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關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記載太過混亂,四伐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

時間 2022-01-03 17:36:38

1樓:言暗

大體的順序是真的,但是斬獲是假的

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

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李世民

2樓:小艾 Hello

過程就是,諸葛亮北伐,然後去搶小麥。隨便跟著,然司馬懿和諸葛亮打了一仗,失敗了。司馬懿逃了,堅固著城壘不出來。

然後李嚴說,沒有糧食了,諸葛亮你回來吧。然後諸葛亮回來了,罵了李嚴一頓。被諸葛亮貶官免職。

這一仗,肯定是諸葛亮佔據了很大上風。這是百分百的。各個地方肯定都有左中右。諸葛亮如果這場戰爭有大損失,蜀漢朝堂肯定不會是李嚴只免職這樣的一點小動靜的。

3樓:機器小串串

無非是該信甲首三千還是孚斬萬計而已。且不說這兩誰真誰假,但是曹魏元老五子良將之一張合張巧變被蜀軍擊殺這個事實沒法改變。。。

4樓:jamesme

確實混亂,晉太祖的敗績,陳壽不敢記,晉書不敢按真實情況記,編卻編的很搞笑,諸葛亮又犯了馬謖的低階錯誤……

「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 ——《晉書》

5樓:大內義興

不混亂,基本一致,無論怎麼講,司馬懿、張郃南北合擊,優勢在我,俘斬萬計,勝利轉進。

先看《晉書宣帝紀》

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

追擊,破之,俘斬萬計------魏軍追至祁山堡,切斷諸葛亮南路,而諸葛亮屯鹵城,斷西漢水為水源,南北防禦。

而《三國志》和《漢晉春秋》都差不多

《三國志王平傳》: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司馬懿攻諸葛亮,張郃攻王平,南北合擊!!

《漢晉春秋》: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司馬懿攻諸葛亮,張郃攻王平,南北合擊!!

6樓:lvjjing

看到好些人很喜歡採用東晉習鑿齒編著的《漢晉春秋》中「甲首三千」記錄來踩《晉書》中「斬俘萬計」,我則認為兩書都屬於孤證不立,均不應該採用。

提供乙個資料

臣松之以為如此言之類,皆前史所不載,而猶出習氏。且制言法體不似於昔,疑悉鑿齒所自造者也。

這是橫跨了東晉、劉宋時期、給《三國志》做註解的裴松之,對東晉時期習鑿齒和他所著的《漢晉春秋》的評價。兩人所處的時代相差不大,甚至有很大的交集,能找到的歷史資料應該也差不多,評價應該是比較客觀的。

裴松之本人的觀點,應該看過裴注的都知道,其人基本是偏蜀的。連他都看不下去要提出質疑,甚至可以說是批評的《漢晉春秋》,懂的應該都懂。

7樓:挾山超海

諸葛亮四伐的史料衝突點,主要是圍繞漢晉春秋,和晉書展開的。綜合雙方史料梳理一下,大概是這樣。

第一階段:諸葛亮率眾圍困祁山,司馬懿入隴支援,並且拒絕了張郃分兵據守的策略。

漢晉春秋: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於是魏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

"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

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

晉書·宣帝紀:明年,諸葛亮寇天水,圍將軍賈嗣、魏平於祁山。天子曰:

「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張郃勸帝分軍往雍、郿為後鎮,帝曰:

「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軍隃麋。

第二階段:諸葛亮率兵北進上邽,擊破郭淮。破壞魏軍屯田,但未完全破壞,隨後與司馬懿主力在上邽之東對峙,司馬懿不與交戰,諸葛亮領兵南退。

漢晉春秋: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

晉書·宣帝紀: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

「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

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

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

魏書:初,亮出,議者以為亮軍無輜重,糧必不繼,不擊自破,無為勞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麥以奪賊食,帝皆不從。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宣王與亮相持,賴得此麥以為軍糧。

雙方在上邽之戰的記載有些出入,在諸葛亮破壞屯田的記載是大體一致的。

出入點就是漢晉春秋記載郭淮為了保護屯田而出戰,但被諸葛亮擊破,這一點晉書,三國志,皆不載。三國志有為傳主諱的習慣,例如郭淮被魏延大破於陽溪的敗績,陳壽在本傳中也不記載,因此不記載郭淮被諸葛亮擊破於上邽,倒不難理解了。晉書在誇勝諱敗方面更是熱忱,在司馬懿領兵征戰的記載,幾乎找不到司馬懿和司馬懿手下戰敗吃癟的記載,那都是料事如神。

因此,郭淮被諸葛亮擊破,晉書不記載,也不難理解。

第三階段:矛盾衝突最激烈的鹵城之戰。我個人認為兩本史書記載的鹵城之戰大概率並不是同一場,而是各自記載了對己方有利的一場。鹵城之戰,分為兩個階段。

先是司馬懿追擊諸葛亮屯在鹵城的后軍,破敵取勝,但規模不大,並不是雙方主力會戰,蜀軍損失有限,結果被晉書吹成「俘斬萬計」。晉書中的「亮屯鹵城」,並不是諸葛亮親自統領的主力軍隊,例如《三國志·明帝紀》中也曾記載在街亭之戰中大破諸葛亮,然而事實我們都知道,街亭之戰親自領兵作戰的並不是諸葛亮本人,而是部將馬謖。

晉書·宣帝紀: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三國志·明帝紀: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郃擊於街亭,大破之。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

隨後司馬懿與諸葛亮親自統領的蜀軍主力在鹵城對峙,諸葛亮為了引誘魏軍決戰,撤掉祁山堡的圍困,使自己陷入糧道被斷,南北禦敵的困境,司馬懿使張郃攻諸葛亮的部將王平於南圍,親自領兵與諸葛亮戰於北圍,諸葛亮率領主力擊破司馬懿,被漢晉春秋吹成甲首三千,誇大戰果。同時張郃未能攻克南圍的王平,和司馬懿一起還保營,隨後諸葛亮乘勝向北推進戰線。

漢晉春秋:宣王尋亮至於鹵城。張郃曰:

"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

"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

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三國志·王平傳: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第四階段:諸葛亮在鹵城之戰第二階段雙方主力會戰取得勝利後,司馬懿敗退,諸葛亮乘勝向北推進戰線,後來又因為李嚴運糧不繼而撤兵,張郃追擊至鹵城北面的木門,被諸葛亮擊殺,蜀軍退回漢中。

三國志·諸葛亮傳: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三國志·李嚴傳: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

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後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

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

三國志·張郃傳: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集解》:亮糧盡軍還,至於青封、木門。是青封、木門實一地也。

《一統志》:木門山在甘肅秦州西南。《水經注》有木門谷水,北流入藉水。胡三省曰:木門去今天水縣十里。弼按:唐初析上邽置天水縣,仍在今秦州西也。

《讀史方輿紀要》:木門谷在州西南九十里。蜀漢建興九年,武侯圍祁山,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郃追之。郃進至木門,蜀人乘高佈伏,郃中飛矢而卒。

《水經注》:木門谷水出南山,北流入籍水,以注於渭。胡氏曰:谷在天水縣南十里。

《水經注疏》:諸葛亮還保祁山,頜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射殺頜。胡三省曰,木門去今天水縣十里。

《方輿紀要》:木門谷在秦州西南九十里。

諸葛亮四伐的整體過程,大概就是這樣。

用文言文還原一下鹵城之戰,大概如下。(從諸葛亮推進戰線在鹵城東北的木門谷擊殺張郃來看,魏軍的損失和覆敗程度應當是更大的。)

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偏師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司馬懿攻拔其圍,與其戰,擊破之。復進兵,與亮大眾相持於鹵城,登山掘營,不肯戰。

亮乃解祁山之圍,魏將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

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司馬懿使張郃擊亮將王平於南圍,自案中道擊亮於北圍。亮率眾逆拒,大破之。

懿敗走,張郃不能克平,與懿俱還保營,亮領兵復北進而逼之。

鑑於有不少朋友喜歡拿司馬懿被封賞來證明司馬懿未曾被諸葛亮擊敗,並且獲得全面勝利,我先給自己乙個「封賞警告」得了。

參考拙作https://

zhuanlan /p/44

4035390

8樓:潑墨天空

《三國志》、《漢晉春秋》、《晉書》中對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記載確實比較亂,看上去相互矛盾,且存在著很多疑點。

矛盾最尖銳的地方,即在鹵城之戰。《漢晉春秋》和《晉書》各執一詞,難分真假,一邊是蜀軍斬獲「甲首三千」,另一邊則是魏軍「俘斬萬計」。但其實,如果將此役一分為二,分為鹵城和祁山兩場較量,則很多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那些看起來互相矛盾的記載,也不再顯得撲朔迷離。

一、《漢晉春秋》和《晉書·宣帝紀》的立場問題

不同的史書對同一件事情的記載可能存在著不同,甚至互相矛盾。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例如,避傳主諱、編撰者立場不同、時代背景等等。

《漢晉春秋》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撰寫的一部史書,記述三國史事,以蜀漢為正統。習鑿齒號稱是諸葛亮的小迷弟,故《漢晉春秋》中的記載略為偏向蜀漢與諸葛亮。

而《晉書》則是由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沒有政治包袱,除開避傳主諱這點,其記載相對中立。

這點是梳理四伐「羅生門」的乙個重要切入點。

二、四伐過程覆盤

我將四伐大致分為了三個階段:

(1)上邽交鋒

(2)鹵城-祁山會戰

(3)諸葛亮撤退與張郃的陣亡

1、上邽交鋒

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起兵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堡,拉開了四伐的序幕。

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三國志·後主傳》

因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禦。

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三國志·明帝紀》

於是魏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

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漢晉春秋》

明年,諸葛亮寇天水,圍將軍賈嗣、魏平於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晉書·宣帝紀》

諸葛亮知道後,分兵繼續圍困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漢晉春秋》

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晉書·宣帝紀》

在此之前,各類史書的記載基本吻合。而從上邽之麥開始,記載出現了偏差。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漢晉春秋》

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晉書·宣帝紀》

漢晉春秋的記載是,上邽守軍將領郭淮、費曜帶兵出城與諸葛亮交戰,被蜀軍擊敗。隨後,諸葛亮在上邽之東與司馬懿主力相遇,魏軍斂兵依險,避而不戰,諸葛亮見沒有機會,於是引軍退還。

而晉書中的記載是,魏軍諸將聽聞諸葛亮開始割上邽之麥後十分害怕,但司馬宣王卻淡定自若,認為諸葛亮會先安營紮寨,然後才會開始割麥,大軍只需兩日即可到達,不用擔心。隨後,司馬懿率軍星夜趕赴上邽,大軍到上邽後,亮望塵而遁。

很顯然,晉書在帝紀中有誇大的成分。不過【引軍退還】與【亮望塵而遁】意思倒是相差不大。魏軍前鋒先到上邽後必定斂兵依險,靜待後續主力匯合,不會輕易出戰。

等魏軍集解完畢,諸葛亮為避免被兩面夾擊,同時也為了能拖長魏軍的補給線,肯定會主動後撤,離開上邽。

而且,這兩段史料中,都體現出了乙個問題。魏蜀兩軍,對上邽之麥相當重視。蜀軍重視也就罷了,上邽一地之麥,為何魏軍也如此重視呢,不像那個財大氣粗的曹魏吶?

因為,隴西地區已半年未下雨,地主家也沒有餘糧~魏軍此時糧食補給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能保住上邽之麥,則後續作戰糧草方面的壓力會小很多。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三國志·明帝紀》

不得不說,諸葛亮此次北伐的時機確實選的不錯。

其實這點曹魏高層也已意識到,據魏書記載,曹睿【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

魏書曰:初,亮出,議者以為亮軍無輜重,糧必不繼,不擊自破,無為勞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麥以奪賊食,帝皆不從。前後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宣王與亮相持,賴得此麥以為軍糧。

這也解釋了為何郭淮、費曜在兵力差距巨大的情況下,仍出城與蜀軍交戰的目的,即拖延蜀軍,阻止其破壞麥田。

上邽交鋒

2、鹵城-祁山會戰

這部分內容是各史料記載最為混亂的地方,雙方各執一詞,難分真假。我們先看看史料的記載。

宣王尋亮至於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

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漢晉春秋》

按照漢晉春秋的說法,諸葛亮從上邽撤退後,司馬懿追到鹵城,而後登山掘營,避而不戰。魏軍諸將數次請戰,更是笑話司馬懿【畏蜀如虎】。司馬懿迫於壓力,於五月份展開了進攻,讓張郃進攻蜀軍南圍,自率大軍正面進攻諸葛亮大營。

諸葛亮命令魏延、高翔、吳班出戰,大破魏軍,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退回大營。

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晉書·宣帝紀》

晉書中的記載則是,司馬懿先是在漢陽與諸葛亮相遇,派牛金(話說這牛金到底何方神聖,在晉書宣帝紀裡哪哪都有他)率騎兵誘敵。兩軍短暫接觸後,諸葛亮繼續往祁山撤退,司馬懿則繼續追擊。至祁山,諸葛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司馬懿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鹵城之戰到底誰勝誰負呢?截然相反的兩種記載,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一開始,我認為是晉書的記載不靠譜。

俘斬萬計本就是乙個誇大的數字,按破敵文書十比一的潛規則,蜀軍損失最多千人,這種程度的損失不至於讓【亮宵遁】。而且,時間線也對不上。司馬懿五月份發動進攻,如果諸葛亮此時兵敗撤軍,最多七月份就到漢中了。

但其他史書中記載都是諸葛亮六月因糧盡退軍,八月回到到漢中。

夏六月,亮糧盡退軍,郃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秋八月,都護李平廢徙梓潼郡。《三國志·後主傳》

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張郃至青封交戰,為亮所殺。秋八月,亮還漢中。《華陽國志》

但後來仔細想想,《晉書》是由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沒有政治包袱,除開避傳主諱這點,其記載相對中立。按道理來講,晉書最多去誇大司馬懿的乙個勝利,而不可能去幫他捏造乙個本來不存在的功績。

按《水經注》和《地理志》的記載,鹵城離祁山堡大約二十里。

《水經注漾水》記載:「西漢水又西南逕宕備戍南,左則宕備水自東南、西北注之,右則鹽官水南入焉。水北有鹽官(即鹵城),在嶓冢西五十許裡,相承營煮不輟,味與海鹽同。

故《地理志》雲:西縣有鹽官是也。其水東南逕宕備戍西,東南入漢水。

漢水又西南合左谷水,水出南山窮溪,北注漢水。又西南,蘭臯水出西北五交谷,東南歷祁山軍,東南入漢水。漢水又西南逕祁山軍南,……漢水北,連山秀舉,羅峰競峙。

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許裡,山上有城,極為巖固。昔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漢水逕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壘,壘之左右猶豐茂宿草,蓋亮所植也。

再結合鹵城之戰蜀軍損失千人左右,我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漢晉春秋》和《晉書·宣帝紀》的記載都是對的。只不過,這個階段的會戰不再只有鹵城之役,而是分為了鹵城和祁山兩場,兩書各記載了一場。

《晉書·宣帝紀》只記載了司馬懿鹵城之役的勝利,為避傳主諱,略去了祁山之役的失敗,《漢晉春秋》則正好相反。

其實《漢晉春秋》中也留了一點蛛絲馬跡。一開始【宣王尋亮至於鹵城】,而後【宣王不從,故尋亮】。司馬懿找諸葛亮找了兩次,先到鹵城,而後一次,則到了祁山。

因為第二次尋亮之後,被圍祁山的賈栩、魏平來到了司馬懿的軍中。想必此時祁山之圍,已基本解開。

想到這點之後,一切疑問也就隨之解決了。

諸葛亮退往祁山後,蜀軍安排如下:

前軍營壘:位於鹵城,負責將領不詳,任務是堅守鹵城,切斷祁山堡魏守軍和主力的聯絡,並掩護蜀軍大營的正面安全。

中軍營壘:位於祁山堡以南三里一帶,面積估計很大,由蜀軍主帥諸葛亮負責,包括魏延、高翔、吳班各軍,為蜀軍主力。

後軍營壘,位於祁山大營的西南(所以也稱為南圍),負責將領為王平(何平),任務是保護蜀軍主力的後側和補給線路安全。

魏軍主力則跟隨蜀軍而來,主力位於鹵城東北(自上邽到鹵城的路線上),另有祁山堡守軍被蜀軍包圍、孤立在諸葛亮大營以北地區。

戰前形勢

司馬懿探知蜀軍的大致兵力布置後,決定對鹵城的蜀軍前軍發動進攻,並一舉攻克,隨後追至祁山。這才有了晉書中的記載【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

追擊,破之,俘斬萬計】。此中的亮,並非諸葛亮的中軍,而是蜀軍在鹵城的前軍。

此後,諸葛亮撤去對祁山堡的包圍,收縮兵力,準備與司馬懿決戰。而被圍的祁山守將賈栩、魏平得與司馬懿主力匯合。

五月,司馬懿讓張郃繞路進攻蜀軍南圍,自率大軍正面進攻諸葛亮大營。諸葛亮命令魏延、高翔、吳班出戰。

此役,如《漢晉春秋》所載,蜀軍大破魏軍,【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司馬懿退回大營。

兩軍由此陷入僵持,此後一直到五伐,司馬懿再也不敢輕易主動出擊。

3、諸葛亮撤退與張郃的陣亡

(這部分內容在之前的回答已提到過,這裡略作修改)

張郃陣亡的問題也是此役中乙個大的謎團,似乎充滿了陰謀論的味道。

陰謀論的源頭來自於《魏略》的一段記載,特別是【郃不得已】這句。

魏略曰: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佈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但仔細想想,陰謀論其實也站不住腳。

前有王雙之鑑,魏軍肯定清楚在諸葛亮撤軍時不能輕易追擊。張郃此時是征西車騎將軍,相當於三軍副司令。即使被迫去追擊蜀軍,大可不必自己親自衝在最前。

安排部下去引出伏兵,再自率大軍追擊不是更好嗎?何必以身犯險。

再說了,魏略中記載張郃自己也是反對追擊的。司馬懿只是要張郃去追,至於怎麼個追法,肯定由張郃自己說了算,慢追,或者緩追,才更合理。總不能因為司馬懿的一句話,就讓張郃不顧一切的往前衝吧,那張郃未免太耿直,打了一輩子仗能活到現在也算是奇蹟了~

所以,在這背後肯定有乙個張郃自己認為值得親自率軍急追的動機。

要想弄明白這個動機,首先得弄清楚諸葛亮為何撤軍。

明面上的原因是,由於李嚴的懈怠與謊報軍情,導致蜀軍糧食不足,諸葛亮不得不撤軍。

夏六月,亮糧盡退軍,郃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秋八月,都護李平廢徙梓潼郡。《三國志·後主傳》

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三國志·李嚴傳》

但其實還有另外乙個更為致命的原因。

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關,絕其糧道。"乃以臻為徵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到長安,亮退。《三國志·衛臻傳》

衛臻是曹魏中後期重要的謀臣,諸葛亮四伐期間,他向曹睿建議派奇兵入散關,斷絕蜀軍糧道。曹睿聽從了他的建議,命其為徵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擬由散關入武都,直撲蜀軍後路。衛臻剛到長安,諸葛亮便已帶兵撤回漢中。

散關即使我們熟知的陳倉道。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個建議其實與張郃在戰前給司馬懿的建議不謀而合。當時司馬懿判斷魏軍兵力並不佔優絕對優勢,不能分兵,沒有採納張郃的建議。

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漢晉春秋》

如果諸葛亮和司馬懿在祁山對峙時,衛臻帶曹魏生力軍由陳倉道進攻蜀軍後方的略陽等地,截斷後路,則蜀軍休矣。

古蜀道我推測,諸葛亮肯定也是收到了衛臻出發的訊息,於是主動放棄與司馬懿的對峙,開始撤軍。

其實,這點正是諸葛亮此次北伐中最大的隱患。由雍涼地區入漢中,除開祁山道外,還有其他幾條道路,陳倉道、褒斜道等等。為避免魏軍分兵由其他道路進攻漢中,諸葛亮必須給予正面之敵足夠的壓力,讓其不能分兵。

奈何國力相差實在巨大,司馬懿的曹魏中軍主力被諸葛亮牢牢釘在祁山時,曹睿仍能調兵安排衛臻由陳倉道進攻漢中~

對北伐的經過越了解,就越是欽佩諸葛亮那份為了理想和信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逆天之舉。

奈何,知天易,逆天難~

弄清楚了諸葛亮撤軍的原因,張郃之死也就隨之清楚了。

衛臻到達長安,即將由陳倉道進攻蜀軍後路的訊息,司馬懿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在他的判斷中,諸葛亮並不是因為糧盡而選擇的主動撤退,而是擔心後路被切斷,被迫撤軍。為了能牽制住諸葛亮,順利的達成與衛臻合圍的戰略目的,司馬懿要求張郃進行追擊。

張郃一開始並不清楚衛臻是否已就位,所以不建議進行追擊,才有了魏略中的那翻話。我推測,後面司馬懿與張郃進行了商討,最終兩人達成了共識,開始對諸葛亮展開追擊。

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張郃能不帶兵全力以赴嗎?街亭之戰的勝利,彷彿就在昨天。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去。

想到這,不禁替諸葛亮捏了一把汗。要是讓曹魏的計畫達成,那可就真的無力回天了。

所幸,諸葛亮利用魏軍急於牽制住他的心理,成功設伏,擊殺了張郃。讓魏軍徹底放棄了追擊的念頭,成功化解了此次的危機。

三、點評

與其說諸葛亮是在北伐,倒不如說他是在走鋼絲。兩邊都是深不見底的懸崖,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

而其內在的動力,卻只是報先帝,而忠陛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單純,單純的令人動容。說實話,我是真的第一次被乙個人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他為之做的努力所震撼。

引用一段我挺喜歡的改編歌詞來結尾吧。

晚風吹起我鬢間的白髮

勾起回憶盡是傷疤

一生掙扎盡是笑話潸然淚下

暮色遮住我蹣跚的步伐

風捲起漫天的煙沙

手中羽扇隨風而落下

悠悠蒼天偏是我錯嗎

——《起風了》

如果劉備三次沒請到諸葛亮,會去第四次嗎?

其實不是請了三次,只請了一次,前兩次沒碰到而已。所以哪次見到了,這事兒就出結果了。見面了,聊了,諸葛亮答應了,就完事兒 見面了,諸葛亮還在拿腔拿調,劉備會把他綁起來抽一頓 諸葛亮誠心實意地拒絕,說自己只想做隱士,劉備也就回去了。劉備一代梟雄,名滿天下,又不是舔狗。說實話我覺得如果第三次還見不到,劉備...

《EVA Q》中的第四次衝擊是怎麼引起的?

浩介 首先看劇場版就要捨棄掉tv版的那些設定,從破結尾的偽衝擊和Q中的四衝,都有幾個相同的地方 一 一台正規製造的EVA 二 乙隻有核心的使徒 三 EVA裡存在著兩個靈魂 初號機是綾波和小受 十三號機是小受和烤爐 所以 根據衝擊前後的畫面,得出以下結論 一台載有兩個靈魂的EVA吞噬或融合使徒的核心,...

如何評價最近知乎出現的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問題?

隔壁諸葛亮速食麵那個問題關閉了,到這來歪樓說下速食麵的事 不是很懂那些說諸葛亮拿到速食麵就能直接一波平推過去的,甚至還有說把自己有無限速食麵的訊息散播出去的,這是嫌死的不夠快?搞清楚無限速食麵只能算個BUFF,不可能在短期快速大量轉化為其他資源 人口鐵器馬匹等等,再強的自我增益BUFF也得給它時間,...