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一定要造項羽的反?

時間 2021-09-09 14:11:57

1樓:北辰

這個問題有點尷尬,好像什麼都不懂的人才能提出來,劉邦沒有尊項羽,何來造反一說,劉邦尊的是懷王,打的是懷王的旗號,又不是打的項羽的旗號,項羽不仁,殺害秦人,流放義帝,分配不均,天下諸侯紛紛反抗,共同反抗項羽是民心所向,是大勢所趨

2樓:禁與千尋

千條萬里,造反有理。

只要我有能力,就能造反。

所謂理由,不過是集合通道的宣傳口號。

古代那些人為什麼要造反,要當皇帝?

因為相當皇帝,覺得可以當,就這。

是早飯的結果不香嗎?

劉邦造反成功當了皇帝,不好麼?

反過來項羽可以造反,需要為什麼麼?

相遇可以,為什麼六棒不可以?

為什麼?

3樓:陌上玉

劉邦和項羽好像沒有過臣子關係吧,何來造反?

況且,如果到了那個地位,讓卻讓同級項羽領導著,應該多少也不服吧,而且項羽個人的小毛病還不少吧

4樓:小白兔

什麼叫造項羽的反啊,他又不是皇帝,當時的公認老大是義帝楚懷王熊心。項羽是王,劉邦也是王,兩人是平級,不存在造反之說。你項羽還把熊心弄死了,我劉邦起兵討伐。

這明明是項羽造反,劉邦帶頭平亂啊

秦亡後,野心勃勃、不甘為臣的楚將項籍,勾結和蠱惑了楚國諸將和列國諸將,集體造反,驅逐舊主,自立為王。在這個過程中,項籍架空了楚王熊心,瓜分了熊心楚國,一分為四,得到其中最大最豐厚的四分之一梁楚九郡膏腴之地,建立屬於項籍的西楚國

5樓:

談不上造反,鴻門宴後,項羽作為軍閥頭子,代替「義帝」,分封十八路諸侯王,項羽分封之前地方勢力合作進行亡秦作戰,分封之後,就是諸侯混戰了,劉邦、項羽都追求統一,自然會發生軍事衝突。

劉邦是漢王、項羽是霸王,都是王字輩,沒有誰高人一等的說法。

6樓:liuhan8427

劉邦又不是項羽的臣子,人家是楚懷王的臣子。

劉邦的老大楚懷王死在項羽手上。

項羽搶了劉邦的地盤。

項羽對劉邦不守信用,違背懷王約。

可以說劉邦和項羽仇深似海,劉邦不去找項羽報仇倒是奇怪了。

7樓:釣魚者

項羽又不是義帝,劉邦何來造項羽反的說法?

反而是項羽弒殺義帝,而劉邦出漢中之後即刻給義帝發喪,大義名分上劉邦把項羽吃得死死的。

劉邦比項羽大二十多歲,政治經驗和人生閱歷強太多了。

8樓:quetzacoatl

題主好像在問這麼乙個問題——俄羅斯為何一定要造美國的反俄羅斯和美國同為平等的主權國家,談何造反?

劉邦和項羽都是平等的諸侯王,又何來造反之說?

滅秦之後,如果劉邦有反可造,那物件也是義帝;然而真正造了義帝的反的,反而是項羽。

所以,真正應該問的是,項羽為何一定要造義帝的反

9樓:Sugar

題主可能對鴻門宴後的歷史有不少誤解

劉邦沒有造項羽的反,而是項羽造義帝的反,項羽弒殺義帝篡位楚王,百姓愛戴義帝,劉邦為義帝報仇剷除項羽,反而是在替天行道。

先說項羽,鴻門宴時項羽的職位是魯縣縣令、楚國上將軍,楚國是義帝的,他只有一塊魯縣,軍隊也是義帝的,項羽只有指揮權,乙個將軍在法理上是無權分封的。所謂的「分封」其實是項羽陰謀聯合諸侯發動的一場政變(集體造反),為的是架空義帝,入關將領為了獲取土地同意和項羽合作,後人說項羽分封是因為他是這次造反的主謀。

但劉邦沒參加這場陰謀,所以項羽能擅自把他划到巴蜀,如果參加了開會時就會明著反對,爭取到其他地方,而不是都受封完了才讓張良寫信談判封地問題。

當時項羽向義帝請示分封時,義帝的回答是「如約」(按照「懷王之約」封劉邦為關中王),對於劉邦封漢義帝也是不認可的,魯縣縣令(項羽)有什麼資格安排碭郡郡守(劉邦)?但即便是架空義帝,義帝仍是名義上的國君,所以劉邦的漢王法理上是義帝封的,劉邦受封漢王時,項羽還沒成為楚王,義帝健在,何來上級造下級的反一說

楚漢戰爭是多路諸侯爭霸的一場淘汰賽,每路諸侯都是平等的王爵地位,更不存在誰造誰的反,楚漢戰爭第一槍是燕王臧荼打響的,第二槍是齊相田榮打響的,劉邦開戰時,天下早就亂作一團,劉邦更不需要背戰爭狂人的罵名。

天下一直都不是項羽的,不存在誰造項羽的反一說。

10樓:Benjamin

你這也太看得起項羽了,項羽也就類似於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期的袁紹,然後你問曹操為何造袁紹的反?兄弟,你連一些基本情況都還沒搞清楚啊

11樓:觀爾正

劉邦集團這個稱呼比較切合實際,所謂亂世出英雄,秦末群魔亂舞,其中不乏英雄,而劉邦、項羽只是其中代表罷了,哪有誰造誰的反,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項羽集團本質上是類似於齊國的宗族勢力,以乙個「項」字打頭的項家軍,只是由於項羽的軍功無人能比,顯得突出一些,但英雄並非只要軍功,還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從韓信的憤然離去,陳平的黯然離崗都可看出項家軍的終極弊端——人才不能展其才。

劉邦集團,創業之初,又有幾人姓劉,張良、蕭何都是不世出的謀士,曹參、周勃都是勇冠三軍的大將,酈食其、陸賈都是三寸不爛的喉舌,其他類似的人才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這些人為什麼依附劉邦必有原因,他們才是推動劉邦往前的最大推手,他們的名字叫人才。

12樓:劉季

劉邦認為項羽沒有遵守懷王之約,分配不公,沒有讓自己當關中王。

「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史記高祖本紀》

我認為劉邦實際上在滅亡秦朝時仍然只想做乙個王,我可以舉出以下理由。

當是時,趙別將司馬卬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南,戰雒陽東,軍不利,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齮走,保城守宛。

沛公引兵過而西。張良諫曰:「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

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彊秦在前,此危道也。———《史記高祖本紀》

當時劉邦是一路狂飆猛進,不顧後勤被切斷的危險也要進入關中,張良都說你這麼做就是想快點入關當關中王。

其舍人陳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見沛公,曰:

「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十,人民眾,積蓄多,吏人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

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後: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後又有彊宛之患。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

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沛公曰:「善。

」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

陳恢打動劉邦的說辭就是死扣著關中王,並獻上計策後劉邦直接賞了陳恢千戶,又封了郡守乙個侯,這一切都是為了入關來完成懷王之約。

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巿。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

「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史記高祖本紀》

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

這是約法三章的基礎,劉邦之所以約法三章就是劉邦要當關中王,所以他把秦人當成了自己的子民,結果他這麼一搞秦人居然唯恐他不當王。

樊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願急還霸上,無留宮中!」沛公不聽。———《資治通鑑》

這裡其實是最關鍵的證據,沛公在樊噲的勸告裡毫不猶豫的把樊噲話裡的天下當成了放屁,什麼天下不天下的,我只要乙個關中王就能美滋滋的過日子了。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

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

———《史記高祖本紀》

有人認為沛公要保有關中,做關中王,一定不要讓諸侯進來,劉邦毫不猶豫的照做了。

這一時期的劉邦,因為關中王,活脫脫的就像乙個賭徒,不得不說楚懷王還是很厲害,乙個懷王之約就讓漢高祖爆發出了全部能力,一口氣把咸陽拿下來了,血賺。估計入關這一段時間是劉邦鬥志最高昂的時期了。

這一時期,劉邦的部下怎麼看劉邦的呢,大概是這樣「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史記高祖本紀》

王關中!王關中!後世的有野心的開國之君要是看見他們的先輩漢高祖是這麼個樣子,怕不是下巴都要掉下來———秦朝你都滅了,怎麼才這點志氣啊。

可惜,夢的最後很慘

「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史記高祖本紀》

負約!漢王怒,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蕭何諫曰:

「雖王漢中之惡,不猶癒於死乎?」漢王曰:「何為乃死也?

」何曰:「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

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

」———《史記高祖本紀》

多年以後,劉邦和項羽面對面還瘋狂數落項羽

罪二。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史記高祖本紀》(因為劉邦把守關中,項羽氣的一下攻進函谷關,這時候都楚漢戰爭了,還計較這件事,醉了)

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史記高祖本紀》(主要是搶了本該屬於你的錢了吧)

罪四。又彊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史記高祖本紀》(屬於是精秦了,你忘了你是楚人和反秦將領了嗎,屁股坐在秦王上了,都開始心疼秦人了233)

罪七。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梁楚,多自予———《史記高祖本紀》(這裡屬實笑噴了,感情你是因為項羽多拿了土地氣不過啊)

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史記高祖本紀》(懷王之約)

雖然鬧翻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歸根結底懷王之約應該就是是劉邦背叛項羽的最大原因,有人肯定會有疑問,難道僅僅是因為懷王之約就能促使劉邦背叛項羽嗎,這點是肯定的,有興趣的可以查詢一下田榮這個人,他的境遇與劉邦類似,土地被一分為三,不過結局更慘,連王的尊號都沒有,結果氣不過當了反項羽第一人。

需要注意,項羽在反秦時與劉邦、田榮等人並不是從屬關係,因為利益不均而鬧翻簡直太正常了,項羽雖然有功勞和實力,但劉邦、田榮等人也有,項羽並無法讓這些人像下屬一樣聽命於他。

而且項羽也無法協調這些諸侯,而劉邦則恰好有這個才能,之後便是劉邦還定三秦,組織諸侯聯軍打進西楚首都彭城的故事,當然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漢高祖劉邦是項羽分封的「漢王」,為何劉邦打敗項羽後,仍以手下敗將封的「漢」作為國號呢?

劉博通 項羽是戰敗了,他是手下敗將。但是漢王劉邦戰勝了勝者王侯敗者賊,所以他用漢王的封號作為國號是再正常不過了。項羽戰敗,那是他的事,與國號沒有關係。 夫子曰 首先,劉邦只是接受了項羽的分配 劉邦對分配結果非常不滿,但迫於形勢,只得接受 得到分配的原因是 自己參與了倒秦戰爭,且在戰爭中有卓絕貢獻 而...

三國殺中為何首反一定要跳?

西城飛鷹 我就不跳,除了當主公,玩啥都玩成內奸,注意平衡各方勢力,多觀察少出手。要是我玩反賊,就先裝忠臣,再裝內奸,如果主公對我是忠臣深信不疑,那就裝到底。 糾結倫 軍八首反跳出來後面的反賊才能準確推斷身份不會誤傷。但是軍五輕易跳反就會面臨2打3。內奸幫誰全看心情。個人覺得軍五才是三國殺的核心玩法。...

成王敗寇,為何劉邦和項羽在現代人的眼裡好像對換了位置

攖寧 楚漢之爭到現在過去了兩千年了 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朝代。從唐朝到清末大多是由儒家把持朝政。你覺得那些悠悠眾口的酸儒會待見這個喜歡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帝王麼君不見陳世美武大郎都被寫成什麼德行了 已登出 因為大部分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普通人,失意者,更殘酷一點說,大部分人都是競爭的失敗者。小的時候我們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