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劉邦均用了一代,就完成秦國五六代人的努力統一天下?

時間 2021-05-06 07:32:45

1樓:桃花依舊笑春風

可惜的秦朝

秦始皇用十年一統天下

統一時間太快了,新的制度太先進,六國貴族沒死絕要是能慢慢消化六國,秦朝也不會二世而亡

要是能採取漢朝的措施,郡國並用,淡化矛盾也可以可惜了

2樓:刀削斧劈

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獨收孤秦之弊。鐫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

比較贊同《漢書》的觀點,劉邦之前都是依靠祖輩的努力才能成功,也就是貴族政治,貴族鬥爭。但是秦朝太奇怪了,劉邦摧枯拉巧就建立漢朝。秦國數代奮鬥能統一天下是正常的,劉邦統一天下才是不正常的。

說劉邦比秦始皇更厲害,我是不敢贊同的。

說秦始皇比劉邦更厲害,我是反對的。

秦國七代人統一天下是因為面對的是戰國群雄,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秦獨強,關東六國獨弱的局面了。

秦始皇面對的是六個政治軍事制度齊全的國家,本身也是擁有乙個國力強盛,政治軍事齊全的國家。劉邦面對的是一群政治軍事不全的格局勢力,或者說是軍閥,開局是乙個百十號人擁戴的盜賊頭子。劉邦雖然滅秦,但是滅秦不僅僅是他乙個人的功勞。

劉邦起點低,不過終點也沒有到達秦始皇的位置,只能說明劉邦的奮鬥線比秦始皇的長,但是並不能說明劉邦比秦始皇更厲害。

劉邦遇到的問題都是顯性的問題啊,很多隱患都已經爆發出來了;而秦始皇遇到的都是一群隱性的問題,很多問題都看不到。秦的滅亡就像一面鏡子,把所有的問題都給暴露了出來,劉邦按圖索驥給解決了大部分而已。這並不能說明劉邦比秦始皇更厲害。

兩者更像是陰陽的兩面。秦始皇有一群優秀的父輩,但有乙個相對較差的後代,導致二世而亡。劉邦有一群優秀的後代,有乙個相對較差的父親,所以漢朝存在了400年。

這並不能說明劉邦比秦始皇厲害。

(補充說明哈,我這麼說確實是有失客觀了,但我並不是真的捧一踩一,只是我對劉邦的了解比對嬴政的了解多一些,大多數問題只能從劉邦的角度去看,總體上認為他們的功績是差不多的)

3樓:句多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大前提:劉邦本人是個軍事與政治的雙料奇才。

為什麼說是奇才?因為這個人本來沒讀過多少書,也沒啥見識,在老家沛縣混了3/4輩子,卻在50歲之後兌現了驚人的天賦。從個人能力角度來說,這就是個為了結束亂世而生的人。

論軍事能力,在「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典故裡,韓信說劉邦可統御十萬兵馬。要知道韓信這人就是有一說一,直白說出「恥與樊噲之徒為伍」的人,他這高傲的性子應該也不至於奉承劉邦。

劉邦雖然打不贏項羽這種軍神級人物,但收拾英布、臧荼之流是沒問題的,而且他在滎陽也能頂住項羽的攻勢,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秦末漢初是中國歷史上,傑出人才最多的時代,光是軍事大神就出了韓信、項羽兩位,此外,章邯、英布、彭越、龍且等人也都是一等一的傑出戰將。

論軍事能力,劉邦跟章邯的水平應該是差不多檔次的,略遜於軍神級別的一流統帥。雖然後面有白登之圍這等囧事,但匈奴肯接受和談,其實也是因為攻不下白登山(能攻下來誰跟你多bb)。

政治上,能屢次算計韓信,指定陳平、周勃為相,為漢室續命;施行郡縣制分封並行制度,白馬之盟等等舉措,都能體現其政治水準之高。可以說,強漢國祚綿長,劉邦這位奠基者應當首功。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天下局勢與運氣。

天時地利人和,劉邦幾乎全佔了。

首先是巴蜀地區偏遠,遠離中原戰事,在秦末戰爭中受波及相對較小,且當時都江堰已經大成,成都平原已開始展現天府之國的地利優勢;其次,劉邦在分封時拿到了漢中,也就具備了進取關中的條件。

天下局勢這邊,從另乙個角度講,秦末紛爭其實可以看做是六國的貴族與遺民,對秦帝國發起的一次合縱狂潮。熟讀戰國史的各位,應該了解,每次合縱將秦國打壓回函谷,短暫和平之後,東方六國並不會就此消停,反而會進行無止無盡的相互兼併。

而這次合縱,直接將秦國打垮了。隨著項羽分封列國貴族以及有功戰將後,列國相互之間的摩擦也就開始了。

首先是齊地的亂局,要知道齊王建在戰國末期倒向投降主義後,齊國就一直處於韜光養晦的狀態。加上齊地富碩,坐擁山川漁鹽之利,又易守難攻,適合割據。當項羽介入這片土地的紛爭時,就注定他短期內難以脫身,如果在這裡死磕,脫一層皮都是輕的。

而張耳和陳余早有久怨,兩人在河北一通摩擦後,北方也亂了。至於三秦地區的章邯,司馬欣,董翳三王皆為秦國降將,在關中地區不得民心。而劉邦入關後秋毫不犯,深得關中民心。

秦國故地一分為三,相互掣肘,並非鐵板一塊;且不久前秦軍又被項羽在鉅鹿狂屠過,三秦地區的有生力量可以說是虛弱到了極點,綜合上述幾點,劉邦出漢中的難度就比要比季漢時期的丞相要小幾個維度。

此外,韓信、彭越和英布三人,在最關鍵的抉擇點上,都不約而同地站到了劉邦這一邊。這其實是小概率事件,因為我們後來也知道了--他們的抉擇並非是最優解,且在三英的個人角度來看,很可能是最差的解法。而且當時並非沒有人幫他們分析過其中的利害--起碼蒯通就明確的幫韓信分析過三分天下之計。

至於其他的原因,也有答主分析過了,比如秦始皇的政策與法令,基本上就為華夏大地後來的歷史埋下了大一統的種子。秦始皇之後,華夏大地分久必合,不管曾經亂成什麼鳥樣,最後終究回歸統一。從這個角度講,劉邦相當於是第一位收穫果實的人。

但能夠收穫果實,前提是劉邦這個人的能力過硬。沛縣這個地方,劉邦一出山帶著一幫頂配班底,打天下不久後又遇到了酈食其和張良,他本人也無師自通,知道怎麼排程使用這些幫手。光這一點就夠劉備哭暈在廁所裡了:

曹操都統一北方了,才遇到諸葛亮;折騰了0.9輩子才遇到的法正,剛打敗曹操,正要猛虎添翼的時候,翅膀就折了。

回到原題,總體而言,劉邦能在短期內統一,基本前提是自身能力過硬,雖然在大多數人印象裡,劉邦的流氓地痞形象已經比較深刻(他確實也是),但他同時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奇才。

此外,最重要的是,他的運氣之好非常人可比:手底下有一套頂配的文武班底,且知人善任;天下局勢錯綜複雜,有很多空子可以鑽,有張良這種頂級戰略家幫忙琢磨,大方向上可選的解法多,且張良這人在大方向上從來不出錯(張子房在這點上就離譜);其他人在關鍵的抉擇上,又不約而同地站到了劉邦這一邊。

很多人可能不信運氣和天命這一說,但其實歷史上很多的事情,就是這麼巧合,能力是先決條件,而運氣往往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最後,說句題外話:

在我看來,成功的人,如同劉邦、劉秀,運氣都是好的很類似,可以說是真正的位面之子;但劉備,丞相這些奮鬥了一輩子,努力到極致的人,遭遇的霉運卻是花式的。

想成功,其實還真挺不容易的。

4樓:戰國霸王

劉邦這位子,是秦王子嬰傳給他的知道吧。

不信你去問子嬰,這事很多人都看見了。

按照題主劉邦只用一代就統一天下的說法,秦朝也是,秦始皇只用一代就統一六國。

實力強弱,誰強誰統一天下。

戰國七雄之所以是七雄,就是實力都差不多,不足以統一天下。

劉邦就不同,除了西楚霸王項羽難打,其他都是一路碾壓過去的。

當劉邦實力大於項羽,就消滅了項羽,自然就統一天下,打天下,靠的就是實力。

不信這事你可以去問項羽,劉邦的實力大不大,他最有發言權。

5樓:惟願卿安

孝公:商君吶,秦國可否一統天下

商君:君上,天下紛擾割治五百年,一統大業自是千難萬險,而且,絕非一代所能完成。 商滅夏,歷時兩代。

周滅商,歷時三代,近百年。僅僅秦國由弱變強,就用了二十多年。若要東出,與六國爭天下,直至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於秦,鞅不能測算何年何月才能成此偉業。

惠文王:「先生昔日曾云橫強,今日能否細解?」

張儀:「橫強者盟他國以強秦國,邦交為先,伐戰為輔。伐戰只勝一役,當今天下,尚無一國有滅國之力,尚無一國敢有滅國之心哪。天下列國齒牙交錯之勢,一國滅,他國危,列國定群起而攻之。」

先秦時代的中國,是乙個很散的概念,有點像建國後還存在過得,村與村的械鬥史,只有對張村的歸屬感,並無對整個鎮子的歸屬感。

週大分封以來,各國對各國的核心區域歸屬感屬於根深蒂固。他們不是周朝人,而是趙人、秦人、楚人·····

六代秦王做了什麼呢?擊穿人與人之間身份的高牆,你不是趙人、楚人、而是天下人

這面牆被打穿了嗎?遠遠沒有,

尤其是老貴族們心裡那面牆沒有。但是早已搖搖欲墜····

秦花了六代的努力憑什麼你劉邦乙個人就能

秦之六代雄主,所遭遇的時代,是分的大勢

秦用六代的努力,把這個勢轉變為合,

而六國老貴族全是這個大勢下追逐骨頭的狗

項羽是,不然他殺什麼義帝

劉邦是,約法三章足見其心

其餘不成器王們,也都是,一回封地,都急不可耐的互相攻伐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盡北戶

啊~啊~

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無不臣者

功蓋五帝澤及牛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世世永昌千秋萬歲

世世永昌千秋萬歲

在皇帝擺弄他的龍袍的時候~

有兩隻小狗夢見骨頭

汪汪汪汪咬了一宿

咬了一宿狗毛兩口

汪汪汪汪沒有骨頭

別急別急

終究是你們中乙隻的

6樓:

周朝的制度和秦的制度是不同的。中間還插著個孔子在那裡給周禮搖旗吶喊。不僅要制霸,還得把對方的地盤徹底收入。

統一後,書同文。

等於是給劉邦打了乙個特別好的基礎。

當然也不是劉邦有眼光。而且劉邦手底下的人有眼光。查一下蕭何干了什麼,就明白了。

7樓: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

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迴圈,終而復始。周秦之閒,可謂文敝矣。

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

8樓:刮民黨運輸隊

其一是因為劉邦順應歷史潮流,其二是因為劉邦的能力遠超歷代秦王。

說嬴政的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就離譜,搞大一統的秦朝十五年就亡了國,分封制的周朝維持了791年,秦末漢初裂土封王才是常態好不好?真正將大一統深入人心的是兩漢四百年n代明君共同努力的結果。

引用一點史記原文

【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 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

趙將司馬昂為殷王。趙王歇徙王代。趙相張耳為常山王。

當陽君黥布為九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番君吳芮為衡山王。

燕將臧荼為燕王。故燕王韓廣徙王遼東】

【迎趙王歇於代,復立為趙王。趙王因立陳余為代王】【其明年,立張耳為趙王】

【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即立太尉盧綰為燕王】

【高祖曰將軍劉賈數有功,以為荊王,王淮東。弟交為楚王,王淮西。子肥為齊王,王七十餘城】

所謂滅秦報項籍大腿滅楚報冰鮮大腿說到底也就是失敗者的意淫而已。

劉邦為啥拜韓信為大將?

關東 因為能打,不然還能是什麼?至於為何韓信最後死那麼慘,那是因為太能打了。戰亂時能打是好事,可以活下去。太平時能打是壞事,功高震主,懷璧其罪。 孤鴻揚帆 因為劉邦給蕭何面子,認真看過史書就知道,劉邦在封韓信為大將之前根本沒跟韓信見過面,是蕭何力薦,劉邦看在蕭何面上直接冊封,然後才有問策韓信一事。 ...

明太宗朱棣為啥用了方臘的年號?

平城故夢 歪個樓。大家都提及了永樂這個年號在高句麗和方臘時期用過。1.高句麗地處幽燕之地 2.方臘在統治者視角屬於逆賊 所以 你沒看錯,這個年號是有歷史典故的,就是 燕賊篡位 手動狗頭 認真一點說,永樂可能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這種可能有歧義曲解的年號一般都是皇帝本人制定的,諸臣不可能去指出問題。...

蒙古部落為啥只用了少數軍隊,就能征服如此廣闊的版圖?

天涯一覺 蒙古軍隊數量並不少,當然比起金宋這種抓農民送人頭的,還是少多了,這是文人瞎算導致的 實際上宋金作戰部隊也沒那麼多,文人弄不懂罷了 三次西征軍隊數量都不比對手少明顯數量,甚至有時候還更多。 十字軍元帥 如果單純論蒙古人組成的軍隊,確實不多,但架不住蒙古人是最會利用僕從軍隊的少數民族呀!你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