隋煬帝。

接著各路反王圍攻宇文。

李淵能擺平各路反王,最關鍵的一戰是虎牢關一戰,李二鳳一戰定乾坤,一戰定鼎天下,一戰擒兩王。這個是神仙仗。

虎牢關一戰的時候隋朝事實上已經沒了。

接著李世民就來了個玄武門事變當了皇帝。

李二鳳後來做到了飲馬恆河畔、劍指天山西;碎葉城攬月,鳳凰山觀鳥。

所有的這一切的表現形式都是,長安城跳舞。

活捉頡利可汗,然後頡利可汗後來在長安跳舞。李世民訓話的時候就搬出隋朝,說隋朝皇帝有難的時候頡利居然不救……

李世民去滅高句麗的時候,就搬出了隋朝,說高句麗築京觀。那個是隋朝的人,就是唐朝的人。

不過由於高句麗修長城很厲害,李世民沒有滅掉高句麗。

上面第四篇講的是李二鳳穿到宋朝。是知乎最熱血的文章。

事實上,要說楊廣,比宋徽宗等要強得多。儘管都是亡國之君。楊廣就是亡國,也要發瘋一樣弄死高句麗。

而北宋亡於金國,就是皇帝太慫的原因。

2樓:黑澤雨蝶

隋朝的滅亡是隋煬帝自己作死,和李淵都沒有關係為什麼會和李世民有關係呢,李世民還去雁門救了個駕呢。

噢,如果是這個關係的話,可能從某種程度上李世民延緩了隋朝的滅亡給,李家爭取了充足的時間建立唐朝吧。

3樓:勁卒阿萬

……帝巡北塞。……始畢帥騎數十萬謀襲乘輿,……突厥圍雁門,上下惶怖,……突厥急攻雁門,矢及御前;上大懼,抱趙王杲而,目盡腫。

……帝親巡將士,謂之曰:「努力擊賊,苟能保全,凡在行陳,勿憂富貴,必不使有司弄刀筆破汝勳勞。」乃下令:

「守城有功者,無官直除六品,賜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使者慰勞,相望於道,於是眾皆踴躍,晝夜拒戰,死傷甚眾。

甲申,詔天下募兵,守令競來赴難。李淵之子世民,年十六,應募隸屯衛將軍雲定興,說定興多齎旗鼓為疑兵,曰:「始畢敢舉兵圍天子,必謂我倉猝不能赴援故也。

宜晝則引旌旗數十里不絕,夜則鉦鼓相應,虜必謂救兵大至,望風遁去。不然,彼眾我寡,若悉軍來戰,必不能支。」定興從之。

……始畢解圍去。帝使人出偵,山谷皆空,無胡馬,乃遣二千騎追躡,至馬邑,得突厥老弱二千餘人而還。……車駕還至太原。

——《資治通鑑隋紀六》

沒有奔赴國難、火速救援的李世民們,楊廣很可能提前GG。

4樓:牧童

關係不大,隋朝的滅亡從三征高麗開始已經踏入了無可逆轉的境地了。

楊廣即位後,大興土木和對外征伐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從大業元年到大業七年各項工程基本完工,對外征伐基本結束。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在這七年之中已經民怨沸騰了。如果單單只做這些,隋朝憑著楊堅留下的基業,活下去一點問題沒有,基礎還在,人民還沒有起來叛亂,休養生息紀念就好了。

然而楊光自己不斷的作死,終於把隋朝給作沒了。

楊廣第一次出征高麗,是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也就是眾多浩大工程基本完工之後的一年。但是!大業八年出征的,從大業七年開始就已經開始準備了,讓山東養大批軍馬,全國各地籌措軍糧,準備戰備物資,大量造船。

可以說是給隋朝普通人民本來就難過的日子雪上加霜,到了基本過不下去的程度了。而第一次出征,又因為高麗遼東城的誓死防禦,完全無法攻破,隨之,楊廣命令宇文述帶三十萬大軍繞過遼東向平壤進發,但是途中中計被埋伏了,史料記載三十萬人回來的不到兩千七八。水軍來滬兒一樣中計大敗。

第一次出征宣告失敗。

在第一次出征的時候隋朝國內已經有叛亂開始了,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叛亂基本都是小規模的,不成氣候,幾十人幾百人的居多,也比較好鎮壓,問題還不是很大,所以楊廣忽視了這個問題,開始第二次出征。

大業九年,楊廣第二次出征,這次幾乎和第一次的劇本一摸一樣,到了遼東城就打不下去了。但這次後方失火,當時的開國元勳楊素之子,時任吏部尚書的楊玄感叛亂,這下楊廣急了。要知道貴族叛亂和平民叛亂的影響力完全不同,楊玄感叛亂沒多久,就聚集了十幾萬人的叛軍,還順帶威脅了不少開國元勳的兒子們加入他。

所以楊廣只能被迫撤軍班師回朝。這次叛亂裡,乙個重要人物出場——李密。李密給楊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進攻楊廣回師要地,讓楊廣大軍彈盡糧絕自己潰散掉,中策進軍川蜀地區易守難攻偏安一隅,下策打洛陽,但是一旦沒打下來楊廣回來了就完了。

楊玄感選了下策,隨後就像李密說的那樣被滅了。李密在楊玄感選擇下策之後就偷偷跑了,否則也不會有瓦崗軍了。

第二次出征的時候,除了楊玄感的叛亂,全國各地幾乎已經烽煙四起了,到處都在叛亂。但是當時的楊廣認為只要不是貴族叛亂,其他的叛亂都可以輕易鎮壓,再加上寵臣報喜不報憂,楊廣對真實情況也並不是了解的非常清楚,知道比較嚴重,但認為處於可控範圍內。於是,楊廣決定第三次出征。

大業十年,楊廣第三次出征高麗。高麗經過兩次的血戰防守,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防禦這次進攻了,於是遣使投降。楊廣接受了。。。第三次出征就這樣結束了

所以,三征高麗是這麼個結果:

隋煬帝楊廣,以付出了二百多萬軍士,全國上下無數的糧食戰馬,無數的勞工的代價,換取了高麗的一紙降書,沒得到任何實際好處。當然,最重要的代價就是國內的叛亂幾乎已經不可控了。

竇建德之流紛紛出現,到了這一刻,隋朝已經沒有希望了,隋朝的滅亡已經成定局了。李世民,甚至李淵都跟隋朝滅亡沒啥直接關係,李淵基本是在第三次進攻高麗之後,全國已經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才舉起了反旗的,與其說他奪了隋朝的江山,不如說是在隋朝人民舉起反旗滅了隋朝之後,李淵帶著幾員大將擊敗各個割據勢力重新統一中國。

5樓:80後老後生

我覺得,還是和楊廣的關係更大一點。

個人感覺楊廣過於偏執,性格有缺陷。其實,在大業七年之前,楊廣至少是達到歷代皇帝的平均水平的。他們楊家可能是摘桃子摘的太順了,以至於心理不夠強大,不像那些靠自己打天下的皇帝,能輸的起。

隋朝由盛轉衰,主要原因無非就是幾次打高句麗。打是沒問題的,問題是怎麼打。順風誰都會,真考驗人的是逆風局。

楊廣就像優勢路被單殺三次的後期,心態崩了。然後一次一次的送人頭,一直送到隋朝GG。

如果,他能及時調整政策,能穩得住,就像蛛絲馬跡一樣,即使剛打的3800被A了,我特麼有信心還能出一把。要是這樣,隋朝能崩?

天下不亂,李家不敢動的。

6樓:寒橋葉落

有一定的關係。首先李世民在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的功績就足以證明了,隋煬帝大業年間,由於運河和徭役的盛行,民不聊生。唐國公李淵起兵造反。隨後陸續出現了洛陽王世充,以及竇建德等人。

李世民在戰役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功勞。首先是瓦崗山,隨後率軍平定了王世充,以及覆滅竇建德等人。

7樓:乙隻Sophie

無關李家在晉陽起兵的時候天下已經起義不斷四處混戰了李家盡了臣子職分了

是隋煬帝在雁門關被突厥圍困後

選擇了跑到江都醉生夢死

天下大亂,起義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打到晉陽李家沒有義務給楊家陪葬

李淵若誓死抵抗,落得個家破人亡,隋煬帝還不見得念他的好李淵若直接歸附起義軍,免不了屈居人下,群雄爭霸,鹿死誰手還未知,跟錯了人又是一場浩劫

倒不如自立為王去搏一把

隋煬帝沒有死在長安,而是死在揚州

殺死隋煬帝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李淵,是宇文化及隋朝到這兒基本上就名存實亡了

非要計較的話,李淵攻入長安之後立了個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後來把他殺了

這也不是李世民的鍋

8樓:Schalphy

一點兒關係都沒得,在李家父子就是因為隋帝國已經崩潰,有了機會才起兵的,在李家父子之前,楊玄感,瓦崗寨,李密,竇建德已經公然造反了,隋朝在北方的統治已經名存實。當然一切的根源還得歸功於楊廣這位有才無德,好大喜功的暴君。

9樓:半曲弦鎩

無關,隋朝滅亡是隋煬帝自己瞎搞,沒那三兩三還要上梁山。把5000多萬人口搞到1000多萬,隋煬帝繼承的是乙個比漢武帝繼承的基業還要繁盛的大帝國(ps:隋朝繼承了北周的強盛基業),最後國破身亡,亂世之中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即使沒有他們隋朝當時情景下還要滅亡,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有後面的大盛世了

法家思想與秦朝的興盛和滅亡有關係嗎?

鹽選推薦 一上兩章我們講了周秦之變,從周代的制度到秦代的制度,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利用這一制度,秦代結束了列國紛爭,統一了度量衡,破除了封建壁壘。那麼,秦代的這一制度在後世運轉得怎麼樣呢?這是我們從這一章起要講的內容。西元前 221 年,39 歲的嬴政端坐在高大幽深的咸陽宮前殿。他注視著竹簡上大臣們列...

智商與善惡有關係嗎?

學生明 所謂智商是腦子執行的能力,而善惡是影響腦子執行的方式。乙個不關心他人的人不會把心思用在如何幫助別人身上,乙個不懼困難的人,會在困境時努力思考改變。乙個是心,乙個是腦子,乙個是人,乙個是機器。 播撒陽光 智商與善惡沒有絲毫關係。智商是人對事物的認知 判斷 應用的綜合能力體現。善惡與人的出發點有...

向善與成佛有關係嗎

Doosen 如果為了佛果去做善良的人,那麼是不對的。每個人都努力去做乙個善良的人,不關乎成不成佛果,不關乎福報。如果每個人都善良,我們的世界就是樂土。還要佛土幹啥。所以沒關係。 楊大懶人 答案是有關係,但是這個善通常是指佛教當中的十善 一 不殺生,二 不偷盜,三 不邪淫,四 不惡口,五 不兩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