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之變時袁崇煥兵少,後金為什麼不直接滅了他,報寧遠寧錦之戰的仇?

時間 2021-05-05 15:00:22

1樓:消逝的銀河

這個問題真搞笑,就像問金國和南宋議和為啥不要求直接殺了秦檜一樣

人家秦檜還沒矯詔殺岳飛然後遣散淮河守軍,把金軍引到杭州堅請喇嘛入城呢,金國都不捨得他死,況且我滿清第一巴圖魯?

2樓:自信自知常自在

應該是原本就沒有寧錦之仇吧。

皇太極也應該認為把袁崇煥這貨留著,對自己更有好處吧。如果把袁崇煥乾掉的話,明廷另派乙個人過來,誰能保證新來的會比袁蠻子更好對付?

3樓:吃書的

首先軍事實力上面後金軍和關寧軍的兵力對比並不大。關寧軍總數約兩萬,而後金全軍兵力也不過三萬多人,硬攻關寧軍營盤即使獲勝損傷也小不了。而且此時北京城下勤王軍不斷到來,後金軍也做不到全力圍攻關寧軍。

其次,關寧軍從入援以來一路避戰,軍中收留了奸細銀定和使者白喇嘛,廣渠門之戰中很多將領的作戰態度也並不積極,比如不戰而逃的王成胤,甚至有史料記載「遙見袁兵亦溷清兵中劫掠,城內運餉袁營,反遺清寨。袁營列前,清營駐后,相距不遠,復不出戰,眾甚疑之。」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很可能會認為可以爭取讓關寧軍叛變,事實上祖大壽也真的在袁下獄後煽動裹挾關寧軍逃潰,幫了後金軍大忙。

4樓:粉侯

清軍入塞時皇太極兵更少,按目前各方面史書推斷總兵力不到3萬,10萬那是號稱,真有十萬他真敢打北京城了,了不起洗劫一空再撤軍唄,不打北京說到底是兵力不足。傳說中的廣渠門大戰後金出兵不過3000(其中2000蒙古兵)袁崇煥5000。後面還趕來了4000多援軍(也有說法是城內京營出戰)。

到後來各路勤王大軍趕到後明軍總兵力不下十多萬,如果不是互不統屬,指揮混亂,皇太極想全身而退都難。因此當時在北京的皇太極更希望的是多搶東西。不過對於敢於冒進的明軍皇太極還是很樂意吃掉的,參見滿桂趙率教。

而以袁大將軍的秉性,即使不下獄也不可能輕敵冒進。皇太極當然沒機會吃掉他

5樓:天一之水

老袁兵不少,關寧軍九千,滿桂宣大軍五千,另有薊鎮和京營各部守衛京城,而後金入關連蒙古一共二萬多人,還要分兵守後路,北京城下一萬五六千而己,連京城都圍不起來。而且老袁幫後金殺了毛帥,何仇之有!

6樓:rizhuhou

己巳之變中,後金汗黃台吉試圖消滅袁崇煥,在戰鬥中派出了狙擊小隊,險些得手。

但是,因為衛士袁公升高拼死防護,袁崇煥逃過一劫。

《遼師入衛紀事》一賊掄刀砍值公,適傍有材官袁公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公或免。時賊矢雨驟,公與餘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

7樓: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嘛。

皇太極滅不了袁崇煥,原因要麼是夠不著,要麼就是吃不掉。

我們看袁崇煥所部與皇太極軍相遇的幾次情況。

第一次,是馬伸橋,十一月十二日。這實際算不是一次相遇,因為只是哨探接觸戰,當時皇太極大軍還在遵化城起行,向薊州進發的半路上,因為第二天就到達薊州城了,向前方發散哨探。而袁所部早已於初九到達薊州城,也向敵軍方向派出哨探。

十二日,遼卒哨至馬伸橋,與奴遇,大敗之,斬敵酋,軍聲大震。餘極啟曰:「奴既來馬伸橋,離薊城二十里耳。

此必系前哨。大隊定在後,我當速為之計。」公遂同諸鎮將宿城東樓以待。

《遼師入衛紀實》

第二次就是薊州城。

薊州城這個地方有點迷惑,我個人的理解是,袁崇煥佔據衛城,希望皇太極來攻城。而皇太極對攻城沒把握,當然也不會攻。所以雙方對陣是袁崇煥只派了兩百騎列陣前沿,皇太極連理都不理,根本不打,更不用說攻城了。

這有點象雙方各想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形勢作戰,結果都不上當,打不起來。

一方說,「你上來啊。」另一方卻說,「你下來啊。」結果上面不下來,下面的不上去,當然打不起來。

這個地方是重點,理論上,大軍只有一條路挺進,沿路的城堡一定要拔掉,不然就算勝了,除非整個占領敵方地盤,後撤都是乙個問題。皇太極當時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打下北京的打算,要想回去,遵化要拿下,薊州城當然更要拿下。之所以不打,當然乙個是堅城無法攻下,攻得下也得耗費時間,而且四方關寧軍分散逼近,處境就很危險了。

這對皇太極來說是乙個難局,就象下棋一樣,這裡不能下,那裡也不能下,排除所有肯定是錯誤的方案,那剩下的就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了。攻城不行,撤回不行,繞道繞不了,那就只能不攻城進北京再想辦法了。

第三次是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城東,沙窩門那一帶,也就是廣渠門。

袁崇煥是率九千騎兵先期到達,之所以說是騎兵,是因為其速度是一天一夜之內,從河西務趕到北京,這個速度只能是輕騎行軍。另一方也只是皇太極的先頭部隊,因為十五日還在順義,十六日在北京城北,收拾了滿桂和侯世祿,所以大部隊也沒可能一下子全部趕上來,只不過是雙方先頭部隊在這裡對撞了一下。

這裡也是梁啟超先生所說的「九千戰十萬」。這個九千當然只是初期的九千,但是後續部隊很快趕到了,也不止九千。而「十萬」也只是按皇太極全軍估測,其實皇太極軍應該不止十萬,因為當時蒙古內喀五部、察哈爾所部敖曼、奈漢部天啟五年投降後金後也參戰,外加一些喀啦沁小部落,僅蒙古各部兵力,就妥妥超過三萬了。

但是先頭部隊,那是肯定沒有十萬,具體多少,看後來皇太極對此役戰敗(當然清朝史料對戰敗敘述的很委婉)的處置,估計就是蒙古部分兵力,加八旗中的四旗各一部,算起來兩三萬兵力的樣子。

第四次是在北京城東南,靠南面這個方向,這個地方當時叫南海子。

皇太極十一月廿四日就駐兵南海子,袁崇煥所部也在這兒,只不過袁部是依城而駐,後靠北京堅城,所以要把城下的袁部一下子吃掉,這個可能性不大。反而袁部關寧軍在這裡,可以有效牽制皇太極大軍不能向南擴充套件劫掠。這個根據史料,袁被逮當天,皇太極部就馬上向南挺進,一口氣佔據北京城南大部區域可以證明。

在這種形勢下把袁崇煥抓起來,不得不說,朱由檢給皇太極幫的這個忙,可有點大啊。

崇禎為什麼要臨陣逮帥?

順便提一下滿桂。

滿桂其實是最早進京勤王的軍隊之一,五千人,一開始是去支援順義,結果十五日沒到順義就被後金拿下了,十六日被追到北京城北,然後躲進北京甕城逃過一劫,只剩下幾百人(也有史料說剩下三千人)。廿八日以調到城南守永定門,也就是正門。十二月初一逮袁以後,晉公升為武經略,總領京營軍馬以及勤王部隊,共四萬人。

十二月十六日誓師,向南進擊皇太極,十八日就全軍覆沒了。

上既下袁崇煥於獄,拔滿桂為總理,宣府總兵侯世祿,昌平總兵黑雲龍等皆屬焉。又起舊帥王威、尤岱、楊御蕃、孫祖壽,出罪帥馬世龍於獄,俱以原官立功。桂以十六日誓師而南,十八日,遇虜兵於良鄉,時虜騎皆做官兵服,飾桂以為援,兵不裝置,虜騎乘不意掩之,全軍殲焉;桂與尤岱、孫祖壽皆死之,虜騎亦飽掠得意。

《烈皇小識》

十八日。往朝中,猶以為勝負相當也,午後始知其確。滿桂、孫祖壽皆被殺,未曾殺一虜,而我師殲焉,為之短氣,為之心戰。

然而士大夫怡堂如故,即小民亦皆帖然,此不可解。晤錢中堂,明日復欲出矣。迷人不悟,可嘆可嘆。

過孟長。後劉念臺京兆出城掩骼,雲三萬餘屍(而百姓不與焉)。《文文肅公日記》

滿桂這一戰,本來是不能打了,人數不如後金,戰力更不如,四方軍隊甚至連基本的磨合都沒有,這衝上去,除了送人頭,啥事也幹不了。但是自從被提拔為京師總經略以後,崇禎就不斷催戰,最後不得不去,於是……

8樓:玄同

己巳之變,皇太極為什麼不殲滅袁崇煥,而殲滅滿桂?

原因很簡單:效費比問題。

《孫子》:"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通常情況下,進攻方擁有選擇交戰(或不戰)的主動權——一場仗要不要打,指揮員要」算「,權衡利弊。

袁崇煥率領的遼鎮軍戰力較強,且陣容嚴整,要」吃掉「這支部隊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在具體的戰場環境下,這種」交換「是否值得?

當時,八旗總共只有二十幾萬人口,六萬餘丁,明朝卻是人口上億的泱泱大國;明軍野戰、決戰打不過八旗主力,但是」拼消耗「——後金怎麼耗得過大明?

正因如此,後金對損耗兵力十分謹慎,一般是找」軟柿子「捏,避免啃」硬骨頭「。

十一月二十日,廣渠門之戰,袁崇煥趁敵兵分兩路,擊敗後金左翼四旗旗主,遼鎮小勝、險勝。

二十六日、二十七日,皇太極全軍壓上,與袁崇煥對峙於左安門——如果遼兵易與,當然毫不客氣一口吃下;但是他發現這仗不好打,就算打贏,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於是說:」路隘且險,若傷我軍士,雖勝不足多也。此不過敗殘之餘耳,何足以勞我軍。

」遂還營。

皇太極嘴巴說得很硬,行動很謹慎,歸根結底還是擔心損傷軍士。

遼鎮是明軍中唯一一只能在城外駐紮並存活的部隊;即便皇太極全軍壓上,也不敢貿然進攻。

己巳之變,袁崇煥在薊州城遣散援軍,是否罪不可恕?

光頭最帥3 隔幾天袁黑們又翻出來一次這類話題,這次還特意列出他們自覺最有力的罪狀 在薊州城遣散援軍 袁崇煥自己招供說 結果呢?被比如同樣是明粉 喜歡明朝 的海梨 劈頭痛擊 在黨爭的情況和明朝司法系統長期,不間斷地進行刑訊逼供,多次偽造犯人口供的基礎上是沒什麼意義的。海梨 又舉了于謙案的例子。結果袁黑...

己巳之變時,大明如何才能獲勝,並且獲勝之後應該怎麼做才能徹底擊敗滿清呢

瓦爾特 皇帝披甲,京師自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若城破人亡亦無降。各路馳援,強密雲,昌平,二路襲擾順義,利戰害退,視機而佔,後預伏兵。袁鎮薊門,進香河,逼通州,協順義,一路力攻遵化,不利則緩,走遷安,永平,潛斥候,於路設伏。鐵關出鐵騎,寇以往吾亦可往,劫掠燒殺,所過皆赤地,分路呼嘯,繞遼陽,迂瀋...

明朝已巳之變時,袁崇煥如果不回援京師,而是選擇抄皇太極老巢,可行性多大?

皇太極第一次應該帶了4 5萬八旗,遼東八旗應該還有1 2萬八旗留守部隊,考慮到關寧軍屢戰屢敗,很難想象這支部隊能抄了對方老家 袁崇煥搞中心開花反包圍,都是極其錯誤,因為,這裡是北京,風險大,輸不起啊!還想抄他們老巢?有什麼用呢?崇禎在北京,皇太極又不在老巢。不回救京師,紫禁城丟給八旗了,崇禎皇帝自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