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史書的記載來看,關羽忠義嗎?

時間 2021-05-30 00:08:38

1樓:蝮虺

把嗎字去掉

自古忠義難兩全,

關羽是為數不多能做到這一點的英雄豪傑之一!

你這一質疑放在90年代的黑道,可能會被砍

零幾年有個人在背上紋了個關公,喝酒的時候故意顯擺漏出來,結果被砍死了。

2樓:流火織炎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

"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關羽戰敗被俘(曹操傳寫降,劉備傳和關羽傳都是被俘),縱使真是投降,那也必定得到曹操的離開許可再降,曹操要是真留他他勢必選擇死亡一途,不然後面的對話邏輯不成立。對劉備忠心耿耿,對曹操仁至義盡,這不叫忠義,什麼叫忠義?

3樓:小小針灸針

我認為關羽的忠義是那種很有遊俠精神的忠義,但不僅僅是你對我好,我就回報你,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君,而是還包括我和你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觀念,讓我們一起忠誠於這份夢想。

4樓:千古廢物

嗯……論起歷史上關羽的忠義,比呂布強,比於禁次。

好吧,我因為喜歡問問題,所以算老羽黑了。

請問關羽投降了嗎?

關羽為曹操效力了嗎?

袁紹和劉備是什麼關係?

很多人喜歡用【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羽報效曹公,……,並有國士之風。】

嗯,我有一點實在不是很明白,你看,劉備忠於漢室,曹操擅權逼主,獻帝賜衣帶詔,劉備奉旨討伐賊臣曹操【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洩,皆伏誅。

公將自東征備】【帝忌操專逼,乃密詔董承,使結天下義士共誅之。承遂與劉備同謀】【獻帝舅車騎將軍

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曹操跟劉備可以算死敵,曹操打劉備,破其軍奪其地虜其將沒其妻【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關羽與劉備親如兄弟【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然後曹操破其軍奪其地虜其將沒其妻。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曹操對關羽有什麼恩情是需要關羽報效的?

5樓:開天闢海

對於這種「A是不是符合B」的問題,其實答案都是相似的,純看你怎麼定義A和B。

放到本題,「關羽」不用定義,但是忠義得定義一下。不過這並不是主要問題。

關羽的尷尬之處在於,不管你怎麼定義「忠義」這個詞,你都能找出其他符合條件的人,而這些人的忠義鮮有人提。

比如,如果認為忠義就是「多年為主公賣命」,那符合條件的人多了去了,各國元老都符合。

如果認為忠義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忍辱負重盼歸途」,那於禁也符合,而且于禁投降一事普遍被認為是汙點。

其實,不僅民間對關羽的忠義有質疑,甚至官方也有過。宋朝因為關羽被擒這事,一度把關羽清出武廟,當然後來又請回來了。

6樓:暴躁的猴子

欲滅其國,先滅其史。

史不僅僅是曾經發生的故事,更重要的,歷史包含文明的審美。

中中國人對關羽、諸葛亮這些人的崇拜,不是崇拜他們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而是他們在奮鬥的過程當中,體現出了什麼樣的精神。

如果連關羽的忠義、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都要否定掉,這個民族是不是打根上就忘了本?

至於有些人拼了老命的試圖證明諸葛亮不是鞠躬盡瘁、證明關羽不是忠孝兩全,真的能理解為「對歷史真相的追求和復原」嗎?在我看來不過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嚴重一點,說這種人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大概也是沒問題的。

7樓:虛實百出連環火神

關羽如果連忠義這一點都被否定了,古往今來吹他的人吹的是什麼?難道是「蜀小國耳,名將唯羽」?別逗了好不好?

我反感蜀黑就如同反感蜀吹。

8樓:淑芬之友

算得上忠義。既然當初投降就和曹操事先講「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那麼至少說明關羽知道劉備未死才投降的(不然也就沒有「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的說法了)。刀架脖子上,竟然先和曹操約定投降條件,而曹操竟然也就認下來,事後還真的放任關羽離去,是英雄相惜之下的乙個動人故事。

曹劉之間當時也沒有什麼不死不休的深仇,「同是逐鹿天下人」而已(主要是曹劉當時都是群雄而已,後面當了魏王漢中王,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了。如同沒人會考慮乾掉自己高考的同學對手,反而可能真心鼓勵對方,但同一領導崗位的競爭對手心態就不同),約定條件下的投降,最多最多也就等同於韓信的胯下之辱——不作匹夫一怒之氣,留有用之身立不世之功業。

跟著劉備各種顛沛流離,直至成為深受寵愛乃至寧哄勿責的方面大員,最終也將生命獻給了劉備的志向,當然稱的上忠義。

不過後世被抬到這麼高,實在是因緣際會,歷史的巧合。

9樓:抓緊時間

現代人和古代人的很多觀念是不一樣的。

《晉書·載記第二十六》:「臣子逃歸君父,振古通義,故魏武善關羽之奔。」所以,關羽雖然降曹,但仍然視劉備為君父。這種行為在古代,都被認為是振古通義的。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現代,那就是因私廢公。

所以,不能拿現代人的觀念硬套給古代人。若是硬搬現代人的觀念:幾乎所有古代人都是沒有骨氣的,因為他們見到高階權貴就要下跪;所有娶妻之後還要納妾的古代人,都是沒有責任感的花心渣男。

10樓:無名

跟題主這個「關羽有機會肯定會投降一樣」有異曲同之妙,總之別人就是卑劣的,別人做任何事都只是為了自己,他們只是故做清高而已。

對付這種人,你還能有什麼好說的……

11樓:弱渣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反正曹操本人「義之」了。

就從史書而言,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關羽活著的時候是劉備陣營二把手(一把手是劉備)?

一不小心就敏感 關羽二把手最大競爭者是諸葛亮,但是從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看,在軍事方面,諸葛亮實際地位不僅可能不如關羽,還有可能在張飛之下。從華陽國志記錄來看,在攻破巴郡之前,三人是一路行動的。巴郡被打下之後,諸葛亮走的中路,目標德陽,趙雲南路,目標犍為,張飛走的北路,目標巴西。如果打巴郡之前就已分兵...

史書的記載真實嗎

人物可能有誇大。或者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去看待他人。但是地理基本是真實的。如何攻下一城 如何失去 放棄一城 如何劃分地區 起名 如何平叛亂 如何與他國簽訂條約,都有寫。 不恥下問 百分之七十是根據事實記錄的。百分之十是推測 一些事件由於當事人都死了,所以只能按最可能的結果來記錄。所以有時候基本歷史書記載...

史書記載的到底準不准?

螺旋真理 史書作為一種原始材料,其記載自然受撰寫者的水平和撰寫時代所侷限,大部分準確,小部分現在看來是有問題的。偽造 筆誤 篡改 斷句不確 錯訛的情況都有。所以,歷史學下面有一門專門的學問 史料學,就是專門研究史書以及其他史料的可靠性,並且加以考據和訂正的。 樓上已經說了不少,我再來稍微說一點。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